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真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73267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文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文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文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言文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真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懿公好禽,见标牛而悦之,禄其牧人如中士。宁子谏曰:“不可。牛之用在耕,不在麻。厩其牛,耕必废。耕,国之本也,其可废臣闻之,君人者 不以欲妨民。弗听。于是卫牛之龈者,贾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耕而教龈,农官强能禁。邶有马,生驹不能则善鸣,公又悦而纳诸厩。宁子曰:“是妖也,君不司, 国必亡。夫马,齐力者也;鸣,非其事也。邦君为天牧民,设官分职,以任其事, 废事失职,阙有常刑,故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妖之兴也,人实召 之,自今以往,卫国必多不耕之夫,不织之妇矣。君必悔之。又弗听。明年, 狄伐卫,卫侯将登车,而和御失其辔;将战,士皆不能执弓矢,遂败于荥泽, 灭懿公。【注】(di:碰撞,相触。tK

2、bei):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县南。 阙(juQ:犹“乃”。狄(dD: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16、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正确答案:宁子劝谏说:“不能这样,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能顶角,让那 些牛都去顶角,耕地就必然荒废。农耕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废呢?我听说 有这样的话:作为君王的人不应该因个人的爱好妨碍百姓。卫懿公不听从。名师解析:宁子的这段话实际上说出了,牛和农耕的关系,二者与君王的关 系,即君王不能只凭个人的爱好做事而动摇国家的根本。17、春秋时期,耕战是立国之本。从全文看卫懿公的私欲给卫国带来了怎样 的后果?(用文中语句作答)(6分)正确答案:牧牛者皆释耕而教龈 士

3、皆不能执弓矢名师解析:牛的天职在于耕田,卫国放牛的人放弃了农耕却去训练牛抵角, 士兵的天职在于打仗,卫国士兵却都不能挽弓射箭,如果人人都不司其职弃本逐 末,只能导致民穷国危的后果。因此,应选择上面两项。18、卫懿公的灭亡具有怎样的历史教训?(用文中语句作答)(4分)正确答案:君人者不以欲妨民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名师解析:该典故告诉我们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使物和人都应尽所长,避 其所短,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做君主的不因自己的私欲妨碍百姓,从根本上杜绝 废事失职现象的发生。否则,必然天下大乱,陷民于水深火热之中,。P16-P18题-P18题点评:这篇文章讲了,如果物非尽其用,人非尽其才,不

4、司其职,弃本逐末,只能导致民穷国危的后果的事例。就难易程度来说,坪009 年的考题相比,难度有所降低,首先,2009年的考题为议论文,今年的考题为记 叙文,比较好懂。然后,三个试题也较容易,P16题今年只考翻译,比去年少了 一问;P17题和P18题两道题相比较,P18题稍难一些。但只要求找出原文即可。 因此,今年的考生还是很幸运的。2009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诲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 官者,当志于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 名者,犹汲汲

5、于利者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 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祜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邮呜呼!可不惧哉!注谏:进谏。萃:集中。天禧:宋真宗的年号。责其职事:责 成他们掌管进谏之事。庆历:与下文的“嘉枯”都是宋仁宗的年号。钱君指 钱惟演,曾任枢密使,为人正直敢言。光:作者司马光自称。16. 根据作者的叙述,用自己的话,概述汉朝建立以前和建立之后在进谏 制度上有什么不同?(4分)17. 作者为什么说谏官的责任重大?担任谏官的人应该怎样履行职责?(用自 己的话概述)(6分)18. 把文中画线的文字翻译

6、成现代汉语,并说说作者设想后人的议论,其 目的是什么?(6分)正确答案:16. (4分)汉朝建立前没有专职谏官,从朝臣到普通人都可以进谏;汉朝建立 后,有了专职的谏官,一般朝臣和普通人就不能进谏了。17. (6分)因为普天之下的国计民生问题都要靠谏官来提出意见。(意思相近 即可,2分)应当区别事务的轻重缓急,关注大事,舍弃小事,急者先言,缓者 后论,只考虑国家利益,不谋私利。(意思相近即可,4分)18. (6分)后世的人,会一一指着这些人的名字而议论说:“这位忠诚,这位 虚伪,这位率直,这位圆滑。”啊呀!怎么能不让人害怕呢!(意思对即可,3分) 作者设想后人的议论,意在警示当时的谏官要忠于职守

7、,而不要被后人讥笑。(意 思相近即可,3分)2008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 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 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 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 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 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

