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障碍和实践路径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736743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障碍和实践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障碍和实践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障碍和实践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障碍和实践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障碍和实践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障碍和实践路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障碍和实践路径摘 要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 临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三大挑战。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索促进农民 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一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是 在收入分配改革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是在生态经济发展中促进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四是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关键词城乡差距;共同富裕;生态经济;三次分配。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共同

2、富裕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共 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关键所在。一、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最大短板在农村,突出表现为城乡差距、区 域差距和收入差距。三大差距构成了当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基本的经济再生产与自 然再生产的部门。囿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资源禀赋条件,城乡发展差距巨大。 传统农业产业与城市二、 三产业比较存在很大差异,农业发展速度慢,发展质 量低,经济效益差,农民收入少。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供给总

3、体 不足、标准偏低,相关管护机制不健全。二)区域发展不协调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区域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 西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科技创 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均处于较高水平。沿海地区很多农村被纳入城市带和 产业园区,密集的产业集聚为就地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条件。当地农民能够享 受到城市优质公共资源的辐射,拥有较高水平的就业条件和公共服务,城乡一体 化程度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化质量不高、产业分布零 散、市场竞争力弱、技术创新慢,其城镇无法对广大农村形成强带动和辐射作用, 其农村人口持续流向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空

4、心化”趋势明显。从区域差距来看, 东、中、西部差距一直较大。(三)收入差距较明显1. 初次分配关系尚未理顺。近年来,我国初次分配中居民工资收入相对于总 收入的集中率呈下降趋势,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劳动收入所 占的比重较低,而非劳动收入占比较高,一些资本所有者通过资本运作获取巨大 收益,一些流量明星通过收割流量获取天价报酬。2. 行业和职业收入差距大。统计数据显示,行业收入最高的是信息技术软件、 科学技术研究、金融业,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3. 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大。一方面,现阶段绝大部分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 要是工资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很少甚至为

5、零。另一方面,城镇化推动城 市房地产价格一路高涨,城市居民的房地产可以保值、增值或出租、出售,其财 产性收入丰厚。2018 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 4028元,年增长 23.4%; 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 342 元,年增长 7.6%。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鸿沟” 越拉越大,反过来又进一步推高农民市民化的成本,隐性的城乡收入差距将越来 越大。4. 贫富分化代际传递加强。贫富以及导致贫富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可能在家 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富二代”“穷二代”正是 贫富代际遗传的结果。古话说“富不过三代”,而今是“富过了三代”。“先富 带后富”的设想并没有“如约”实现

6、,“涓滴理论”的神奇也未显现。二、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和前提条件,关 系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具有现实紧迫性。针对城乡差距、地 区差距和收入差距三大挑战,主要应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收入分配改革、高质量 发展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等渠道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一)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富裕,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共同富裕,是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可持续的基础。1. 注重人力资本投入,增强农民群体自身发展能力。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 投入,实施新型农民终身教育培训,以职业教育、

7、技能培训、农业创业扶持等多 种方式,提高农民群体的劳动技能,让其掌握一门技术、实现一个就业、带动一 个家庭。2. 形成精神富裕共识,激发农民群体内生创富动力。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积极进取 的文化氛围,形成精神富裕的共识。要建立健全鼓励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创新 创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政策体系,弘扬坚持不懈、百折不挠、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的奋斗精神,形成自立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激发农民群体勤劳致富的内在动 力。内生动力是共同富裕的核心心理资源,具有了内生动力,自然就会自我管理 自我激励、撸起袖子加油干。3.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筑牢农民群

8、体共同富裕之基。一要大力推动教育公平 的实现。要推进城乡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着力解决师资配备、办学条件、教育 质量、生源分配、课程设置等方面不平衡的问题,并继续完善基础性、普惠性、 均等性教育。二要激发青年学子建设家乡的热情。通过出台有效的就业政策、创 业政策、人才落户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青年学子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回归家乡、 建设家乡、建功立业。三要建设高质量终身教育体系。要更好地落实协同育人机 制、健全终身教育体系。二)在收入分配改革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1. “初次分配”坚持“竞争原则”,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充分发挥 有“有效市场”的调节作用,做大做好“蛋糕”,为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

9、初 次分配即第一次分配,发生在生产领域,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完成,处 于基础地位,是依据市场竞争原则进行的要素分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 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样才能 充分激发各种要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把“蛋糕”做大做好,筑牢共同富裕 的基础。2. “再分配”坚持“正义原则”,以维护“社会公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有 为政府的调节功能,切好分好“蛋糕”,为共同富裕提供切实保障。再分配即第 二次分配,发生在非生产领域,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完成,处于重要的 地位,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公共服务等各种制度设计,对不同 阶层、群体收

10、入分配进行再调节,实施精准调节和引导,完善分配机制,弥补市 场失灵,发挥兜底作用,缩小贫富差距,增加财富流动性。3. “三次分配”坚持“自愿原则”,以建设 “和谐社会”为目标,充分发 挥“有情社会”的爱心作用,先富带动后富,为共同富裕提供肥沃土壤。三次分 配即第三类分配,发生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由“社会之手”来完成,是对初次 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 是“先富”带动“后富”的集中体现,是基于自愿 性原则,在道德、文化、观念、伦理的影响下,人们出于信任和爱心,通过慈善 捐赠、志愿等方式,实现财富和资源的流动,成为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 途径之一。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伟大任务,必须循序渐进 久久为功。参考文献(1)郑瑞强、郭如良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障碍因子与实 现途径2)吕德文、雒 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及其实现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