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学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744574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六单元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六单元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六单元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六单元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黔之驴课型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别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教学重点: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好事者() 庞然大物() 远遁() 窥之() 稍近益狎( ) 跳踉()以为且噬己也() 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 ) 憖憖然( ) 他日( ) 虎大骇( ) 益习其声( ) 驴不胜怒( ) 计之曰( ) 技止此耳( )

2、 3、填空。 黔之驴选自,作者_ ,字 _ ,_代文学家。黔,地名。 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相对的文体。唐朝_ 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三、探究学习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3、在文中的意思。 蔽林间窥之() 远遁 () 以为且噬己也( ) 蹄之() 5、翻译下列句子。 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6、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7、把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8、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9、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 四、过关测试 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0、解释下列带点的字、词。 未穷青之技 秦青弗止 自谓尽之 乃谢

4、求反 于:薛谭学讴于秦青 饯于郊衢 之:未穷青之枝 自谓尽之 11、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薛谭乃谢求反 14、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出句子的省略成分 遂辞( )归饯( )于郊衢 ( )抚节悲歌薛谭乃谢( )求反 12、填空。 请结合短文内容,解释题目: 薛谭为什么“乃谢求反,终身不言归”?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2、陋室铭课型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别 姓名 一、教学目标: 1、 文言词语积累 2、 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及“类比”的运用。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陋室铭 德馨 苔痕 调素

5、琴 鸿儒 案牍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 名: 灵: 德馨: 上: 入: 鸿儒: 白丁: 调: 丝竹: 案牍: 乱: 劳: 3、翻译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探究学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6、云亭 5、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6、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7、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8、文章的主旨句是? 9、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陋室不漏”的? 10、 文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操和志趣? 11、这样的情操和志趣文章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12、文章写的是 “陋室”,开篇写“山、水”,有何作用?还有类似的句子吗? 四、过关测试邴原学泣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是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夫书者,凡得学者 童子苟有志 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