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751267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井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修改版)(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撰写人:_日 期:_目录一、编制依据41.沉井简介42.工程概况53.沉井所选用的材料6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65.工程地质状况简介66.沉井井壁摩阻力参数的经验表117.地质条件对沉井所产生的影响因素11二、施工部署121.沉井的主要施工方法选择12沉井方法:采用排水下沉和干封底的工艺技术12降水方法:外排止水帷幕及井内集水井排水相结合12高压旋喷桩施工12制作与下沉方法:四节制作、三次下沉132.沉井工艺流程143.施工阶段划分与施工内容概述163.1施工准备阶段163.3第二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173.4第三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183.5第四节沉井制作183.6沉井封底与收尾阶段184.主

2、要施工机械与机具配备计划205.主要劳动力使用计划215.1劳动力组织的特点215.2主要工种的劳动力配备数量216.沉井各阶段主要工序的作业进度控制22三、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231.工程测量231.1测量工作安排231.2沉井的测量控制方法242.运输路线及卸土位置平面图2.井内深井降水与井内明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252.2.井内深井降水与井内明排水结合的施工方法262.1深井布设位置与要求262.2深井布置的工艺流程262.3深井降水的进度安排282.4沉井内的明排水方法283.沉井制作方法与技术措施293.1作业条件293.2刃脚支设形式293.3刃脚素混凝土垫层厚度和砂垫层铺设

3、厚度测算303.4沉井制作的钢筋施工工艺313.5沉井制作的模板施工工艺323.6沉井制作的混凝土施工工艺384.沉井下沉方法与技术措施404.1沉井下沉的作业顺序安排404.2沉井下沉验算404.3沉井下沉的主要方法和措施434.4井内挖土和土方吊运方法445.沉井封底的主要方法475.1干封底的技术措施475.2沉井封底后的抗浮稳定性验算49四、沉井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的主要措施501.沉井质量主控项目的检验标准502.沉井易渗漏部位的质量控制要点503.安全施工措施514.沉井下沉常遇到的问题、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525.沉井施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46.监测措施567.雨季施工措施568.

4、项目部质量管理措施569.文明施工措施5810.施工应急预案58五、施工进度(见后附表)71六、后附图72提升泵站沉井工程施工专项方案一、 编制依据1、XXXXXXXX设计图纸;2、XXXXXX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现场全线踏勘、了解的第一手资料。4、地质地貌、水文、气候降雨量等资料5、XXXXXXXX首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

5、0-2011)1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12、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QB/BY10301-2003)13、建设部2009年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4、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粤建质201113号)1. 沉井简介1.1沉井工程概况各责任主体单位概况XXXXXXXX工程建设单位为XXXXXXXX,设计单位为XXXXXXXX,勘察单位为XXXXXXXX,监理单位为XXXXXXXX,施工总承包单位为XXXXXXXX。本工程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为XXXXXXXX,施工安全监督单位为XX

6、XXXXXX。2. 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东面为XXXXXXXXXXXXXXXX区海田滨海湖,紧邻XXXXXXXX污水处理厂西侧,北侧为在建的XXXXXXXX车城,南面为东盛路,西侧为海帆路,拟建建(构)筑物主要有CAST处理池、生物除臭、储泥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1F)、曝气沉砂池、中水接触池、加药间、加氯间、二次提升泵房(1F)、巴氏计量槽、粗格栅及进水泵房(1F)、工业管理楼(4F)、侯工楼(6F)及配电室、维修车间、主变配电控制室(1F)、鼓风机房(1F)等,建筑物拟采用柱下桩基础,构筑物拟采用整体筏板基础或筏板下群桩基础,基桩拟采用直径400的预应力管桩。此外,在厂区南侧市政污水检查井W2

7、8至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拟铺设地下管线连接,在W28与粗格栅及进水泵之间设置两座检查井,管道深度约为现状地面下78m,两座检查井之间的管线施工拟采用顶管方式;拟建的粗格栅及进水泵房沉井位于XXXXXXXXXXXXXXXX项目的南侧,临近厂区细格栅及曝气沉沙池(见附图-总平面图)。沉井设计为不带隔墙、分4段制作、3次下沉的圆形结构,第一段刃脚向上6.5米,第二段为5.0米,第三段为5.0米,下沉后沉井的接高,其顶面露出地面不小于0.8米;内壁半径8.5m,外壁半径9.4m,壁厚0.90m,井筒内面积约227m2。沉井总高度为17.70m,其顶面标高为5.80(绝对标高,下同),刃脚底标高为-11.9

8、0。对照泵站室外地坪的设计标高5.50,沉井的埋置深度为17.40m,井内挖方约2500m3,设计为排水下沉。另外在粗格栅南侧设一座顶管工作井(后期为检查井),该沉井设计为不带隔墙、分4段制作、3次下沉的圆形结构,第一段刃脚向上5.0米,第二段为5.0米,第三段为4.5米,下沉后沉井的接高,其顶面露出地面不小于0.8米;内壁半径5.0m,外壁半径5.7m,壁厚0.70m,井筒内面积约102m2。沉井总高度为14.50m,其顶面标高为5.80(绝对标高,下同),刃脚底标高为-9.75。对照泵站室外地坪的设计标高5.50,沉井的埋置深度为14.20m,井内挖方约1500m3,设计为排水下沉。在综合

