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751099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总则1.1 编制目的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 ,泥石流,滑坡 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规范和指导县,乡(镇) 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以有效防御山洪灾害 ,最大限度地减 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特制定本 大纲.1.2 编制依据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 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 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1.2.2 经过批准的国家 ,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 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1.2.3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1.3 编

2、制原则1.3.1 坚持科学发展观 ,体现以人为本 ,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安全为首要目标;1.3.2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1.3.3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 ,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 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1.3.4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4 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级,乡(镇)级行政区山 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1.5 预案编制1.5.1 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内容包括 :调查了解县 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损 失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 ;确定县级山洪灾害防御 部门职责及责任人员

3、 ;明确区域内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乡 (镇)及山洪灾害防御措施 ;建立监测通信和预警系统 ,确定预 警程序和方式,根据预报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 ;规定转 移安置要求,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安排日常的 宣传,演练等工作.1.5.2 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内容包括 :调查了解区 域内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历年山洪灾害的类型及损 失情况,分析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 分危险区和安全区 ;确定乡(镇),村级防御组织机构人员及职 责;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及通信设施,设备,制定实时监测及通 信预警方案,确定预警程序及方式 ,根据预报及时发布山洪灾 害预警信息

4、;确定转移安置的人员 ,路线,方法等,拟定抢险救 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1.5.3 县级防汛指挥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县级预案 ,并组织辖 区内乡(镇)政府编制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6 预案审批1.6.1 县,乡(镇)级预案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县级预案需 报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备案.1.6.2预案有效期一般为35年,每隔35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2 基本情况2.1 自然情况2.1.1 河流分布情况;2.1.2 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2.1.3 区域内的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 ,水土流失等情况.2.2 经济社会情况2.

5、2.1 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2.2.2 区域内耕地面积 ,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等;2.2.3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2.3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2.3.1 调查,收集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分析区域山洪灾 害类型及易发区,描述典型山洪灾害;2.3.2 总结各类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2.4.1 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防灾非工程措施主 要包括防灾知识宣传,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防灾预案及救灾 措施,搬迁避让,防灾管理等;2.4.2 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防灾工程措施主要包 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

6、土保持 工程措施等.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3.1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 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 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 ;安 全区是指不受山洪 ,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 ,可 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 .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 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 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 ,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 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山洪 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

7、理划分危险区,安全 区.3.2 两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 ,绘制山洪灾害风险图, 标示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收集,整理危险区经济社会资料, 填写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4 组织指挥体系4.1 组织指挥机构4.1.1 县级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县 级行政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 作,由县级政府主管领导任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县级人民政 府根据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需要确定,一般由发改委,水利,国土 资源,气象,民政,财政,建设,交通,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组成.防汛抗旱指挥部办事机构设在水行政主管部门 ,防汛指 挥部根据需要抽调相

8、关部门和人员成立监测,信息,转移,调度, 保障等5个工作组.4.1.2 乡(镇)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乡 (镇)成立防汛指挥机构,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乡(镇) 主管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汛指挥机构下 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和23个应急 抢险队(每队不少于 10 人).乡(镇)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 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同时,各村成立以基干民兵 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组 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 ,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 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 ,并造花名册报送乡 (镇),县防汛办备

9、查.4.2 职责和分工4.2.1 县级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 部门各负其责,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县级防汛指挥部办公 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4.2.2 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在县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 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乡(镇)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 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并采取相应的应 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内降 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4.2.3 明确工作职责.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 ,气象站等的雨量 ,水利工程,危 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信息组:负责对县级防指 ,气象,水

10、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 , 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 ,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 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 ,做好受威胁群众 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 ,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 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 ,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 的人员安全.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 理抢险救灾物质,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 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的房基地用地审批手 续的联系等工作.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 作.信

11、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 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4.2.4 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指挥部成员 ,各工作组人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 以及抢险人员等.5 监测预警5.1 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5.1.1 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 ,根据各地的暴 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 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5.1.2 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情况 ,分析确定本 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溪河水位值及变化情况 ;有的河流 可将上游水情变化作为判断是否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的主 要依据.5.2 实时监测5.2.1

12、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5.2.2 监测要求: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 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5.2.3 监测系统的设立 :摸清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 现有监测站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布设测站或简易测量 设施,拟定监测方式以及信息采集传输方式等.5.3 通信5.3.1 选取适宜的通信方式.常用的通信方式有电视 ,广播,电 话,传真internet网络,语音查询,短信,数字式调幅无线电指 挥系统,专用警报系统,锣鼓号等.5.3.2 以经济,实用为原则 ,因地制宜地建设与通信方式相适 应的山洪灾害监测信息,警报等的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络.5

13、.3.3 可逐步建立县级管理部门山洪灾害各类数据汇集及信 息共享平台.5.4 预报预警5.4.1 预报内容: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 流和滑坡预报.气象预报由气象部门发布,溪河洪水预报,水库 水位预报由水利部门发布 ,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由国土部门发 布.5.4.2 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 ;降雨, 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 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5.4.3 预警启用时机:(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 ,相关行政责任 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 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

14、 ,将对下 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3)当出现发生 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 水库及山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5.4.4 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 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警报.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定 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 号由防汛指挥机构发布,可参照县一乡(镇)-村一组-户的次 序进行预警(见图 1).(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 村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 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15、见图 2).5.4.5预警方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如语音电话, 手机短信等),报警信号(如信号弹,报警器等);按照发生山洪灾 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 ,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信号 所对应的预警方式.图 1 一般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图 2 紧急情况预警程序示意图6 转移安置6.1 转移安置6.1.1 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6.1.2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 ,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 的原则,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6.1.3 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 ,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 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 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 .转

16、移路线要 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 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 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填写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绘制人 员转移安置图.6.1.4 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 信息发放到每户.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 安置地点等.6.1.5 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分散等安置方式.6.1.6 制定当交通,通讯中断时,乡,村(组)躲灾避灾的应急措施.6.2 转移安置纪律 转移工作采取县,乡(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 明确转移安置纪律,统一指挥,安全第一.7 抢险救灾7.1 抢险救灾准备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