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747423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窦娥冤教案2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2.了解全剧剧情,了解课文节选局部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二)能力训练点1.分析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了解超越现实的夸张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体现剧作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作用。(三)德育渗透点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抨击社会黑暗的反封建主题。(四)美育渗透点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观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二、学法引导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结构,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2.反复诵

2、读滚绣球,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叙述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刻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认,也是她的对抗精神的集中表现。诵读第二局部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诵读第三局部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恨和坚定对抗。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诵读三个

3、场面的主要曲词,比拟分析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慷慨激昂。三、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二)解决方法加强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全剧剧情,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曲词,借助课堂讨论,使学生认识剧中安顿“三桩誓愿超现实情节的作用,落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四、课时安顿2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

4、设计1.要求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读本?元曲和明清传奇一文的相关局部,了解杂剧的根本常识。以曲词为主,诵读课文;借助课文题解,了解全剧剧情。有条件的,可进而引导学生阅读剧本全文及关于关汉卿的戏剧评论。2.第一课时,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以便更好地投入情境,体味作品。而后,要求学生独立分析课文节选局部的根本情节,列出简要提纲。3.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反复吟诵关键曲词,体会剧作语言和艺术构思的特色,进而通过课堂讨论,归纳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分析剧中超现实情节的作用。4.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关汉卿和?窦娥冤。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本课时在学生充沛预习的根底上,借助分角色朗读的学

5、习,帮忙学生掌握节选局部的剧情开展脉络,并初步把握主人公窦娥的根本性格。(二)整体感知?窦娥冤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现代戏剧家田汉创作话剧?关汉卿(?语文读本第四册选有该剧片断)时,也是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作为剧作核心情节的。?窦娥冤历来被列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课文节选局部,是?窦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局部。剧作借弱小无助的窦娥的不幸命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剧作赋予主人公窦娥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对抗精神。这个自幼被卖作童养媳,备受凌辱,最后又被无辜推上断头台的弱女子,不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还大声控诉“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

6、姓有口难言。剧作还为窦娥设计了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借助超现实的夸张与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剧作的感染力,使整个作品到达“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三)教学过程1.导入 新课关汉卿(约1210约1300)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元代都城,故址在今北京城区北部及其附近)人;元代驰名的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曾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经把自己比做“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烂,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说明了他敢于斗争,不畏权贵的性格。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锋利,关汉卿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生活在

7、社会底层,了解人民的疾苦,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经常出入于歌楼、戏场之中,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熟悉人民的语言和民间的艺术形式,音乐和戏曲方面的造诣很深,成了元代最多产的杂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60多部剧本,现存的有18部,其中?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蝴蝶梦?单刀会等都是十分驰名的。?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群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稳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

8、,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2.指名提问,要求学生简要表明元杂剧的主要体式特点(参看?语文读本)。3.指名提问,要求学生复述?窦娥冤全剧剧情(参看课文题解)。4.分配角色,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只读曲词与念白,科介从略)。5.问题讨论:(1)试分析剧情的开展过程,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归纳各层大意。第一层:开头至滚绣球曲末“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诉说冤屈,指斥天地的不公。第二层:“(刽子云)快行动些至鲍老儿曲末“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请求绕道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被押赴法场而伤心;与婆婆见面后,诉说冤屈,嘱托后事。第三层:“(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

9、靠后至文末。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2)从课文的三个层次中,可以大致看到她怎样的性格特点(第一、三层主要表现她的对抗精神,第二层表现她的善良心地。)6.学生自读课文,梳理课文词语。下一课时,重点任务是鉴赏曲词,容量较大,难点较多。因此,在熟悉剧情后可引导学生分层梳理词语,减少下一课时的学习困难。下列所列词语,仅供参考。第一层:实词:生(深) 糊突(混同) 勘(核查、查验) 虚词:合(应当)第二层:实词:纽(拘束) 哥哥行(那边) 落的(落得) 葫芦提(糊里糊涂)第三层:实词:罚(同“发) 委实(的确) 湛湛(清明)青天 苌弘化碧(周朝的贤臣) 望帝啼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