9、楼东南角(主入口西侧)设一座顶管工作井(后期为检查井),该沉井设计为不带隔墙、分4段制作、3次下沉的圆形结构,第一段刃脚向上5.0米,第二段为5.0米,第三段为3.8米,下沉后沉井的接高,其顶面露出地面不小于0.8米;内壁半径5.0m,外壁半径5.7m,壁厚0.70m,井筒内面积约102m2。沉井总高度为13.8m,其顶面标高为5.80(绝对标高,下同),刃脚底标高为-9.3。对照泵站室外地坪的设计标高5.50,沉井的埋置深度为13.50m,井内挖方约1400m3,设计为排水下沉。3. 沉井所选用的材料(1)混凝土:1800厚封底采用C30 ,5.800m标高下池体采用C40补偿混凝土,抗渗等

10、级:S8;5.800m标高以上为C30。(2)钢材:钢筋HRB335;所用的钢制件除注明外均采用Q235钢材、热轧普通型钢。(3)焊条采用E43型焊条焊接;钢制件采用E4303型焊条焊接。(4)水泥:除注明外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非早强),强度等级为42.5。4.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5. 工程地质状况简介5.1 区域地质构造本区大地构造属于雷琼喜山沉降带XXXXXXXX断陷区的东部。XXXXXXXX断陷是雷州半岛新生代局部断陷,根据收集到的区域地质资料,区内第四纪地层发育,厚度达数百米,经现场地质调查,地表未发现构造形迹出露,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有活动性断裂构造及影响场地稳定滑坡、坍塌等不良地

11、质现象,区域稳定性较好。5.2 场地气候及气象水文条件本区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该地区平均气温23,一月平均气温15,七月平均气温29,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2.8;年平均降雨量1534mm,降雨多集中在49月。夏秋台风为主要自然灾害,根据XXXXXXXX气象台提供的风况资料显示,夏季盛行偏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全年最多为东风和东南风,强风向为东风和东北东风。19511992年间,历年XXXXXXXX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8级或8级以上的台风共32次,平均每年0.8次,最多年份有3次。其中出现10级或10级以上(24.5m/s)大风有23次,12级(36m/s)有8次,发生风速大于或等

12、于40m/S有4次。其风向为北北风东北东风,最大登陆强台风,极大风速为50.4m/s。综上所述,对拟建工程建设有较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和暴雨。本区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有两日涨退潮,有时出现一次大潮和一次小潮,一般在56月内,最大潮出现在白天,其他月份出现在夜间。海湾内潮流基本沿航道方向往复运动,最大涨潮流速为1.02m/s,一般退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历史最高潮位(风暴潮)6.26m,最低潮位-2.49m,最大潮差5.13m,年平均潮差2.162.60m,十年一遇高潮位3.80m,五十年一遇高潮位4.75m,平均海面2.20m。 5.3 地形地貌勘察场地原属海湾滩涂,后经人工改造为水

13、塘,在勘察期间场地内大部分地段经人工填土将水塘堆填平整,现地势较为平整,所有已完成钻孔的孔口地面标高为-0.216.02m,最大高差约为6.23m。5.4 、地层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据钻探揭露,勘察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分布土层主要有近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层(Q4m),下部为第四系下更新统XXXXXXXX组海陆交互相沉积的(Q1mc)地层。按成因类型、地层岩性及岩土工程特性可划分为6个主要工程地质层,3个亚层,详见“钻孔柱状图ZK1ZK6、ZK11、ZK13、ZK20、187”和“工程地质剖面图125”。各土层岩性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指标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Q4ml

14、)杂填土:黄褐色、灰褐色,湿,松散,主要由粉土、粉质粘土及碎石砖块等组成,为新近堆填,欠压实,场地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层顶标高0.366.02m ,层底标高-2.181.68m,厚度1.006.00m,平均厚度3.14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64次,标贯击数N=18击,平均标贯击数为3.7击。2、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层(Q4m)淤泥: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含腐殖质及粉细砂颗粒,粘性一般,稍有臭味。场地内均有分布,层顶标高-2.181.68m,层底标高-4.620.36m,厚度0.504.70m,平均厚度1.98m,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77次,标贯击数N=14击,平均标贯击数为1.2击。根据室内渗透试验结果,该层淤泥的水平渗透系数为8.69E-6cm/s,竖向渗透系数为2.30E-6cm/s,根据初步勘察时取该层原状样作室内固结试验,固结系数见下表:垂直固结系数Cv(10-4cm2/s)水平固结系数Cv(10-4cm2/s)0.05MPa0.1MPa0.2MPa0.4MPa0.05MPa0.1MPa0.2MPa0.4MPa统计个数22222222最大值2.3502.6102.8803.3204.1707.1208.7809.400最小值1.4802.2702.5103.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