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加固应急补充方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75352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加固应急补充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基坑加固应急补充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基坑加固应急补充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基坑加固应急补充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基坑加固应急补充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加固应急补充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加固应急补充方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都小城之春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小城之春项目部 2008年1月2日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广州市天润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住宅楼 GD220200202致:广东高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方已完成了广州市天润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住宅楼直螺纹机械施工方案的编制,请予以审查。 承包单位(章):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目 录第一章 基坑支护工程概况1一、工程概述1二、基坑周边环竟1三、施工概况1第二章 施工部署2第三

2、章 基坑加固处理施工方案2第一节 基坑安全情况及专家意见2第二节 支护桩间缝加固封堵处理4第三节 溶洞、土洞处理方法7一、概况7二、溶洞勘察成果分析7三、土洞加固处理的目的7四、土洞、溶洞加固原理7五、土洞、溶洞处理施工工艺8六、施工顺序及组织10七、钻探及灌浆加固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11第四节 对周边环境建筑安全的保障措施12一、周边建筑安全鉴定12二、南面围墙塌陷隐患等部位处理措施12三、加强基坑及周边建筑的变形监测13第五节 基坑渗漏涌水处理15第六节 施工计划15第四章 基坑应急处理预案17一、应急组织机构17二、各组织机构职责18三、应急资源准备工作19四、险情判断与报警21五、安全抢

3、险21六、应急处理组织程序22七、基坑险情疏散通道22第一章 基坑支护工程概况一、 工程概述本工程由广州市白云区来利饼业公司兴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监理单位为广东高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由中国华西企业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该工程为伐板基础,地下室二层,主体由三个高层(28层)单元建筑组成,结构为钢筋砼框架剪力墙。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1900m2,建筑面积约49000 m2。本工程基坑占地面积约4500m2,基坑支护周长约320米,基坑支护结构采用直径为1.00米钻孔灌注桩及钢筋砼结构内支撑梁,基坑支护止水在北面及西面采用双层水泥搅拌桩,在南面及东面采用三管旋喷桩,基坑开挖深度约9米。二、

4、基坑周边环境基坑西面及南面附近均为已建建筑住宅楼群,其中: 1)东侧:花城北路、园玄小学。2)南侧:杏林花园住宅小区(12层);3)西侧:财政局新办公大楼(20层);4)北侧:迎宾大道。东、北两面的道路邻近施工区,西、南两侧的财政局办公大楼、杏林花园住宅小区距基坑施工区约1530米。三、 施工概况按设计图纸基坑支护工程结构钻孔桩直径为1.00米,间距1.10米,共施工262条,桩施工长度(地面至桩尖)为15米19米,钻孔桩端部均超过地下室底板以下5米,按设计要求均进入岩面或粘土层。在钻孔桩的外则施工直径0.5米的双层水泥搅拌止水桩,共1117条,水泥搅拌桩长度为14米16米,桩端部均位于粘土层

5、,并进入粘土层1.0米以上。直径为1.00米,间距1.10米旋喷止水桩共施工115条,旋喷桩长度为1519米,桩尖按设计要求进入岩面或粘土层。根据广东有色金属工程勘测设计院对该工程岩土勘测,基坑开挖至地下室底板处地质结构层位于砾砂层,砾砂层平均厚度为14.62米。目前基坑土方平均开挖深度约为7.00米,局部已达9.00米(接近设计开挖标高),为确保后期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整个基坑全面进行如下止水加固措施。第二章 施工部署为保证基坑整个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边建筑的安全,对基坑支护及周边建筑采取如下施工加固等保护措施:目前对已发现的六处支护桩间漏水已按基坑设计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及专家意

6、见进行堵塞处理完成,现场未发现新的漏水点。1、 支护桩间止水加固处理:对基坑内所有支护桩桩间无论是否发生漏水均在地面以下水位标高(即自然地面下3米)处开始向下(桩间封堵宽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桩间C20砼锚喷或抹具速凝性的M20水泥砂浆密实封闭处理。2、 对支护结构周边的土洞、溶洞再次进行注浆等加固处理措施,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对所有的浅层土洞、溶洞全部进行灌浆充填加固处理。3、 对基坑内的浅层或稳定性较差的土洞、溶洞进行灌浆充填加固处理,确保后期安全施工。4、 对距基坑最近的杏林花园建筑区地面进行塌陷隐患处理。5、 对基坑及周围建筑及道路加强环境安全监测。基坑土方施工前请房屋鉴定部门对周边建筑

7、进行房屋安全综合评估(本项工作已完成)。在施工过程中除业主委托的第三方专业监测单位对基坑及周边建筑施工期的安全测控外。我方在基坑施工过程安排测量技术人员加强对基坑的安全监测(详见基坑安全专项监测方案)。 第三章 基坑加固处理施工方案第一节 基坑安全情况及专家意见2008年4月29日、5月2日我司特邀请设计单位和专家组对基坑现状进行了安全评价及基坑应急处理的指导,具体情况如下:1、 基坑支护设计合理、完好;2、 施工方案安全可行;3、 基坑支护现状安全、可靠;4、 基坑漏水现象在该地质情况下,属于正常范围;5、 下层土方开挖应分层(分层厚度不大于1米)开挖;6、 下层施工应按照专家的指导意见进行

8、开挖和补漏。现就专家及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意见对原方案进行补充完善,重新制定本项目地下工程加固及施工应急方案。1、为保证第一时间处理现场漏水、涌水应做到:应急救援材料、设备必须准备充足并保证能正常使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增加技术力量,总结堵漏经验吸取教训,对所有操作工人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详细口头及书面的技术交底,并组织工人进行预演操作。基坑施工期间抢险人员要求24小时在施工现场随时待命,不得私自离开工地,临时有事必须请假。基坑安全巡视安排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不少于两名,发现漏点确保在第一时间进行堵漏;2、本工程基坑土方施工至今发现如下六处支护桩间漏水:6465桩之间;7071桩之间;787

