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与非逆向选择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754312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不对称与非逆向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不对称与非逆向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不对称与非逆向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不对称与非逆向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不对称与非逆向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不对称与非逆向选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不对称与非逆向选择逆向选择问题从“信息如何影响个体选择与市场运行”这一命题出发,在诸多学者以保 险市场、劳动力市场与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不对称状况下的个体选择 和市场运行,得出了信息不对称引致逆向选择的论断。这一研究系统解释了信息差异、主体 行为、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可,成为信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之一。同时,信息不对称引致逆向选择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相关理论问题研究中应 用广泛,为分析保险市场的失灵与治理、产品市场质量信息的作用与影响、劳动力市场资源 配置的效率、社会福利测度等问题提供了指导。从逆向选择结果来看,以是否买保险为保m障程度的衡

2、量变量,高风险群体购实保险合 同,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研究发端于“信息如何影响个体保障程度高,低风险群体没有购买合 同,保险保障程选择与市场运行”这一命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度低?。基于这一特征,学 者们提出了保障程度一风以Akerlof(1970),Spence(1973),Rothschild&?险相关性检验 (Coveragerisk correla tion t es t)思路:如St igli tZ(1976),WilS0n(1977)等为代表的诸 多学者,果投保群体的保障程度(是否有保险或保障水平高低)以保险市场、劳动力市场与金 融市场为研究对象,分与风险高低程度之间出现正相关关系

3、,意味着保险市析了信息不对称 状况下的个体选择和市场运行,得 场存在逆向选择(Chiappori&_Salanie,2000)。出了信息 不对称引致逆向选择的论断。这一研究系学者们利用相关性检验对不同地区、不同险种统 解释了信息差异、主体行为、市场效率之间的关市场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并不能有效 支持逆系,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可。信息不对称引致逆向选择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观点。然而,实证研究对此提出挑战,学 者们仅在部分保险市场发现逆向选择,还有大量市场出现正向选择或不相关选择。非逆向选 择现象引起学界对传统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反思,通过修正理论假设重新审视保险市场运行 学界研究表明,在双向

4、信息优势、多维异质性和不完全风险分类假设下,保险市场可能出现 逆向选择、正向选择或不相关选择。非逆向选择问题研究形成对传统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拓展 与完善,同时得到大量实证研究支持。窗体顶端比如说, 有关产品质量的信息, 交易的另一方则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获得这样的信息, 这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私有信息的存在可能会造成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 从而导致市场失灵,例如逆向选择的出现。Aklerlof(1970)最早分析了产品质t信息的不对 称对交易行为的影响,指出由于买主与卖主对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从 而出现“柠檬市场”,使得低质量产品把高质量产品逐出市场。当然,除了产

5、品市场外,保险、 金融信贷和劳动力市场都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Heal(1976)把次品问题看成是一个囚徒 困境问题,指出在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情况下,只要RothcMd和st谊Utz(1976)分析了保险市场 的逆向选择问题.他们的研究结论表明:由于保险公司事先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程度,从而保 险水平不能达到完全信息情况下的最优水平,即高风险的投保人会把低风险的投保人逐出保 险市场。stislit:和weiss(1981)则利用逆向选择理论对信贷市场上的信用配给制度提供了 一种解释。医疗保险市场中非逆向选择现象频繁出现,如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医疗市场中, 出现投保群体健康状态(以发病率、就诊次

6、数、医疗费用等指标衡量)高于未投保群体的现象 (Fang et al, 2008; Buchmueller et al, 2009;王琚、高峰,2008)。非逆向选择现象引 起学界对传统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反思,通过修正理论假设重新审视保险市场运行。传统理论关于逆向选择的论断建立在投保人信息优势、一维异质性和完全风险分类三个 假设基础上,即投保人(较之保险人)了解自身风险信息、风险和个体特征信息影响投保人保 险需求、个体特征信息因素被保险人纳入合同定价之中。在此假设下,风险成为合同选择的 唯一影响因素,保险市场必然出现高(低)风险群体选择高(低)保障程度合同的逆向选择现 象。随着非逆向选择现象不断

