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73393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XX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调研实习报告专 业:XX城市规划姓 名:XXX学 号:XXXXXXXXX指 导 教 师:XXX日 期:2013年3月7日-3月9日双廊镇现状城市风貌格局初探序言大理双廊镇,坐落于洱海东岸,是一座拥有四千年历史的白族古渔村。这里背山面水,拥有保存较为完整的白族聚落,是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自古享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双廊正在面临着传统风貌格局的更新之痛。一、调研实习目的及任务(一)实习目的1、通过调研,收集了解双廊镇传统风貌格局情况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引导。2、通过调研积极去发现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对

2、双廊传统风貌格局带来的改变,分析存在的问题。3、前后对比,找到毕业设计的主要突破口。(二)实习任务1、收集资料;2、分析传统风貌格局特征;3、发现现状存在问题;二、实习地点:大理市双廊镇三、实习安排:1、对双廊风貌格局方面进行系统性调研收资2、标注历史建筑和特色民居的具体位置3、标注一般民居的建筑高度、质量、风貌、业态等情况4、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四、调研实习内容:(一)双廊概况双曲环抱双岛双廊镇位于高原明珠云南省大理市洱海东岸,古名栓廊,南有长约7公里的弧形海岸线,名莲花曲;北有长约5公里的弧形海岸线,名罗莳曲。更有洱海三岛中的玉几、金梭(今南诏风情岛)二岛,双曲环抱双岛,故名双廊。双廊东连佛

3、教名山鸡足山,西眺苍山十九峰,门迎万顷洱海碧波,境内山峦连绵不断、山光粗犷、水天一色、奇丽和谐,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二)现状情况1,古村格局变迁分析 双廊历史文化名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整体地形东高西低,聚落呈带状以组团式分布于洱海之滨,民族文化一条街穿镇而过,连接各个组团。村落的步行巷道呈鱼骨状沿民族文化一条街向两侧延伸,整体布局形态呈鱼型骨架。民居与街巷的发展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由灵活,街巷尺度亲切宜人,富于生活气息,空间张弛有度,富于变化。鱼骨状街巷肌理双廊历史文化名镇古镇范围是由双廊、康海、天生营、大建旁、岛依旁五个自然村构成,历史上各村各有独立中心,村与村之

4、间有绿化、 农田相分隔,后随着聚落的发展及人口的膨胀,村落逐渐向外围扩展,现双廊村与康海村以及天生营村之间的空地已经被逐渐添满,三个自然村已连为一体,构成了古镇建成区的主体部分。大建旁村与岛依旁村与古镇主体部分之间仍有部分农田、绿地相隔,通过民族文化一条街与之相连。双廊历史文化名镇聚落的整体发展过程,受自然地形、社会经济、人口密度等因素影响较大。聚落形成早期,因洱海水位较高,现民族文化一条街以下多为洱海水域范围。村落早期民居都建于水位线以上,村落现存的早期建筑如:李家家祠、李家大院等都位于这一范围。随着人口的增加,聚落逐渐呈带状向南北扩展,依照白族传统民居的样式特点和布局形态,衍生出新的组团与

5、巷道。后洱海水位下降,民族文化一条街以下产生了新的陆地,民居又向下发展,依照聚落原有格局,形成新建民居和巷道。这时,双廊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布局已经形成。即以民族文化一条街为主干,聚落呈组团式沿枝状巷道衍生的空间布局形态。近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压力的进一步增加,聚落又依托这一形态向外膨胀,居民住宅逐步向山地和水域延伸(填海建房),此时的布局特点受自然地形因素影响较大,组团和布局较早期民居相对散乱,但整体形态依旧延续了聚落早期发展的脉络。综上所述,双廊历史文化名镇聚落的形成演变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经济、文化、风俗、人口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在双廊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白族传统政治、经济、文化

