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747030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卜图是北欧维京人使用的一种航海工具,用来指引航行方向.其原理为将木盘置于盛满水的木桶中,利用木棍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方向(木棍的高度等于其底与凹槽之间的距离)。读图完成1?2题。11。某月,维京人在北欧海域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A.2月B.5月C.7月木棍的正午影长基本没

2、有变化,该月份最可能是Do12月2。若该月份木棍的正午影子顶端恰好与凹槽重合,则航线的纬度范围约为A 45ON-58ONBo54N-60NCo58N-66ND.63N-72N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渍物或山体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因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读图完成3?4题。3。堰塞体两侧的水位差可能接近A.60米B.90米C.120米D.150米4。推测选择在图示岸坡开挖溢洪道的理由A.地势低,方便引流B。坡度陡,易于施工Co土石松,容易开挖D.易于控制河水流量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5?

3、6题.帼偶砂料口M青石灰岩E2卷除氧大理岩5.下列关于图中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表达正确的是A。乙丙丁甲B.乙甲丙)Co乙一丁一甲一丙D.甲一乙一丙一丁6。图示地区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A。3次B。4次C.5次D.6次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7? 8 题。7 .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A。径流量大B.来沙量少C 。盐度高D。水位低8 .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A。利于海水自净B。增强航行安全C.阻碍鱼类涧游D.不利泄沙排洪北极冰融是近年来较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4、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下图为北极年均海冰范围与年平均? 10 题。9。图示期间,北极年均海冰面积A.逐年减少B.与年平均CQ浓度大体呈负相关Q减少速度不断加快Db与年平均CC2浓度大体呈正相关10。“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BoCO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读图完成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Q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焚风是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太行山东坡的焚风现象明显,对太行山东坡及山11-12 题。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下图示意冬季某日太行山东坡暖脊分布图。读图完成11。影响太行山东坡暖

5、脊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B.山脉走向Q山体高度D.海陆位置12 .图中各地等温线弯曲程度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A太阳辐射B。城市规模Q风力强弱D.地势起伏海云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海云的演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发展,整日或连日维持不散。下图为海云形态图。读图完成13?15题。13 .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循环周期一般是A。一小时B.一个白天Co一昼夜Do一年14。维持时间长且快速发展的海云最可能开始于A。午夜的陆地上B。黎明前的海上Co日出时的陆地上D.午后的海上15.夏季

6、时我国东南沿海会出现海云几天不散,并且整个云体快速向上发展,预报概率最高的天气是A.晴朗B.无风Co大雾D.暴雨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隧道的修建日趋普遍,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读图完成16?18题016。表示7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A.B。17.此隧道A。气温日较差内部比外部大Co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18。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A。黑龙江Co陕西3D.B.午后的内外温差最大D.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Bo山东Do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库从水利工程定义为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下图示意

7、滨海地下水库。读图完成 19? 20题。19 .该滨海地下水库建成后会A.增加库区的海水入侵C.加速库区水补给海水B.降低库区的地下水位Db增加库区旱季供水量20 .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的优势在于库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小库区的进水能力强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库区的水体质量好A。B.CoDo第I卷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得分答案第n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大洲岛位于海南岛东南海面,岛上分布有数以万计的花岗岩裂缝(岩洞),野生动物繁多,附近海域海洋生物种类丰富.

8、金丝燕喜欢栖息于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大洲岛是我国主要的金丝燕栖息地,当地盛产的燕窝在古代曾是贡品。现该岛金丝燕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下图示意大洲岛地理位置。(1)分析促使大洲岛上花岗岩岩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指出大洲岛成为金丝燕栖息地的有利条件。(4分)(3)说明大洲岛金丝燕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原因。(6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下垫面与近地层空气的热量交换以湍流显热和水分潜热两种形式为主。湍流显热交换是指地一气之间通过对流(包括乱流)作用进行热量交换,会引起空气温度变化;水分潜热交换是指水汽蒸发(蒸腾)、凝结时所引起的地一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不会直接引起空

