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750282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人教版)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 在诗句中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二、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

2、光的古诗。三、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4.分组学习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5.指导朗读。四、教学反思: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 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 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 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 时不有。

3、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 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 念。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 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 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 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 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 分,或者说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

4、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 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2. 桂林山水教案一、教学要求1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 育,陶冶爱美情趣。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 解、表达能力。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二、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既然桂林山水 天下第

5、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1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2 .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 别描写的。3.体会最后一句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 第三自然段)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五)我 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 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

6、有什么感受?(六)指导背诵三、教学反思: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 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 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 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在读和赏析中,让学生达 成共识: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谐的。我们人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心旷神怡,人与 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教学要求:1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3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 .有

7、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二、教学重点:1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2 .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三、教学过程:1 .检查预习。2 .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3 .练习朗读第二三段。4 .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 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 可讨论讨论。5 .讨论外洞特点。6 .讨论内洞的特点。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 很值得观赏”?7 .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8

8、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四、教学反思:如何让情境教学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整节课都活跃在老师悉心创造的氛围情 境中,恐怕最辛苦的环节莫过于教学设计了,在设计整堂课之前,熟悉和挖掘教材 自然不必多言。只有在此基础上老师发挥自己的创作灵感,就如同导演设计一个好 的剧本一样,让学生像演员一样在你创造好的剧本中积极主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同时又有自己灵活发挥和再度创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才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中重视体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努 力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但是由于本课知识点较多,一课时时间又比较紧张,所以安 排朗读与指导朗读的安排就显得少了些,文本对话体现得还不够,如果能用两课时 安排进度慢一点,带着学生细细体会.感悟文章本身语言文字的优美,对于丰富他 们的情感.学习写作都会有更大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