6、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其形态和景观正是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和外在反映,并由于和人们的生活保持最直接紧密的联系而体现原真性和社会真实性。2、现状环境分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环境,使双廊享有“苍洱风光第一乡(镇)”的盛誉。名镇背依云龙山脉之绿萝山,群山此起彼伏,溪流纵横交错,成为双廊天然的绿色背景。聚落西侧,洱海碧波万顷,湖水湛蓝,水天一色。金梭(南诏风情岛)、玉几二岛绿树掩映,如同镶嵌在洱海中的碧绿宝石。萝莳、莲花二曲使水岸构成了优美的弧线。山水之间,聚落依山就势,顺应自然排放其间。街巷张弛有度,自由灵活又喑合地域特征与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白墙灰瓦,色调洁净明快。形成山水相

7、衬、交相辉映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加上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纯净的空气、优质的水资源,形成了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的人居环境。但因历史原因,绿萝山及周边山脉,植被状况较差,无成片密林,村民填湖建房,使滨海湿地遭严重破坏,岸线支离破碎,极大的影响了湖滨景观,除金梭岛、玉几岛及岛依旁半岛植被较好外,村中只有少量孤植古树,无成片集中绿地,民居庭院绿化较差,街巷及民居庭院卫生状况有待改善。3,现状建筑分析双廊历史文化名镇的民居建筑,大多为白族传统风格的建筑形式,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形式最为常见。建筑形式以青石勒脚,墙身采用夯土泥墙或砖墙,墙面采用粉白饰面并加以淡墨彩绘,屋顶采用青瓦铺砌,门头为白族传统样式砖

8、雕瓦顶门头。建筑材料多取自当地,结构形式以砖木、土木为主。但近年新建民居中一定数量的民居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平顶建筑,墙面装饰也采用瓷砖铺贴,门窗亦采用铝合金材料,这类建筑多集中在聚落边缘及民族文化一条街临街的部分地段,其建筑风格形式与双廊传统聚落景观风貌有较大冲突。双廊的公共建筑按建设年代分为两类,一类是寺庙、戏台、魁星阁等古建筑;第二类是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旅游设施等现代建筑。历史建筑及特色民居分布情况古建筑类公共建筑以正觉寺、魁星阁、玉几庵等为代表,这类建筑都是采用传统样式修建,并大多能够保持建设时期的原有风貌。但因年代较为久远且缺乏修缮而建筑质量状况较差。第二类公共建筑则多采用钢筋混

9、凝土结构的现代样式,且层数较高,外墙装饰与门窗形式都与古镇风貌不符。临街部分建筑立面经过整治能够与整体风貌协调。同时村落中还存在大量破旧和临时建筑。如牲畜棚、厕所、堆放杂物及柴草的房屋以及因经济因素制约,临时搭建的住房等。根据以上情况,本规划对双廊历史文化名镇现状建筑按建筑质量、建筑高度及建筑风貌进行评价。(1) 现状建筑质量分析根据建筑的质量特征,将现状建筑分为三类:第一类:建筑质量好这类建筑多为近代新建、建筑质量完好。第二类:建筑质量中这类建筑基本完好,能够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建筑质量适中。第三类:建筑质量差这类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建筑,建筑墙体和屋顶已有较大程度的破坏或为简易搭建的临时房屋,质

10、量差。(2)现状建筑高度分析第一类:一层建筑主要是传统民居中独立且体量较小的建筑,其建筑高度较低,数量较少,且主要散布在村落中采光容易受到影响,是今后主要维修的对象。第二类:二层建筑主要是传统民居和部分新建民居,其建筑高度适中,数量最多,分布广,为主体高度,是以后主要维修维护和进行重点保护的对象。第三类 :三层建筑主要是新建建筑,其建筑高度最大,数量适中,主要分布在玉几岛片区和镇区主街周边。其对周边建筑采光,建筑天际轮廓线,街道景观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一类建筑是以后整修改造和拆除的重点对象。(3)现状建筑风貌分析第一类:传统风貌建筑主要为寺庙、宗祠、魁阁等古建筑。包括正觉寺、双廊村戏台、魁星阁、

11、双廊小学大门、兴良庙、李家家祠、玉几庵、玉波阁(恢复重建)、大建旁本主行宫、岛依旁关圣殿、大建旁魁星阁,这类建筑大多为古建筑,是古镇聚落的标志性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又是民风、民俗活动的活动及展示场所,是今后主要维修、修缮、和重点保护的对象。土木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为传统风貌保存完整的土木结构民居建筑,这类建筑在平面布局、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这些传统民居是构成双廊历史传统风貌的重要部份和核心构成,是今后主要维修、维护和进行重点保护的对象。砖木传统民居建筑-主要指近年来村民新建的,保留了原有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但建筑材料进行了更新的民居建筑。大部分为红砖墙灰瓦顶,

