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九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732597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九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九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九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九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九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九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九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017厦门质检)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13题。1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B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2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3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C )A甘肃玉门 B福建厦

2、门C辽宁鞍山 D湖北武汉 第1题,根据材料“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可知,该地的棕地形成原因为矿产资源枯竭,与人口产业升级及生态无关,选B。第2题,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首先应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选A。第3题,由材料可知,卢萨蒂亚为矿产资源开发形成棕地的综合整治,辽宁鞍山为我国铁矿石产地,适宜采用和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选C。(2017泉州模拟)云南省与中南半岛各国在矿产资源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云南缺油、气、钾、宝石和铁等矿产,而磷等较丰富;东南亚各国缺

3、磷等资源,而油气、钾盐、铁、稀土及宝石等资源丰富。目前云南与中南半岛各国的矿业经济合作已经开始。据此,回答46题。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矿业的生产装备与技术发展迅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原因是( A )A矿产资源丰富 B消费市场广阔C廉价的劳动力 D靠近中南半岛5在云南矿业与中南半岛各国合作中,云南能够( D )A减少环境污染 B获得充足资金C引进先进技术 D扩大消费市场6目前云南对中南半岛各国的矿业投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南半岛各国( C )A矿产资源增加 B劳动效率上升C投资壁垒减弱 D基础设施完善 第4题,云南有铜矿等矿产,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展较早,生产设备和

4、技术的发展迅速。第5题,两地之间资源互补性强,两地合作有利于矿业经济发展,扩大产品和原料的消费市场,但不会减少环境污染。两地的矿业合作可以相互利用对方的矿产资源,而不是获得资金与技术;中南半岛除新加坡外,大多发展不如中国,因此资金技术相对中国而言不是优势。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云南对中南半岛各国的矿业投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而影响对外投资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投资壁垒减弱。随着开发进程,矿产资源会减少;劳动效率上升有可能,但这是产业内部效率、装备问题,一般与外投资环境关系不是很大;中南半岛矿业发达、历史悠久,基础设施本身就发达,选C。(2017吉林四调)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

5、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常用下列指数反映景观格局特点: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斑块形状指数(LSI,斑块形状越偏离正方形时值越大)。据此,回答78题。广东省19732013年红树林景观指数变化指数年份NP斑块数量PD斑块密度LPI面积指数LSI形状指数1973年4871.466.539.221990年7836.933.8842.132000年6959.133.6638.452010年8648.985.342.262013年1 2277.323.4953.877下列对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情况的推测,正确的是( B )A斑块形态总

6、体趋于规则B景观趋于破碎化C最大斑块面积先减少后增加D景观总面积一直减少8下列因素中对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小的是( D )A生物入侵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C林区捕捞和挖掘海产品D台风活动 第7题,斑块形状指数(LSI)由1973年到2013年变大,说明斑块形状越偏离正方形,斑块形态不规则,区域分散。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由1973年到2000年减少,再到2010年增加,之后又减少,由于斑块数量和密度都在增加,景观面积增加,选B。第8题,由图可知,红树林面积变小。生物入侵会影响红树林的生存,海平面上升会淹没红树林,林区捕捞和挖掘海产品会影响和破坏红树林,故A、B、C三项均会影响红

7、树林的面积。红树林可以抵御台风,台风活动对红树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小,选D。(2017河北省武邑中学五模)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读图,回答910题。9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B )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10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D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第9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此地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图示区域没有大型的湖泊,故此洼地不是湖泊萎缩而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该洼地不是人工挖成的;根据图

8、中的位置分析,此月牙形聚水洼地在古河道的上游,是古河道的残遗而成;周围是沙漠,多风力沉积地貌,不会是侵蚀形成,选B。第10题,泉水主要补给来自地下水,气候变暖,蒸发增强,对地表水的影响较大,A错;这里是非季风区,降水量少,月牙泉补给水源不是大气降水,降水量减少关系不大,B错。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泉水日趋干涸,D对。风力沉积作用强可能使水变浅,而不是干涸,C错。11(2017太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在2 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下图是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1)说明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要原因。 宁夏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自古以来开挖渠道,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西有贺兰山阻挡偏北风,气温高,风沙危害小。(2)指出该地区过度灌溉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导致土壤(次生)盐碱(渍)化。干旱地区大量引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3)简述排水渠道的功能及意义。 排水渠道将多余的灌溉用水(或汛期时大量的来水)和农田退水引到黄河,缓解由于地下水位抬高而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