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芯行业发展趋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73396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磁芯行业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磁芯行业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磁芯行业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磁芯行业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磁芯行业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磁芯行业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芯行业发展趋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磁芯行业发展趋势一、 全球软磁铁氧体行业市场现状我国软磁铁氧体的生产起步于20世纪50至60年代。受益于家电产业链的带动,20世纪80至90年代我国软磁铁氧体的工业化生产得到高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量规模迅速扩大。国外知名磁性材料生产企业亦逐渐加大在我国投资建厂的力度,带动我国磁性材料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和产品性能的提升。二、 智能制造水平提升促进软磁铁氧体行业进步中国制造2025强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长期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和工业化进一步融合。针对研发活动、生产制造、内部管控、营销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化

2、、信息化和自动化改造,有利于行业内企业提升产品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同时,智能管控体系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数据可视化、设备可视化,积累大量生产原始数据,能够推动企业对于各项生产环节进行研究和改进,加速新材料、新生产工艺的迭代升级。三、 软磁铁氧体行业竞争格局从全球磁性材料市场来看,日本在磁性材料上的研发和生产上起步较早,以TDK、FDK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具备较强的软磁铁氧体新材料开发能力,在高端产品的技术水平、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我国是全球软磁铁氧体产量规模最高的国家,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的统计,2020年我国软磁铁氧体产量约

3、占全球的73%。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软磁铁氧体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苏长三角地区、华南地区。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的统计,浙江和江苏长三角地区企业的软磁铁氧体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3%以上,华南地区企业的产量占比约为17%,以上地区软磁铁氧体产业集群效应更加明显,企业在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产量规模、产业链配套等方面更具优势。此外,我国软磁铁氧体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磁性材料分会的统计,2020年我国从事软磁铁氧体生产的企业数量在200家左右,其中大多数企业的年生产规模在500吨左右,以上厂商一般仅有少数几条磁芯生产线,通过向外部采购磁粉进行生产

4、,主要依靠低价策略进行市场竞争,产能规模和产品附加值较低,上下游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国内企业中,横店东磁、天通股份在软磁铁氧体材料领域较早进行业务布局并登陆国内资本市场,具备较高的行业地位;除以上两家企业外,冠优达、山东春光磁电科技、海宁市联丰磁业股份等企业在软磁铁氧体材料的供应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四、 我国磁材产量增长及应用领域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政策陆续出台,新能源、风电、节能家电、智慧城市等领域持续景气,磁材需求迎来增长,行业空间广阔。近5年,国内铁氧体永磁材料约产量约53万吨,生产企业竞争较为激烈。总量方面,国内产量波动较大。据中国电

5、子元件行业协会数据,2015年以来铁氧体永磁产量在53万吨上下波动。竞争格局方面,产能分散,小型厂商众多。据新材料在线数据,2021年年产能10,000吨以上企业占比不足10%;年产能1,000吨以下企业占比超过40%,中小企业间竞争较为激烈。软磁铁氧体产量庞大,高端市场有待开拓。总量方面,国内软磁铁氧体生产产量稳定、规模庞大。2014年起我国软磁铁氧体产量稳定在约23万吨左右,2020年我国产量为21万吨,在全球总产量中的比例达60%。技术方面,国内软磁铁氧体高端生产力不足。全球高端软磁铁氧体主要由日本生产,代表企业有TDK、FDK等;我国软磁铁氧体生产集中于低成本的中低端产品,在技术与性能

6、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稀土永磁以钕铁硼为主,钕铁硼产量稳步增长。产品方面,烧结钕铁硼以其优异性能成为稀土永磁主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20年国内稀土永磁95%产量为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4%为粘结钕铁硼永磁材料、1%为钐钴永磁材料。2021年钕铁硼产量为2194万吨,同比增长12%。电声家电更新迭代扩大永磁铁氧体需求空间。下游应用方面,电声、家电行业是最大应用领域。据智研咨询数据,电声行业在永磁铁氧体下游中占比371%、家电行业占比182%。电声行业方面,电声产品通常伴随消费电子产品使用,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普及使新一代电声产品(如TWS耳机)销量迅速扩张,形成永磁铁氧体需求。家电方面,永磁铁氧体主