10、宇的称号) 暑气暄(暖,文中指炎热) 古陌荒阡(“阡陌,指田野) 官吏每(同“们)(四)总结、扩展学习?窦娥冤,重点在观赏其曲词和艺术手法,这是下一课时的任务。但了解背景、把握剧情、梳理层次、通解文字,是进行鉴赏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也可以说是进行鉴赏的根底和前提。因此,大家要充沛认识本课时知识积累的作用,有些内容,如作家作品、杂剧曲词语汇等,是可以融入我们的语文素养的,更不可无视。(五)课后作业1.诵读全文,重点诵读滚绣球、耍孩儿、二煞I、一煞等几支曲子。2.初步思考设计“三桩誓愿的戏剧情节对于刻画人物、凸现剧作主题的作用。(六)板书设计剧情开展 窦娥性格一、押赴刑场指天斥地 坚强、坚贞宁折不弯

11、二、婆媳诀别诉说冤屈 善良、纯朴开始觉醒三、感天动地三桩誓愿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本课时的学习任务,是在前一课时初步通解文字、了解剧情和初步把握主人公形象的根底上,以曲词为主来鉴赏课文的语言,鉴赏剧作借助想象、夸张来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和深刻批判的艺术手法,并更深入地把握主人公形象。(二)整体感知杂剧的戏剧语言由曲词、念白、科介三局部组成,其中曲词和念白是剧中的人物语言。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主要就是品味曲词和念白。?窦娥冤第三折中,由端正好、滚绣球、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等十支曲子构成的一套剧曲,十分生动地展示了窦娥这个无辜的弱女子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她满怀冤屈的极端悲愤的感情,推动了剧情向高潮的

12、开展。“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表现了窦娥的冤屈之深重,对抗之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三)教学过程1.简析端正好一曲:怎样理解曲词中的“没来由犯正法,不提防遭刑宪这两句话这支曲子在全剧中起什么作用(端正好一曲,可看作滚绣球1和下列各支曲子的引子。“叫声屈动地惊天,正与剧名“感天动地窦娥冤相合。“没来由、“不提防表明窦娥身陷冤狱的无辜。她不仅屡受酷刑,而且即刻便要惨遭杀戮,“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冤深似海,怨气冲天,她不能不暴发出悲怆惨痛的呼号。)2.重点赏析滚绣球(1)指名学生口译这支曲子。(2)这支曲子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这支曲子集中反映了窦娥的对抗精神,你认为曲词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13、的是哪两句(这支曲子写窦娥蒙冤赴刑时对天地鬼神的怨恨,运用了呼告、比照以及对偶、感慨、反问、反复等修辞办法,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物的情感。曲词中,最能体现对抗精神的是“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两句。在这支曲子里,窦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叙述了对日月鬼神由信奉到疑心、质问的心理变化过程。最后那么借指天斥地,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最猛烈、最锋利的抨击,对包括最高统治者在内的封建王权作了大胆指责与否认,因而对抗精神最强烈。)3.比照赏析耍孩儿至煞尾等四支曲子,鉴赏曲词,领悟剧作采用超越现实的手法进行构思的艺术魅力。(1)指名学生朗读并口译曲词。(2)试各用4个字为“三桩誓愿拟一个

14、名目。(3)历史上关于一些冤狱的传说,多半是“一人一事,为什么剧中要连写三桩誓愿(三桩誓愿的名目分别为: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课文中连写三桩誓愿,是使用递进手法,使戏剧冲突步步激化。三桩誓愿,也可以说是一桩比一桩更大,由此凸现窦娥所蒙受的千古奇冤,控诉“恶人横行,好人受害,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的社会现实,实现了对那个产生“时代的悲剧的“悲剧的时代的批判。作家借三桩誓愿,也进一步突出了坚强的窦娥决不妥协的性格。作家描画了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使这个身份卑贱的童养媳,化作一颗光辉四射的彗星,划破那笼罩苍穹的无边黑暗。一个苦度青春的少妇被吞噬、消灭了,但是,一个传诵千古的艺术形象却屹立起来了。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品格催人泪下,令人钦敬。连写“三桩誓愿,是借助想象、夸张手法完成的杰出艺术构思。这样的处理,在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上洒上了一层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它“于事理不合,却“为人情所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理想和要求。它启示人们:“善虽一时无力战胜“恶,但正义的力量不会泯灭。这样的构思,拓展了剧情开展的空间,合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