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75816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志愿者服务理念及礼仪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概念及常识。志愿者的概念:“志愿者”(英语Volunteers)是一个 没有国界的名称,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 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 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 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 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 工作。在台湾,志愿者称为“志工.志愿者的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 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 报酬

2、、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友爱-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 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 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 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 温暖。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 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 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 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 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 “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

3、立,重返生活舞 台。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 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 深刻的“互助精神.进步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 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 境的实现。“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 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 也是鸽子的造型。标志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 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面向世界, 走向未来。青年志愿者行动口号:“热心献

4、社会,真情暖人心”。青年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 承诺:尽已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 愿,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 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志愿服务的概念: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 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 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 特征。对志愿服务的错误认识:1、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 愿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作看成一 种单方面的施予;2、认为志愿工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 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 ;3、认为只有 那些不愁衣食

5、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 加志愿工作。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 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 责任.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 和有效的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 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 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 “乐己”。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 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 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 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一名优秀志愿者必备的

6、素质要求。 对志愿者个人:1、志愿者必须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个乐观向上 的人才能有正常的心态去帮助别人。才能体会到“送人瑰 玫,手留余香”的快乐。2、志愿者必须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志愿者在志愿服 务工作中必须诚实守信。否则无论对服务对象,对志愿者 组织,对同伴都是一种不尊重.3、志愿者必须有大局观和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 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志 愿者一般参加的都是有组织的公益活动,说话处事必须胸 中有大局、心中有他人。意气用事,呈一时口舌之快,不 顾团队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志愿者。4、志愿者必须有包容和团结精神. 志愿者应该善于聆 听、善于勾通,善于听取不同意

7、见,心胸豁达开阔,有协 作意识和团结精神.5、志愿者必须尊重他人。 志愿者走进一个志愿者的 集体,就象一滴水汇入大海一样。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干涸 才能永远保持活力。在志愿者的集体中,任何人都需要尊 重周围的同伴。象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以最亲近的 平等的态度对待集体中的任何人。志愿者应该尊重组织, 尊重同伴,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6、志愿者必须守时守纪。志愿者要积极地参加志愿者 集体的活动,特别是不要迟到早退,更不应该随意缺席。有 事还是要事先请假,让组织者有一个准备.绝不能因为一个 人浪费一个团队的宝贵时间。在会议上或者在与人交谈中, 不要随意地插话,随意地打断他人的发言和

8、讲话,应该善于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对所属志愿者组织: 包括组织者在内,人人都是志愿者,大家既是参与者又 是组织者。因此,志愿者对所属机构应抱建设性的心态, 多支持、多理解,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策划和组织工作.对所属服务组、服务小组:1、服从所属服务组、服务小组的工作安排。2、虚心听取服务组、服务小组的意见,在服务过程中 要始终与服务组、服务小组保持联系。3、对所属服务组、服务小组、服务对象负责,对服务 组、服务小组尽可能去维护、去了解,有问题有疑虑要当 面解释清楚,不宜在背后妄加评论。对所服务的工作:1、志愿者在决定参与某项服务前,必须清楚了解服务 的内容和要求,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是否

9、相符, 对工作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服务技能上的准备。2、志愿者不可轻率作出承诺,承诺了的服务必须尽心 尽力完成,如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履行承诺的,应做好 解释工作。3、绝不允许利用志愿服务之便,开展促销、营销、传 播不良言论等有违志愿服务精神的任何活动,绝不允许以 志愿服务收取服务费用。对服务对象:1、应持互相帮助的平等精神,不应有“施予”的心理 和“救世主”的态度。2、应尽量了解服务对象,明白其真正需要,设身处地 的为服务对象着想,在提供服务时,应尊重服务对象的意 见,不应用自己的想法去强加别人。3、要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不应随意公开服务对象 的情况或资料。4、要尽量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的关

