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扫六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73602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扫六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秦扫六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秦扫六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秦扫六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秦扫六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扫六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扫六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三【教学设计阐明】“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本课的设计中,运用幻灯片,直观的向学生展示:秦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至于秦统一后采用的措施,运用幻灯片,与学生讨论国家统一后,文字、货币统一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此举与巩固统一的关系,突破难点。【课标精解】初中历史课程原则对本课的规定是: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统一是本课核心,建立统一国家和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作为一般史实理解,但

2、还要以此为素材,能对统一国家建立意义作出探讨,是较高的能力规定。而在学习分析诸如“统一国家建立”此类重大事件、现象的历史意义时,我们更应当交给学生一种历史的学习和评价的措施。【教材分析】秦朝开创了国内大一统局面,秦始皇是敢为人先的第一人,在如何巩固已有的成果中她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她所面对的是全新的问题,这时的秦始皇已不是单纯的某个人,而是代表了中国先人中一代统一江山的开创者们,在如何建设一种全新中国的问题上,进行的摸索。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性,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的最大奉献。本节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对秦始皇统一天

3、下及其暴政有初步的理解,但对秦朝的各类制度政策理解不多。对具体历史事件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可以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但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因素及作用不易理解。【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过程与措施: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伙探究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的功与过,使学生初步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措施;学习客观地结识和评价历史人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先祖的治国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祖国统一的意义。【教学重、难点解读】、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解读:“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

4、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秦统一后采用的措施,一方面维护了统一的成果,加强了秦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又暴露了秦朝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的专横、残暴。正是这种严酷统治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这些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解决措施:运用幻灯片,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秦先后灭

5、掉六国,在公元前,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至于秦统一后采用的措施,运用幻灯片,与学生讨论国家统一后,文字、货币统一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此举与巩固统一的关系,突破难点。、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关系难点解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重要涉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重要方面,即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七年级学生对“中央集权制” 这一政治术语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重要考虑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6、的关系这个问题,则更属于政治学范畴,如何协助学生把这个比较艰深的问题转化为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加以掌握,也是个难点。解决措施: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论述秦朝中央集权制与此前分封制的关系,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的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对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秦朝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建立的,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有比较明确的理解。【学时】1学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略】1、直观图示法。教师根据直观的画面进行解说,在历史画面的不断再现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和较抽象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步这种直观教学法也较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2、比较法。对同一特

7、性或性质相近的历史知识进行的对比,在同中求异,从现象到本质,从而能协助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常常采用比较的措施,那么无疑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她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设计一: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长平之战后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的攻打。地处北方的燕国也意识到了秦国的威胁,而又无力制止。在这种状况下,燕国想到了用刺杀秦王的措施来制止秦军。燕太子丹为挽救燕国亡国之危,收买来自齐国的出名刺客荆轲,待为上宾,以良驹车骑,美食歌女尽量满足荆轲取乐,甚至杀自己心爱的千里马将马肝奉荆轲就食。

8、秦军大举攻燕的危急时刻,荆轲奉太子丹之命使秦刺杀秦王。临行前,太子丹和部下一律穿白色孝服把荆轲送到易水岸边,荆轲悲歌道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而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反被杀害。也没能制止秦国攻取燕国,统一六国的脚步。今天,就让我们来理解一下,秦王是如何扫平天下以及统一后又采用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的。设计意图:荆轲刺秦的典故,诸多学生都懂得,容易引起共鸣,引出本课内容。设计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是唐朝出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诗中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她建立国内历史

9、上第一种中央统治集权的国家,秦王扫六合,那是何等的霸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秦始皇的不朽伟业。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和人物图片的插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自然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一、秦统一六国1、秦灭六国:公元前2年至公元前2,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建立起国内历史上第一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讨论一下,秦为什么可以统一全国?(商鞅变法,国力增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重用人才,雄才伟略;对的的军事方略。)2、展示秦朝时的疆域图,请同窗们说一说秦朝的四周边境。明确: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设计意图:秦统一全国的解说重点在

10、于让学生理解秦统一六国的条件,各项要素的综合促成了统一伟业,让学生理解秦朝的疆域,使学生可以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对的的历史时间和空间观念。也有助于理解秦统一的意义,可以更好地引出下一种话题。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秦朝的疆域大大地扩大了,相称于我们目前幅员的五分之一,这样大的一种国家,应当如何管理呢?是不是如西周同样实行分封制呢?明确:秦皇亲身感受了分封制带来的割据战乱,为不重蹈覆辙,她创立了一套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制度。2、请同窗简介秦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明确:图示如下: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

11、中央集权;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导致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这套制度被后来的封建王朝始终沿用下来。设计意图:教师可以运用图示逐次演示,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条理化,既便于学生记忆,又可加深理解皇权是权力的中心。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解决了政治上的分裂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新王朝又遇到了什么难题?请欣赏历史剧。两个本来秦国的臣民到本来的楚国地方游历,遇到两个麻烦货币、度量衡、文字不统一。、请学生自主合伙归纳:经济文化上的巩固措施。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片,提问: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

12、什么意义?明确:如果在一种国家里,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那么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就会有诸多不便。度量衡也同样,如果不统一,那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就得换算,非常麻烦。文字不统一问题更大,它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不同地区的人由于使用文字不同主线就没措施交流,更重要的是诏令下达到地方,官员会说看不懂而不执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因此,秦始皇采用了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措施。统一后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对度量衡的统一体现为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了整洁划一的规定,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后来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朴的隶书。意义:巩固了统一政权,增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思想上的控制:

13、焚书坑儒。请学生讲述本部分内容。问:你与否赞同这样的做法?明确:我们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秦皇的这种做法在当时为加强思想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极端残暴的手段严重牵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设计以学生表演或讲述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提高积极性。同步,注意对学生学习措施的引导与规范,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四、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1、在北方,对于匈奴的攻打,秦始皇采用了积极防御的方略,重要是三步。一是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平原;二是把内地民众移居到河套平原垦田戍边,充实边防;三是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

14、里,用来抵御匈奴,万里长城是国内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2、在南方,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为了加强对于越族的管理,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设计意图:本目的内容较为简朴,课本上有较明确的表述,可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再一次强调秦朝时的疆域。【3、课堂小结】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国内两千近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割据状态浮现,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这一点贯穿始终。秦朝是国内历史上第一种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的专制制度在国内沿袭了两千近年,影响深远。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国内后来

15、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有极为深远的影响。【4、板书设计】【5、评价方案】1、活动:谈一谈,秦朝在国内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一方面,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国内两千近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浮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另一方面,秦朝是国内历史上第一种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国内沿袭了两千近年,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国内后来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了出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评述一下秦始皇的历史作用。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

16、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她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增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她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国内历史上第一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阐明秦始皇是对国内历史作出过巨大奉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她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她广建宫殿陵墓,挥霍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她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6、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助于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