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735021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数学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数学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数学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数学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计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学 教学工作计划学校: 中凡小学 班级: 二年级 姓名: 王沈 时间: 2015-9-10 学生基本情况分 析学生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完成教学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备好每一节课,预设好每一个问题,课堂生成加强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2、计算教学注意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各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

2、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4、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结合生活情境,安排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5、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记忆口诀的活动和练习。如“对口令”、“数青蛙的嘴眼腿”和“数螃蟹的腿”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活动,心情愉快的记忆乘法口诀。6、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

3、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第一单元 4课时 第二单元13课时 第三单元2课时第四单元 13课时 第五单元4课时 第六单元 13课时第七单元 3课时 第八单元 2课时 第九单元 4课时第十单元 4课时第 册教学计划全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2、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3、

4、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4、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5、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6、 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以及数学实践

5、、数学思维的训练。第 一 单元(组)教学计划名称长度单位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建

6、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4课时第 二 单元(组)教学计划名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4、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5、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6、 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

7、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3课时第 三 单元(组)教学计划名称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4、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画角和直角。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 四 单元(组)教学计划名称表内乘法(一

8、)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 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和含义;运用口诀熟练的运算6以内的乘法。3、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及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归纳4和6的乘法口诀。在问题情景中提出并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2课时第 五 单元(组)教学计划名称观察物体(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

9、、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5、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4课时第 六 单元(组)教学计划名称表内乘法(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 经历编制7-

10、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弄清每一句口诀的来源。2、 掌握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准确、熟练的记忆7-9的乘法口诀,并能恰当运用相应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诀。3、 学会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 通过7-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弄清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3、准确熟记每一句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1、准确熟记每一句乘法口诀。2、能正确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1课时第 七 单元(组)教学计划名称认识时间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 用5分5分地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11、会写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2、 知道1时=60分。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 会读写5分5分的时间。2、 知道1时=60分。3、 能解决生活中与时间有关的简单问题,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1知道1时=60分。2能解决生活中与时间有关的简单问题,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第 八 单元(组)教学计划名称数学广角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2、在调查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 九 单元(组)教学计划名称总复习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巩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使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2、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 表内乘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4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