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学习心得_真实的课堂_李政涛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74050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假学习心得_真实的课堂_李政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暑假学习心得_真实的课堂_李政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暑假学习心得_真实的课堂_李政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暑假学习心得_真实的课堂_李政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暑假学习心得_真实的课堂_李政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假学习心得_真实的课堂_李政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实的课堂 假期培训体会暑假期间,有幸聆听了李政涛教授的讲座,没有演示文稿,打开手提,大屏幕上出现一个空白文档,李教授一边讲述,一边灵巧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课题,然后,一个个关键词句,便随着他的讲述和手指的敲打,不断出现在大屏幕上,牢牢吸引着我的目光。他引用大量的教育案例及教育小故事,从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对各个观点作了详尽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分析,令人易于接受。报告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教授讲的关于什么是有效教学的话题,他认为,有效教学要抓住一个关键字:“实”。他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1、“扎实”一堂好

2、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丰实”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4、“平实”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

3、,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真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未经过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有缺憾,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如今的课堂教学改革比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激烈,如何在40分钟内达到最充分的自主、最有效地合作和最积极的探究,真正的让课堂重点从重“教”走向重“学”, 是每一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真实的课堂是摈弃形式主义的课堂,是自然生成的课。在课堂上,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作出选择,并且能根据学生的需求临时调

4、整,在预设的方案中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老师能够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有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能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发幽探微的精彩而又真实的境界。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个性飞扬的课堂。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向对话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就会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

5、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最真实的情况,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阅读兴趣、能力,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他们已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然后教师才能以学生的真实学情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真实的课堂要有默读静想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静思默想”,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 1.强化思维,加深理解。只有让学生拥有必要的思维时间和机会,才能保证使学生“悟得”。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人脑的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思维的生理机制尚未成熟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都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完成复杂的思维过程,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更何况人的智力有高下

6、,思维的速度有快慢,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顾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进程,而只同少数“尖子”交流,那么,即使课堂上没有出现“冷场”,对绝大部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而言,其收效也是值得怀疑的。2.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信。学习必须具有内部动力。这种动力就是学习动机。部分学生思考习惯还没有很好养成,阅读也好,答问也好,往往耐不得“寂寞”,发言之类固是踊跃,却不免“有口无心”。这时候,老师适当地制造一些“沉默”机会,倒是很可以促使学生潜心阅读、埋头思索,有助于为下一轮的“热闹”蓄势。有的学生存在的问题恰恰相反,其学习自信心的缺乏,学习动机始终过弱。教师应不怕课上的一时“沉默”,给予这类学生以较为充裕的考虑问题的时间,再辅之以鼓励、启发、点拨,从而使他们凭借自身的能力与努力,求得问题的正确答案。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确实是一门艺术。一节精彩的课,既要有好的课堂设计,又要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有数学的思想方法,要有深度。反思我的课堂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多看多学多思,借鉴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尽力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成熟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