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五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76330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五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五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五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五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五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五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五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浙科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质量检测(五) 生态系统 人类与环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流动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解析:选C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则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2“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

2、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同化量C根据能量金字塔,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小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能量全部流向狐狸解析:选B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兔子的粪便是没消化或没被利用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能量金字塔描述的是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个体之间的能量关系;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3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有()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图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在人工饲养的

3、高密度鱼塘中肯定大于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ABC D解析:选A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第四营养级的同化量为,前者向后者传递效率为/100%;图中不包含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供给鱼类的能量可来自人工饵料的补给,故未必大于;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取能量的方式及用途可能不同。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照射到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即为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C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输入能量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D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如生物圈或热带雨林),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的物质补给

4、,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解析:选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它只是照射到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中的很少部分。5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图中X代表用于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A B C D解析:选A被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残体中储存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中的能量的一部分

5、,正确。在食物链中,蜘蛛以小动物为食,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正确。被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后者有一部分流到下一营养级,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和暂不被利用,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和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之比,由于题目中没给出上一营养级同化量值(储存值为同化量减去消耗量),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正确。6研究某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假设是唯一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状况,可先把藻类从已知水体中过滤出来,测定藻类的生物量,并据此推算出该生态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在光照强度适宜时,能提高能量流动的

6、传递效率B藻类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与水域深度无关C藻类固定太阳能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物质循环发生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取决于藻类所固定的太阳能解析:选D光照强度适宜,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但不能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海水深度不同,能透过海水的光的波长不同,分布的藻类不同。藻类固定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开始,同时把无机物制造为有机物。7.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生产者呼吸释放量;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消费者呼吸释放量;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

7、机肥料越多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解析:选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即生产者总的光合作用情况,故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故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少;消费者同化作用的能量大于消费者呼吸释放量,故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不能用表示;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应小于消耗量。8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B被有

8、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体细胞克隆等为之提供了技术支持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解析:选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距排污口越近,有机物越多,而N、P等无机盐是经细菌等降解有机物才产生的,由于水体流动性,所以N、P等无机盐含量最多的地点是排污口下游某一段。9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缺少了这把“保护伞”,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产生、延续都将是不可能的。以下有关大气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那里气温低B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过量

9、紫外线辐射之害C是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所以我们应善加保护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解析:选D臭氧可以选择性地吸收紫外线和其他短波辐射,减少其到达地面,降低对人类的辐射。10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圆褐固氮菌可以参与丁过程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解析:选Cb的摄入量为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

10、和繁殖;圆褐固氮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分解者,d表示分解者,丁过程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圆褐固氮菌可参与此过程;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d的能量可来自b的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a的能量。11在“水藻水蚤虾水鱼食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若食鱼鸟全部迁移到别处,那么在短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目会减少三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次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会减少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减少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加A BC D解析:选B若食鱼鸟减少,则水鱼增加,虾减少,水蚤增加,水藻减少。12天然牧场的一小片区域被作为牧草留种区,为

11、了防止鸟啄食草籽,人们用网把留种区罩了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其他区域却安然无恙。此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A食草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C草原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D牧草的种类单一会导致害虫的大发生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依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和丰富的物种类型。13.右图所示为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解析:选C

12、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abh;acdh;acfgh;aedh;aefgh,共5条。在该食物网的5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中)、第四(链中)和第五(链中)营养级。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我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14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

13、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ADDT是挥发性物质B生物放大 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解析:选B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并能长期残存的农药。当人们施用DDT时,真正落到植物上的大约只占5%,其余95%不是落到地面,就是在大气中漂浮,以后随雨水流入地下,或顺小溪流入江河,流归大海。随着大气循环和海水运动,DDT被运到全球各个角落,然后再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移动,并在各生物体内积累和浓缩起来。15.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

14、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解析:选C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其中的能量流动始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6.蜉蝣是水生生物,它们在转化为成体时最易被捕食者捕食,因为这个时候它们从水中飞出进行交配和产卵。右图描述每天从水中飞出的蜉蝣数量和它们被捕食的数量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天飞出的蜉蝣越多,某一蜉蝣被捕食的可能性越大B某天飞出的蜉蝣越多,某一蜉蝣被捕食的可能性越小C从6月初到6月底,每天飞出的蜉蝣数量呈稳步下降D从6月初到6月底,每天飞出的蜉蝣数量呈稳步上升解析:选B图中横坐标为某天飞出的蜉蝣数量,纵坐标为被捕食量,需特别注意的是曲线并非是按时间先后依次划分的。由图可知,6月2日和7日飞出的蜉蝣数量较少,被捕食的个体所占比例较大;6月5日和8日,飞出的蜉蝣数量较多,结果被捕食的比例较小。17据报道,青海某地为治理草场退化而采取的措施之一是“鸡上山,羊入圈”。在这里,鸡的作用是充当()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