9、9桩之间;117118#桩之间;175176桩之间及45桩之间共六处,目前已按应急方案及专家设计意见完成对上述漏水点的堵漏及注浆加固。经检查堵漏完好未发现有继续漏水现象,同时我司安排值班人员全天加强巡视,并在漏水部位增设变形监测点进行变形监控;3、由于本工程基础砂层较厚,且土洞、溶洞发育相当范围砂层覆盖于岩面,施工中又局部采用了旋挖桩施工工艺及支护桩先施工于搅拌止水桩,针对上述施工部位进行了施工记录排查详细情况为: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在基坑的东南角采用了旋挖桩成孔施工工艺,施工的支护桩有:66#78,80#、81、8385,87#89#共21条桩;由于受场地工作面影响先施工钻孔桩后施工搅拌桩的支护

10、桩区段为:145149及1731钻孔支护桩。对上述有漏水隐患的区段我方已安排对其进行止水围幕的注浆加固处理(注浆工艺详第15页“基坑渗漏涌水处理”),其中的6689旋挖桩施工区段目前已完成注浆加固处理,其余区段安排于本周五完成注浆加固处理,并安排安全员、值班人员加强安全巡视。 同时对支护桩施工过程中遇溶洞、土洞的支护桩后加强止水,采取钻孔至地下室底板下,置入钢花管进行低压(0.30.5MPa)满注浆处理。4、经查地质报告及搅拌桩施工记录,已施工的止水搅拌桩长度已经穿过了砂层进入了粘土层内均超过1米,符合设计要求。5、本工程设计有抗浮锚杆要求入岩4米,由于本工程地勘发现基础有部分溶洞、土洞。根据

11、地质勘探资料及抗浮锚杆设计位置分布情况,部分抗浮锚杆施工时会遭遇溶洞、土洞。在抗浮锚杆钻孔施工穿过溶洞时可能会产生涌水、涌砂现象,因此必须在在抗浮锚杆施工前准备充足的砂袋、棉纱、水泥、速凝剂及注浆设备等。为减小地基原土扰动及利于抗浮锚杆施工、溶洞处理,减小抗浮锚杆施工时对支护结构的影响,土方挖至设计垫层标高时及时先进行地下室底板砼垫层施工再施工抗浮锚杆。同时在抗浮锚杆施工时应穿过土洞、溶洞的底部锚入岩石不小于4米,以保证抗浮锚固效果。根据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意见:筏板基础砼垫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已探明溶洞、土洞的预处理及抗浮锚杆施工,具体处理施工工艺详第三节“溶洞、土洞处

12、理方法”及专业公司施工方案。6、我司已在基坑东面增设四个回灌水井,基坑东围墙增设2个变形观测点,在园玄小学围墙边增设三个水位观测孔,市政道路设置了4个沉降变形监测点,同时后续施工将根据现场基坑情况及设计院意见等增加各种监测点。7、土方开挖为了基坑安全也便于漏水抢险,必须分层开挖,并且每层开挖厚度严格控制在1米范围内,严禁一次开挖到底及超挖。8、砂层段开挖,靠基坑边部分必须在白天分层开挖,避免晚上开挖,便于观察和抢险;开挖时必须准备好漏水堵漏的应有人力物力,派专人观察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特别边上要一点一点地挖,一次不能挖太深,当发现桩间砂土出现渗水现象时,必须即时采取支模灌注水泥化学浆封闭,否则

13、,及时回填反压再进行注浆处理。9、在土方开挖期间按应急方案及时补充备足各种物资材料,并在施工过程派专人跟踪检查支护、止水情况,发现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应急预案进行处理。10、土方开挖期间有专人指挥,避免挖土机械碰撞支护结构,造成破坏和漏水、涌水。11、土方开挖应平行开挖,合理规划开挖路线和开挖方法,避免开挖落差太大,造成瞬间卸荷,影响基坑结构安全。12、当发现问题时马上报告,堵漏要在第一时间处理好,防止事态扩大。第二节 支护桩间缝加固封堵处理根据设计院及专家意见对基坑内所有支护桩桩间无论是否发生漏水均在地面以下3米处开始向下采用两种施工工艺密实封闭桩间缝:C20砼锚喷或抹具速凝性的M20

14、水泥砂浆处理,工作面划分(基坑西面桩间缝采用速凝性的M20水泥砂浆处理;其它部分采用机械锚喷处理)具体可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调整。在基坑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发现个别桩间缝出现多个漏水点,结合支护桩钻孔施工过程中遇溶洞或土洞,个别桩产生掉钻杆或混凝土塌陷等现象,雨季来临,基坑四周有学校、商住楼、办公楼及市政道路等构筑物,为确保基坑及邻近构筑物的安全及能顺利进行地下室施工,必须加强桩间防水工作,措施如下:1、 基坑开挖必须加强巡查及监测;2、 对桩间漏水点及桩间砂土出现渗漏现象时,必须按4月18日的专题技术会议设计要求及此后的专家意见执行;3、 对未出现渗水现象的桩间砂土(有渗水的必须进行堵实),在地面下3.0m以下必须采用植筋挂网喷射C20细石混凝土或抹具速凝性的M20水泥砂浆密实封闭处理,确保止水效果,桩间封闭宽度根据现场桩间实际宽度确定;植筋采用12的膨胀螺栓,分布桩缝两侧,竖向间距300(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