7、出现,学者们发现上述假设与现实情况不符,由此进行了反思 与修正,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了保险市场的运行。对逆向选择假设的修正主要体现在以下 三点:八、(1)修正投保人信息优势假设,探讨保险人具备信息优势的市场运行情况,即模型假设由 投保人信息优势假设向双向信息优势假设转变。在投保人信息优势缺失的情况下,投 保人合同选择行为出现偏差,可能导致保险市场逆向选择现象。同样,在保险人信息 优势的情况下,投保人保险合同意愿支付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的差距被弱化,同样将 导致非逆向选择出现。投保人信息优势假设不充分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风险信息认知的复杂性导致投保人认知偏差,出现投保人信息优势缺失现象。2)投保

8、人存在的认知行为特征将导致认知偏差,出现投保人信息优势缺失现象大量行为 经济学研究表明,社会个体认知过程存在乐观认知、悲观认知、消费者天真等特征, 影响风险信息认知的准确性,导致认知偏差出现。3)保险人利用自身优势获取个体风险信息,导致保险人信息优势的出现。(2)修正一维异质性假设,分析存在(除风险外)其他异质性信息影响的市场运行情况,即一维异质性假设向多维异质性假设转变。经典模型的结论通常假设市场是充分竞争的, 投 保人只在风险类别上存在差异,其他方面都是同质的,并且保险公司没有运营成本, 也 没有考虑合同的排他性影响等等。风险类别和保险程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就成为了检验 保险市场是否存在信息

9、不对称的重要依据。然而, 这些假设和现实生活存在很大的差异, 多维异质性研究认为除风险信息外,还存在其他影响保险需求的个体异质性信息,比如, 当投保人的财富和风险偏好存在较大差异时, 投保人可能在风险很小的情况下也会选择 购买保险,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风险程度较小的投保人购买了较多的保险, 从而表 现出正向选择的现象, 与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的预测结果相反。尽管从原理上讲, 如果能 将所有人群根据风险偏好和财富等进行分类, 在信息不对称时其内部的保险情况和个人 风险仍然可能是正相关的, 但是由于风险厌恶的不可观测性, 如何将风险偏好的异质性 和风险异质性的影响区分开来, 仍然是一个难题。(3)

10、修正了完全风险分类假设,研究了个体特征信息因素未被纳入定价之中的市场运行情况, 即完全风险分类假设放松为不完全风险分类假设。如部分地区禁止寿险行业使用种族类 别作为保费设定依据;又如部分地区医疗市场中保险人只能提供混同合同,健康状态、 疾病史、基因信息等个体特征信息虽然能够观察但不能被纳入定价因素之中。在风险分 类不完全情况下,未定价信息将影响保险需求而导致非逆向选择现象。与多维异质性作 用机理相似,投保人选择高(低)程度保险合同,可能是高(低)风险因素导致,也可能是 增加(减少)保险需求的未定价信息影响所导致。因此,当存在与保险需求正相关、与风 险正相关的未定价因素则可能存在逆向选择;存在与

11、保险需求正相关、与风险负相关的 未定价因素则可能存在正向选择;存在多种未定价因素时,则可能出现逆向选择、正向 选择或不相关选择。参考文献1 秦亦斐,李晓林 . 保险市场逆向选择问题研究新进展 J .经济学动态, 2008.8, (84-91).2 臧文斌,赵绍阳,刘国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中逆向选择的检验 J . 经济学(季 刊),2012.10,(47-70).3 李连友,罗帅. 信息不对称与非逆向选择 J . 经济学动态, 2014.5,(125-132).4 朱信凯,彭廷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J . 管理世界, 2009.1,(79-88).5 王

12、带,高峰. 逆向选择现象实证研究评述 J . 经济学动态, 2008.8,(118-122).6 束景虹. 机会窗口、逆向选择成本与股权融资偏好 J . 金融研究,2010.4,(72-84).7 林毅夫,潘士远.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经济发展J.世界经济,2006.1,(3-11).8 王堵,高峰 . 我国汽车保险市场逆向选择实证研究 J . 金融研究 , 2007.1,( 223-230) .9 张欢. 中国社会保险逆向选择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J . 管理世界,2006.2,( 41-49) .10 何诚颖,卢宗辉,何兴强,柴俊 . 中国股票市场逆向选择成本研究 J. 经济研 究,2009.2,(68-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