10、系。5、服务中要尽已所能,力求工作中的尽善尽美。三、志愿者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引导着个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千差万别的价值观或回报 ,源于每个人对价值的主观评 判不一样。同样,每位志愿者成员的内在正确的价值观 ,指导着他们去做很多对社会及他人有意义的事情。志愿者的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从他一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他就已经不是孤立的人,而是社 会的人,他就必然要同周围的人发生联系,这是谁也不能 例外的事情。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 而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 他的感情、思维和行为对

11、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贡献。”佛祖释迦牟尼问其一位弟子:“一滴水怎么才能不会干涸?”弟子半天答不上来。释迦牟尼告诉他:“将它放入大 海里去。” 这段简单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个人总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总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与 社会是息息相关的。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只有融入社会 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发挥其聪明才智,实现其自身价值; 反之,个人如果脱离了社会,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象水 滴一样干涸。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当你把爱心奉献给他人的时候, 你也收获了爱的果实.所以志愿者的社会价值就体现在:1、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 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

12、” 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的机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降低彼此间的疏 远感,促进社会和谐.2、建立和谐社会.义务工作,是提供社交和互相帮助3、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和努力。义务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 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志愿者的个人价值:奉献社会、丰富生活体验、提供 学习机会、奉献社会:志愿者通过参与义务工作,有机会为社会 出力,尽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 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已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 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13、,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 提高是十分有益的。提供学习机会:志愿者在参与义务工作过程中,除了 可以帮助他人以外,更可以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 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有些时候,志愿者团体中的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参 与动机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控,不然,团体中的各位志愿 者会意见不一,影响团体的运作和团结.解决的方式是什么? 培训课程就是其中一种,也算是比较好的一种。培训是调控 各个志愿者参与动机的方法之一,希望可以做到使某些志 愿者可以转变自己不完善得动机,配合整个团体的运作!所以作为志愿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应该在新会员入会 后,组织好一个适应自身团体的基础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我

14、觉得这次咱们的论坛和交流会办的特别到位,是逐步规 范志愿服务活动的一次有效探索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 特殊意义.在这里强调志愿者组织的目的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有 组织性的志愿者团队必须有一定的价值观去体现他们平常 的目标、成就、共同意见和行为。当一个队伍没有他们一致的价值观,那么这个队伍将 会变得难以组织;会因为意见分歧而难以开展工作。所以, 在志愿服务中提出和推广这些价值是组织者和志愿者组织 的首要责任。四、志愿者应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也就是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 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形象和心理状态的认 识,包括了对自己的动机、意图的验证与评价.为了更好地适应志愿服务的

15、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 的认识,应该对自己的体魄、欲求、动机、意图、思想、感 情、智力、个性特点有所认知。但要提醒的是自己本人更 容易受到自己的认知框架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俗语说“旁 观者清,当局者迷。”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应该询问一下自己 身边的朋友,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关于对自身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的认知: 参与心理是社会人士要求成为志愿者的一个重要原 因,也是维系志愿者在机构中参与志愿活动的思想支柱, 所以志愿者自己必须对参与心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归纳 起来,对志愿工作的参与心理有以下几种:1、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要;2、参与改善社会问题;3、尽公民责任,回报社会;4、希望发挥一己所长;5、感

16、觉自己的存在价值;6、学习新技能;7、善用业余空闲时间;8、扩宽社交圈子;9、取得他人的认知和赞许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10、丰富经验,自我成长;11、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12、寻求新刺激及扩宽生活体验;13、为未来工作准备;14、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15、赶潮流,追时尚;16、出于对志愿服务的好奇。以上所述,是作为志愿者参与或不参与服务时所考虑 的因素。如果能弄清楚自己的真正动机,经过细心思考而 做出决定的话,这才是明智及有意义的行为。研究者们对于普通人为何参与志愿活动进行了研究, 同时也对于某些朋友为何不参与志愿活动作了一定的研 究,得出了以下的一些结果:1、没有空余时间参与2、以自我中心,对其他的人和事情不感兴趣去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