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1导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75286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园林1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州园林1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1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1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石崖初级中学“四学一测”教学模式 语文 学科导学案年 级八课题13、苏州园林(1)授课时间11、17设计人郝晓芹课型新授使用人郝晓芹 王翠明 李娟审签人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3、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3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复习回顾回顾一下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重要的字词、理清文章的结构及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然后与对子交流或小组其他成员交流。自主学习 A、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说明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一种是递进式。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包括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2、、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左到右等)说明方法:(1)举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使文章血肉丰满。(2)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3)打比方: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4)列数字: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让读者准确了解说明对象。(5)引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6)下定义:归纳说明对象的内涵和外延。(7)分类别:使文章条理更清楚。(8)列图表:直观有条理地展示说明对象的特(9)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B、作家简介: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叶圣陶曾担

3、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一)走进课本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轩榭( ) 池沼( ) 邱壑( ) 模( )样重峦叠嶂( ) 相间( ) 嶙峋( ) 镂( )空 斟酌( )2、选择填空。文章是从_角度,抓住_的特点介绍苏州园林的。角度: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疑点简记合作互学(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读了课文后,苏州园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是什么?请

4、试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自主总结,可对学) 活动二: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活动三: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来。 小组合作总结 赏析文段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明确:1这段话的说明要点是花墙和廊子的特点。2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3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二次备课达标检测课后了解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收获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