构建知识体系10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765454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知识体系1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构建知识体系1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构建知识体系1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构建知识体系1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构建知识体系1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建知识体系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知识体系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全等三角形中考复习课省份广西市钦州区/县灵山县单位全称灵山县灵城第三中学教师姓名莫爱娟学科数学学科(版本)人教版章节中考复习学时1课时年级九年级学情分析学生较好,学生课堂积极讨论,有良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复习本章考点,形成知识体系 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性质;会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在题组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模型,通过变式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建立在联系的思维习惯,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

2、学会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难点:能熟练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判定解题。教学准备PPT多媒体教学环境白板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时间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活动1(一)考考你1. 如图1,ABCADC,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 得到DAC= 度,DC= cm. .2. 如图2,已知 AC=DF , BC=EF,A=D=90则ABCDEF的依据是( )A、SAS B、SSA C、HL D、AAS3. 如图3,AD平分BAC,DFAC于F,DEAB于E且DE=3,则DF= 。 2.板书课题定义:约5分钟1.学生口答2. 知识点梳理通过这一组容易题目,让学生快速

3、口答,并回顾本章知识内容。活动2整理知识点三判定角性质形全应用等梳理本章的知识点.(填空形式)约4分钟1.生口述知识点.2.生齐读知识点.帮组学生回忆本章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活动3(二)走进中 考1.(2013柳州)如图1,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2.如图2,已知 AC=BD,请你添加1个条件: 使ABCBAD 3如图3,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状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 )A带去 B带去C带 去 D带去 4. 如图4,在ABC和FED 中,已知C=D,B=E,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 ) A.

4、AB=ED B. AB=FD C. AC=DF D. A=F 5.(2013安顺)如图5,已知AE=CF,AFD=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 ) AA=C B. AD=CB C. BE=DF D. ADBC6.(13.湘西)如图6,在RtABC中,C900,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于E,若AC=6,BC=8,CD=3,AB= ,DE= ,S ADB= 。(中考宝典P70) 1.分析解题 的思路及用到的知识点. 组织学生交流和点评,得出正确答案. 2.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如何根据题目的条件选择全等的判定方法。约18分钟1.生

5、先独立完成.2.个别口答解题思路和方法.1.通过填空、选择两组习题训练题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的运用.(提示:添加条件的题目,首先要找到已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有些是题目已知条件,有些是图中隐含条件。)2.第2小题,让学生挖掘“隐含条件”判全等.3.强调满足SSA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第5小题让学生熟练转化“间接条件”判全等.5.了解本章内容中考的考点及考命题方向.6.对本章进行查漏补缺,发现学生误区.活动4(三)挑战中考探究:在ABC中,ADBC于D, AD=BD,F是AD上一点且DF=DC. (1) 求证:DBF DAC (2) BF和AC是否相等?说明理由.(3)BF、AC

6、所在的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变式1如图3,在探究题中,其它条件不变,若连接CF将DCF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则BF与AC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呢? 变式2如图4,若将DCF绕点D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后,则BF与AC的关系呢? 1.多媒体出示问题.2.多媒体呈现证明过程,小结全等在证明中的应用.3.动漫演示图形的旋转.4.师提出要求: 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5.教师引导分析讲解演示.约15分钟1.生先独立完成.2.一名学生板演并讲解思路3.生点评板演过程.4.小组合作、交流寻找解题方法.5.生口述证明思路.1.考查学生运用全等的判定、性质解题情况.2.本题设计由浅入深,设计低门槛

7、让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并较易理解图形的关系包括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3.变式题的思路、方法与探究题板演过程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异同,让学生学会观察、总结,并善于发现规律.4.让生初步感受“不变应万变”的数学解题方法.活动5(五)小结、布置作业师问: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必做题:中考宝典P73 14题选做题:中考宝典P73 16题约3分钟.学生倾听, 学生小组互评.通过归纳小结加深对知识的学习.作业分层要求,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定义: 板书设计三判定角性质形全应用等教学反思:(1)引导学生怎样想,这一环节做得还不够好。(2)没能很好利用活动三第2题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归纳分析方法的使用;(3)课件作图不够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