8、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 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注】玃(jue):大猕猴。母猴:又叫沐猴、猕猴。过:错误。 穿井:打井。子夏:孔子的学生。史记:史书。经:界线。为:这里是 审察的意思。16. 文中能够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17. “丁氏穿井”闹出了什么笑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子夏为什么 敢于质疑书上的记载?( 6分)18. 将文章最后一句话(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意。(6分)正确答案:16. (4分)夫得言不可以不察。(2分)举例论证(2分)17. (6分)明明是丁氏打了井,可以节省一个劳动力,却误传

9、为打井挖出 一个人来。(2分)因为丁氏传出的“吾穿井得一人”的话过于简捷,有歧义, 结果以讹传讹。(2分)“三 豕过河”的记载不合常理,“三 豕” “已亥”字 形接近。(2分)(意思对即可)18. (6 分)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察自己听到的传闻,就可以知道真实的情 况了。( 3分)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事理人情的重要性,提出了“察言”的原则和方法。(3分)(意思对即可)2007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 18题。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 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10、。”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 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 绝其赵括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 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阮之。【注】间:间谍。马服君:赵奢的封号。胶柱

11、而鼓瑟:瑟,古代弦乐 器;柱是用来调弦的;鼓,弹奏。把柱胶住,弦不能调,声音就没有变化了。16. 把文中划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7 .从赵奢对赵括的态度中,可以看出赵奢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18.赵国的长平惨败留下了哪些历史教训?(6分)正确答案:16. 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 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子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 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疽赵王不听,还是用赵括为将。17. 赵奢是一个行事谨慎,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由预见性的人。18. 决策者用人不当,一意孤行。指挥者纸上谈兵,脱离实际。2006年:阅读下面的

12、文言文,完成1618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 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 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

13、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 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 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注】凶:荒年。填:形容鼓声,拟声词。数罟(cugu ):细网。洿(wu )池:池塘。庠序:学校。颁白:斑白。16. 孟子在回答染惠王的问话时,讲了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其目 的是为了说明什么? ( 4分)17. 孟子提出的“仁政”措施,除了保障“黎民不饥不寒”之外,还提出了 什么措施?(用文中语句作答),提出这一措施有什么意义? ( 6分)18.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正确答案:16.

14、(4分)梁惠王的为政措施与“邻国之政”没有本质区别。(意思对即可)17. (6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一措施的意义是:办好学校教育,提升民众素质,注重道德教育,形成文 明和睦的社会风气。(意思相近即可)18. (6 分)七十岁的老人们穿上丝织的衣服,吃上有有肉的饭食,黎民百姓不挨饿、不 受冻,这样不能为王,是没有这种情况的。(意思相近即可)2005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秦恶楚而善于齐。王翦帅师伐楚,田璆(1)谓齐王曰:“盍救诸? ”齐王 曰:“秦王与吾交善,而救楚是绝秦也。”邹克曰:“楚非秦敌也,必亡,不如起 师以助秦,犹可以为德而固其交。”田璆曰:“不然。秦,虎狼也

15、,天下之强国六, 秦已取其四,所存者齐与楚耳。譬如摘果,先近而后远。其所未取者力未至也, 其能终留之乎?今秦岂诚恶楚而爱齐也?齐楚若合,犹足以敌秦。以地言之, 则楚近而齐远,远交而近攻,秦之宿(2)计也故将伐楚先善齐以绝戎援,然 后专其力于楚。楚亡,齐其能独存乎?谚有之曰:攒(3)矢而折之,不若分 而则折之之易也。此秦之已效计也。楚国朝亡,齐必夕亡。”秦果灭楚,而遂伐 齐,灭之。【注】:(1)璆:音。(2 )宿( ):旧有的,一向有的。(3)攒():聚集,集中。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6分)答:17、秦恶楚而善齐,出兵伐楚,概括说明齐国君臣对此各持怎样的态度。(6 分)答:18、田璆所引用的“谚语”,意在说明什么? ( 4分)正确答案:16、( 6分)现在秦国难道真的是恨楚国爱齐国吗?齐楚两国如果联合起 来,还足以抵抗秦国。按地理位置来说,就是楚国近齐国远。结交远的而攻打近 的,这是秦一贯使用的计谋。所以秦将要攻打楚国就首先同齐国友好,以断绝对 楚的军事援助,这以后便集中军力攻击楚国。楚国灭亡了,齐国又怎么能独自存 在呢?(意思对即可)17、( 6分)齐王:主张与秦和好,不要得罪秦国(2分)邹克:主张 发兵助秦,巩固和加强与秦国的关系(2分)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