7、要用于变频家电、智能家电电机,其市场规模稳中有升。锰锌铁氧体是最常见的软磁铁氧体,主要用于电动机。锰锌铁氧体为我国最主要的软磁铁氧体,其下游应用主要是电动机、变压器、发电机,是电子工业和机电工业的基础材料和支柱产品。以软磁铁氧体为基础的EMI磁性元件发展迅速,是现代电子设备、工业和民用电子仪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求水平持续增长。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原材料,强势拉动稀土永磁用量扩张。钕铁硼是永磁同步电机核心材料,用于制造核心零部件永磁转子及其他微小电机,在新能源汽车中作用重大。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单车钕铁硼用量约3-5千克。新能源车有望强势拉动钕铁硼需求扩张。其他应用场景如变频空调、消

8、费电子等市场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五、 全球磁性材料产量软磁铁氧体材料属于磁性材料的一种,磁性材料是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信息、机械、交通、新能源、医疗卫生、国防等领域,用于存储和传输电能。数据显示,全球磁性材料产量由2016年的187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227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0%。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全球磁性材料产量将达242万吨。六、 合金软磁行业概览磁性材料主要可以分为永磁和软磁两类。永磁材料又称硬磁材料,这类材料能长期保留其剩磁,具有较高的矫顽力,能经受不太强的磁场干扰。软磁材料与之对应,矫顽力低,磁导率高,既容易受外加磁场磁化,又易

9、退磁。其主要功能是导磁、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被广泛应用于电能转换设备中,是电子电力时代的重要材料。软磁材料主要可分为金属软磁、铁氧体软磁、非晶及纳米晶三类。金属软磁应用广泛,全世界年产百万吨以上,可继续细分为纯铁、硅钢、坡莫合金、金属软磁粉芯等类别,其中金属软磁粉芯性能最为优异,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板块广泛应用。七、 两大材料路线不断迭代,金属软磁粉芯综合性能突出金属软磁粉芯和非晶纳米晶是当前并存的两大高端软磁材料发展路线。金属软磁粉芯不仅改善了传统金属软磁磁导率不高的缺陷,并且达到了远超铁氧体软磁的饱和磁感应强度,综合性能优良。而非晶纳米晶除去成本劣势,综合性能更为优异,并具有制造节

10、能、应用节能、回收节能的特点,是全生命周期绿色可循环材料。金属软磁粉芯是由绝缘介质包覆的磁粉压制而成的软磁材料,是当今软磁材料领域综合性能最佳的软磁材料。软磁粉芯的磁性能,结合了金属软磁材料和软磁铁氧体的优势,由于其粉末采用的是铁磁性颗粒,饱和磁感应强度高,同时因为有绝缘层的存在,其电阻率也较高。成型工艺方面,其相较非晶软磁成熟,可塑性强。软磁粉芯可以同时满足高频(KHzMHz)使用和体积小型化的需求,并且可以加工成环形、E型、U型等,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合。金属软磁粉芯可分为铁粉芯、羰基铁粉芯、铁硅铝磁粉芯、铁硅磁粉芯、高磁通磁粉芯、铁镍钼磁粉芯。在合金金属软磁粉芯材料中,金属铁镍类粉芯材料性

11、能优异,但由于价格昂贵难以大规模地被采用。铁基非晶类粉芯材料,虽具有良好的磁芯损耗与饱和特性,但在技术上仍然存在可靠性、磁芯成型的压制性等结构性问题短时间难以彻底解决,大批量生产与使用仍然难以实现,在中高频工作条件下,铁硅类金属磁粉芯软磁材料是能够满足要求的理想材料之一。铁粉芯:以纯铁粉为原料,经表面绝缘包覆后采用有机粘合剂混合压制而成。被广泛应用于储能电感器、调光抗流器、EMI噪音滤波器、DC输出/输入滤波器等。羰基铁粉芯:由超细纯铁粉制成,具有优异的偏磁特性合良好的高频适应性。其直流偏置特性远优于其他磁粉芯,是制造高频开关电路输出扼流圈、谐振电感及高频调谐磁芯芯体较为理想的材料。铁硅铝磁粉

