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74616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杠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杠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杠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杠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杠杆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新课标远程培训总结作业: 杠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知道杠杆的作用;2、知道杠杆使用的五个要素,能正确的确定杠杆使用时的五个要素;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4、通过作图理解杠杆的力臂;5、通过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6、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学习重难点:1、正确的确定力臂;2、画力臂;3、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木棒(或筷子),羊角锤,起子,钢丝钳,铁架台,杠杆,钩码,细线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钉在木板上的图钉,想出办法怎样可以将其拔出来?2、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省力?3、观察开瓶起子、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4、指出用上述

2、方法时,有什么共同之处?二、初步认识杠杆1、得出杠杆的定义:新-课 -标-第- 一- 网在_的作用下能_的_称做杠杆。2、关于杠杆的名词:支点:杠杆可以绕其_的点,符号是_。动力:_杠杆转动的力,符号是_。阻力:_杠杆转动的力,符号是_。动力臂:从_到_的_,符号是_。阻力臂:从_到_的_,符号是_。什么叫力的作用线?_3、杠杆示意图的画法:例题:画出用木棒撬石头的杠杆示意图。方法:先找支点O;再确定动力、阻力的作用点;判断动力、阻力方向,画出动力、阻力;再画力臂,标出力臂的符号。力臂的画法有两种:一种用带箭头的细线表示,另一种用虚线加大括号表示。讨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和“从支点到

3、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是一样的吗?(可画图说明)练习:1.画出图1中力F1、F2的力臂1和2。2.画出图2中力F的力臂。3.画出图3所示的扳鱼网的杠杆示意图,并标出动力和阻力臂。4.完成教材8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X|k |B| 1 . c|O |m 图1 图2 图3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讨论:什么叫杠杆平衡?_。1.实验器材: _、_、_。其中,每个钩码的质量是_g,它的重力是_N(g=10N/kg),杠杆上每小格的长度是_cm,合_m。2.实验步骤:(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

4、各自钩码的_力,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力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力当作阻力F2,读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F1、F2、L1、L2的数值填入表中。(3)改变钩码的个数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将数值填入表中。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23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对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或写作:_。4.交流和评估。新 课 标 第 一 网(1)把杠杆调节成水平位置平衡的方法:_。(2)实验时,为什么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有什么

5、好处?实验中能不能调节螺母使杠杆平衡?_(3) 有同学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力臂的单位也可以是cm。你认为他的看法对吗?5.补充实验: 如图,在杠杆左边挂上适当的钩码,在右边A点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动杠杆和斜向下拉动杠杆,比较拉力的大小是否相同,想一想为什么? 三、试试身手:FOA2题图 1.画出下图所示杠杆的力F1和F2的力臂。1题图 2.如图所示是用杠杆提升重物的装置,分别画出重物A的重力示意图和F的力臂。AB3题图3.如图所示,重100N的均匀木棒AB在细绳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请你画出木棒所受拉力的力臂及所受重力的示意图。F2L1OB4题图4

6、.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L2及力F1 5.两个力作用在杠杆的两端,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两个力必定相等 w W w .x K b 1.c o MB.这两个力的力臂必定相等C.这两个力和它们相应的力臂的乘积相等D.这两个力和它们相应的力臂的比值相等6.如右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端的钩码下各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 )A.仍会平衡 B.左端下降 C.右端下降 D.无法确定7.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

7、螺母向_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_组实验更好,理由是_。(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8.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 在支点上;挂上钩码后再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上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新课 标 第 一 网实验次数动力F1 / N动力臂L1 / cm阻力F2 / N阻力臂L2 / cm11.510121201031201.510 (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3)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4)该实验的结论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