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752605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腕带识别标识管理规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美 WORD 格式腕带识别管理规定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病人身份的标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或其他等2 种方式核对病人身份,确保病人身份准确,诊疗操作无误。二、急诊抢救病人、重症监护病房、介入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病人、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治疗,及有晕厥、低血糖、老年痴呆病史病人、 年龄在 70岁以上者均使用标识腕带。三、入院时由当班接诊护士在腕带上用签字笔端正、清楚、准确地填写病人信息: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腕带书写要求正确、规范,腕带上患者的信息项目栏避免遗漏,字迹清晰、工整,无涂改。信息与病人家属一起核对,告知应用的意义及注意事

2、项 ,核对无误后松紧适宜地佩带在病人左手腕部,如左手腕部是患处则佩带在右手腕部。向病人及家属告知不能随意取下,交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直到出院时由当班护士取下后统一处理。四、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并查对腕带内容,患者转科和交接班、手术治疗、留取各种标本、输血治疗、放射及超声等检查时需准确识别,除检查病历、床号和呼叫姓名外,需查对腕带标识。五、加强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的观察如皮肤的完整性,有无擦伤、手部血运是否良好、松紧度是否适宜等。六、患者出院或转科时方能将腕带标识取下; 如因转科或特殊治疗等其他原因,必须取下或更换部位时,应重新填写并由2 名护士双人核对后再次佩戴腕带,以确保患者标识准确。七、关注

3、重点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细化识别流程。(一)手术患者识别: 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 、“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手术前一天由病房护士确认患者身份戴“腕带”,主管医生进行手术部位标记。手术患者核对 :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左、右 )等。 接接患者之前: 导管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进行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进入手术间后: 手术医生与导管护士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确认患者身份。(二)输血患者身份识别: 采用“腕带”、“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识别。根据医嘱、输血申请单,护士两人核对患者

4、姓名、 病案号并与患者核实后方可抽血配型。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 姓名、住院号及血型 (含Rh 因子 ),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血袋有无整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破裂、输血单与血袋标签是否一致,同时检查供血者的姓名、血型 (含 Rh 因子 )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无误后方可输入。整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腕带的处理流程1.入院( 1)接待患者( 2)核对患者首页信息正确无误。( 3).填写病人病历相关内容。2.填写腕带表示链(1)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诊断,科室,过敏史,对 XXXXXXXX 药物过敏)。(2)双人核对3.确认腕带填写的各项内容给患者佩

5、戴腕带并宣教( 1)佩戴时要注意书写方向向外,松紧度能放进一手指。( 2)宣教佩戴腕带的目的(确保核实该病人身份)4.使用腕带查对确认患者身份(1)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并与腕带资料确认。5确认患者出院( 1)结账( 2)确认完成治疗,。( 3)解除腕带,出院整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 3 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2、检查、 CCU 、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

6、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4、护士在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 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 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

7、)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整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8、病房、导管室、 CCU 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具体措施:(1)病房与导管室转接患者: 病房护士认真查对, 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导管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

8、等,并填写病房与导管室患者对接记录单。(2)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 手术后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3)病房与 CCU 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 CCU 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整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由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2、医务

9、人员在给患者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患者提供其他的诊疗操作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 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3、至少同时使用二种 (或二种以上 )患者身份识别的方法。4、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特别注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要询问患者让患者回答, 然后将患者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5、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6、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本人亲自填

10、写姓名、年龄等; 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7、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8、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扼要记录在病历上。9、医院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整理分享完美 WORD 格式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10、“腕带”牌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床号、住院号 、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负责填写。11、要求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分娩室(新生儿)、新生儿病房、所有进入手术室患者以及所有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均要佩带“腕带”牌,以便身份核对识别。12、“腕带”牌上填写的患者信息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1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 (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产房之间的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整理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