12、芯:由85%Fe、9%Si、6%Al的合金粉末生产出来的一种软磁复合材料,适用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电感器)、脉冲回扫变压器合储能滤波电感器。铁硅磁粉芯:开发相对较晚,由94%Fe和6%Si的合金粉末制成,适用于大电流下的抗流器、高储能的功率电感器、PFC电感器等,在太阳能、风能、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领域中被广泛使用。高磁通磁粉芯:磁通密度最高的磁粉芯,具有优异的直流偏置特性、低损耗和高储能特性。高磁通磁粉芯非常适用于大功率、大直流偏置场合的应用,如调光电感器,回扫变压器、在线噪音滤波器、脉冲变压器和功率回数校正电感器等。铁镍钼磁粉芯:由17Fe、81Ni和2Mo的合金粉末制成的一种粉芯材

13、料,也称钼坡莫合金磁粉芯,具有高磁导率、高电阻率、低磁滞和低涡流损耗的特性。在磁粉芯领域中,铁镍钼磁粉芯的损耗是最低的,同时也具有最佳的温度稳定性。适合用于回扫变压器、高Q滤波器、升压降压电感器、功率因校正电感器(PFC电感器)、滤波器等。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兼具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磁导率高、损耗低、良好温度特性和温度稳定性等优点,是传统硅钢、铁氧体和坡莫合金的替代产品,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新型绿色节能材料,广泛应用于信息通讯和电力电子行业,推动并实现了电子产品向节能、小型化、高频化方向发展。非晶合金又称液态金属、金属玻璃,是一种新型软磁合金材料。主要包含铁、硅、硼等元素。其主要制品非晶合金薄带的制造

14、工艺是采用急速冷却技术将合金熔液以每秒106的速度急速冷却,形成厚度约003mm的非晶合金薄带,物理状态表现为金属原子呈无序非晶体排列。得益于上述极端生产工艺形成的特殊原子结构,非晶合金具有低矫顽力、高磁导率、高电阻率、耐高温腐蚀和高韧性等优异特性。非晶合金因其高效电磁能量转换效率的材料特性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优势。目前,非晶合金材料主要应用于配电变压器领域。相比硅钢材料,非晶合金材料具有突出的节能环保特性,是制造节能、使用节能、回收节能的全生命周期可循环绿色材料。在应用侧,非晶变压器空载损耗较硅钢变压器降幅可达到60%左右,实现使用节能;在回收侧,废旧的非晶铁心可通过中频炉重熔后制成非晶合金薄

15、带,非晶铁心中的硅、硼元素基本可以实现回收再利用,实现回收节能。纳米晶主要指铁基纳米晶合金,是由铁、硅、硼和少量的铜、铌等元素经急速冷却工艺形成非晶态合金后,再经过高度控制的退火环节,形成具有纳米级微晶体和非晶混合组织结构的材料。纳米晶材料得益于其高饱和磁密、高磁导率、高居里温度的材料优点,相比较于铁氧体软磁材料,在追求小型化、轻量化、复杂温度的场景下,有着显著优势。其主要用于生产电感元件、电子变压器、互感器、传感器等产品,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新能源发电、家电以及粒子加速器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纳米晶合金材料在新兴产业领域无线充电模块和新能源汽车电机等应用的逐步推广,使其逐步打开了广

16、阔的市场增长空间。软磁材料在光伏发电和储能领域主要应用于逆变器的生产。光伏逆变器和储能逆变器在很大程度上同源,两大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光储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将光伏太阳能板所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成为市电频率交流电压,反馈回商用输电系统,或是供离网的电网使用。当用电低谷期电量富余时,电网的电能通过逆变器充放电控制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储能。未来,逆变器还可继续优化将不规则的交流电转化为正弦波交流电流,输出的电流更稳定、安全,适用范围广、便于远距离传输,市场前景广阔。储逆变器主要分为集中型、组串型、集散型、微型等。软磁材料主要应用于集中型和组串型逆变器。集中型逆变器的软磁用材主要是硅钢片,通过串联并行组串产生的电流,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由于占地面积大,通常建造在戈壁沙漠等地区,应用于大型商业屋顶、工业厂房等。由于需要输出较大电流,即需要电抗器拥有较高的抗饱和能力,因此选取铁损率低、质量大的硅钢片。目前已研发出用取向硅钢片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