9、气温度变化。材料二每年的4?5月,白天9时至午后14时之间,在晴朗和风速不大的条件下,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上的目标物时,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犹如受着火炉的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群众把开垦地上这种光学现象称为“地气上升地气上升”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有的扬尘可发展到数十米以上,使大气浑浊度升高。扬尘到达草地上后,就很快衰减和消失(1)根据材料一,推测开垦地和草地近地层空气平均温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2)通过绘图形式(用文字适当说明),解释扬尘在开垦地生成,到达草地上后衰减和消失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北方过度开垦草原的不利影响。(4分

10、)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0分)是近乎封闭的浅水湾, 通常10月开始结冰,材料一哈得孙湾是北冰洋伸入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大海湾,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沿岸的丘吉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港口之一。哈得孙湾南部是加拿大的南安大略省,工农业发达.图中A区域为加拿大重要的小麦种植带,大量小麦远销欧洲。材料二下图为哈德孙湾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材料三据了解,丘吉尔港是加拿大北冰洋海域的第一个深水港,历史悠久。2016年7月25日,经营86年的丘吉尔港最终被迫关闭.(1)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早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

11、丘吉尔港最终被迫关闭的原因。(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小明到太行山深处的涉县王金庄进行研学旅行,他在日记中写道:清早起床,沿着陡峻的石板路往上走,抬头望去层层梯田,犹如天梯来到石头砌成的田填旁,发现田填边缘种植了稀稀疏疏的花椒树。花椒树是一种落叶灌木,根系发达,叶片小,耐旱、耐贫瘠,其果实是很好的烹饪佐料.环顾四周,田间地头散落着一些石头砌成的简易小屋,当地人称之为庵子下图分别是小明拍摄的涉县王金庄石堰梯田景观和石屋景观图.(1)分析王金庄发展石堰梯田的原因。(4分)(2)结合当地地形和气候特点,推断庵子可能具有的作用。(4分)(3)分析梯田边缘种植花椒树的意义.(4

12、分)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地理参考答案、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BDABAD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DCBDBCCDC1 .C【解析】维京人在从欧洲向西南航行的过程中,纬度位置不断变低,要想木棍的正午影长的变化幅度较小,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较小,则太阳直射点需向南移动。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只有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不断南移,故C正确。2 .C【解析】由题可知,航行过程中所经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均等于45;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约为

13、7.8/月,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N,则7月1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21N,7月31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13。N;7月1日航行海域的纬度约为66。N,7月31日航行海域的纬度约为58。N,故C正确。3 .B【解析】根据图示等高线信息,堰塞湖上游一侧的水位在31603190米之间,下游一侧的水位在3070?3100米之间,水位差在60120米之间,故选B。4 .D【解析】溢洪道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堰塞体被毁坏。图示开挖溢洪道岸坡堰塞体有凸向堰塞湖的“丁字坝”,易于控制河水流量;地势、坡度和土石不是此处开挖溢洪道的主要

14、理由。故选D.5 .A6。B7.A【解析】径流量大、流速快的河流所携带的泥沙颗粒大。甲时期河口处为粗泥沙,而乙时期为细泥沙,且相对于乙时期来说,沙坎往外海方向移动,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即甲时期河口径流量大;所以选A.8。D【解析】拦门沙阻挡河水流入海洋,不利于泄沙排洪,不利于航行安全,对海水自净和鱼类湎游影响不大。故选D.9.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期间北极年均海冰面积呈波动减少趋势,非逐年减少,A错。北极年均海冰面积20072012年先增加后减少,C错。北极年均海冰面积波动减少,年平均CO脓度呈增加趋势,两者大体呈负相关,故B正确,D错误。10。A【解析】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主要是海冰减少导致北极地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海洋上冰面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与大气作用关系不大。11.B12.D13。C【解析】若海云在陆地和海上交替出现,最有可能是陆地和海上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