12、整体色彩较为统一协调。这类建筑主要集中于村寨边缘的新建区域。第二类:风貌协调建筑主要指近年来,双廊镇修建的一些非民居建筑和少量民居建筑,这类建筑多采用钢混结构,但外观及体量与传统民居较为协调,外装饰多采用白墙灰瓦,门窗仿传统样式进行了处理,整体色彩较协调统一。这类建筑主要集中于双廊民族文化一条街两侧。第三类:风貌不协调建筑主要指近年修建一部分公共建筑和少量穿插于村寨内部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多为钢混结构,立面经过简单处理,大部分为二至三层,外立面装饰为瓷砖等材料,建筑形式和体量均与传统白族民居极不协调,这一类建筑将是今后整修改造和拆除的重点对象。4,现状道路及基础设施分析现状村落街巷道路主要为青

13、石或卵石铺砌路面,宽度24m不等,随坡就势,为步行交通道路。有些街巷可通行小型机动车及农用拖拉机,但因宽度较窄,通行较为困难。车行道路为双廊民族文化一条街,宽度约6米,地面为水泥路面,靠近南诏风情岛一段为青石板铺砌;洱海环海公路沿镇东侧傍山而过,为三级公路。村落部分区域已通自来水,部分居民靠庭院打井抽取地下水。排水不成系统,主要沿街巷边沟排水,部分区域污水沿街巷路面流淌,影响环境卫生。且生活污水未加处理就沿街巷直接排入洱海,对洱海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村落中垃圾收集点较少,居民生活垃圾未集中收集,部分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入洱海,沿水边巷道尽头处也堆放有大量生活垃圾。村落供电为架空线路,电力线路接线布

14、置较为混乱,存在火灾隐患并损害古镇景观风貌。5,现状用地分析现状用地主要由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工业用地(家庭作坊)、仓储用地、公共工程设施用地、农林种植用地、对外交通用地、旅游设施用地构成。(1) 居住建筑用地:主要是以低层住宅为主的居民自建房用地。(2) 公共建筑用地:主要有政府、卫生院、农贸市场、学校、财政所及寺庙、旅馆、商业铺面等构成,主要分布双廊民族文化一条街西侧南段,其中双廊中学位于双廊村与大建旁村之间砂牛半岛至高点上,建筑体量与形式、色彩等与传统风貌极不协调,对整体空间和景观视线影响较大,自身发展也受到限制,需作出用地调整。(3) 工业用地:主要是双廊食品厂(家庭作坊式生产

15、)。(4) 仓储用地:包括粮管所和烟叶站。(5)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主要是邮电所、移动公司、抽水站。(6) 农林种植用地:主要是双廊北侧农田及双廊中学北侧农田等。(7) 对外交通用地:主要是环洱海公路过境双廊部分。(8) 风景旅游区用地:主要是南诏风情岛和游船码头。6、现状存在问题(1)用地结构不合理。居住用地比例过高,公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以及公用工程设施用地比例较小,绿化用地极少。(2) 大量古建筑、传统民居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部分新建、改建建筑对整体视觉环境造成破坏。(3) 洱海沿岸填湖建房、滨海湿地荡然无存,既严重影响了沿海一线的自然景观又造成了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4) 镇内生活环境质量较差,缺少公共绿地和开放性休憩空间,难于满足居民需要,更不适应旅游开发需要。(5) 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缺乏服务接待,餐饮文化娱乐活动设施、游览标识系统、历史陈列展示。(6) 镇内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物有待进一步挖掘保护,提升档次,以便为古镇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打下坚实基础。五、调研实习小结1、通过此次调研实习,我们收集到双廊现状风貌格局的一系列宝贵资料,为我们毕业设计工作打下基础与提供支撑;2、我们在老师老师指导下,将理论联系实际,从多种途径获得有用资料,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