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学教案激励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731546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管理学教案激励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护理管理学教案激励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护理管理学教案激励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护理管理学教案激励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护理管理学教案激励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管理学教案激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管理学教案激励(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 案(理论教学用)单位: 教研室:护理管理教研室任课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护理管理中的激励授课时间:2009.04.授课章节第七章 护理管理中的激励授课对象2007级护理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2009年4月30日授课地点15教教学目的1. 掌握激励的概念,阐述激励的过程。2. 解释本章列举的各种激励理论的基本含义。3. 理解各种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重点难点重点:激励的概念、基本过程;期望理论。难点:三种激励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方法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运用小案例简短分析讲解。教学仪器电脑和投影仪。授课提纲前言(复习旧课、新课导入) 5min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一、 激励的概念 5mi

2、n二、 激励的基本过程 5min三、 激励的原则 5min四、 激励的作用 5min第二节 激励理论 一、 内容型激励理论 25min二、 行为改造型理论 20min三、 过程型激励理论 25min总结与回顾 5min选用教材李继平主编.护理管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7.参考教材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主编.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 王惠珍主编. 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 王凤玲主编. 护理管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 蒋冬梅主编. 医院护理管理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

3、 林菊英主编. 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讲授内容注解第七章 护理管理中的激励导语:在赞美的诗句中,在优美的文章中,人们往往把护士称作圣洁的白衣天使。的确,“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医学誓言,让护理这一职业神圣而崇高。然而,接受鲜花和赞美的背后,护理人员是否对他们的工作满意而富有热情?调查显示:相当多的护士都在抱怨“工作没有积极性”。分析表明,护理职业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而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承受超负荷的工作量,又时时刻刻面临着护患冲突带来的压力,但是薪水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面对如此的现状,如何激发每一位护士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

4、工作潜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是每一位护理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第一节 激励概述一、激励的概念与过程激励(motivation):源于拉丁古词“movere”。原意:开始行动、活动。广义上讲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心理学定义:通过刺激激发有机体的行为动机,并朝向预定目标行动的过程。西方组织行为学定义:是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某些需要,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这个定义中的3个关键因素是:需要、努力和组织目标。1. 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它是一种内部状态,使人感到某种结果具有吸引力。2. 努力要素是强度或内驱力指标。一个受到激励的员工会更勤奋地工作。3. 组

5、织目标是努力的方向。高水平的努力不一定能带来高的工作绩效,除非努力指向有利于组织的方向。指向组织目标并且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努力是我们所追求的。二、激励的基本过程激励可以看作是一个需要被满足的过程。如下图:三、 激励的作用1. 吸引优秀的人才;2. 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3. 留住优秀人才;4. 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5. 提高组织绩效:绩效=F(能力*激励)。四、 激励的原则1. 引导性原则;2. 按需激励原则;3. 合理性原则;4.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原则;5. 时效性原则。第二节 激励理论根据研究的重点不同,将激励理论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6、(Content Motivation Theory)该类理论着重研究激发人们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由于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因此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围绕人们的各种需要来进行研究的,故又把这种理论称之为需要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一)层次需要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1. 提出: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于1943年提出。2.主要观点:1) 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形式出现,每个人内部都存在五种基本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

7、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 个体顺着需要层次的阶梯前进,不存在需要完全获得满足的情况,未满足的需要对人具有激励作用。3) 同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其中总有一种需要是占支配地位的。3.对护理管理的指导意义:1) 首先要从深入了解护士的需要入手。2) 尽可能满足护士的需要。3) 把握护士的优势需要,工作要有针对性。4) 培养护士的较高层次需要。(二)三种需要理论(Three Needs Theory)1. 提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提出。他从20世纪4050年代起就开始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种需

8、要理论”,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论。2.主要观点:1) 麦克利兰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情谊需要。2) 对以不同需要为主导的人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3) 三种需要可以并存,而且可以同时发挥激励作用。 3.对护理管理的指导意义:1) 适当授权,满足权力需要强的护士的欲望。2) 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满足情谊需要强的护士的欲望。3) 布置挑战性的工作,满足成就需要强的护士的欲望。(三)双因素激励理论(Two Factor Theory)1. 提出: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激励-保健因素(Motivatio

9、n-Hygiene)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2.主要观点:1) 与人努力工作动机相关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保健因素,一类是激励因素。2)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叫做激励因素(motivators);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叫做保健因素(hygienist)。3) 激励过程可以解释为一个从不满意到没有不满意的连续性过程,也是一个从没有满意到满意的连续性过程。4) 改变传统的“满意观”:“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3. 对护理管理的指导意义:1) 要重视、满足护士的保健因素。2) 利用激励因素引发护士

10、的内在驱动力。3) 注意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二、行为改造型理论(Behavior Modification Theory)该类理论是从分析外部环境入手来研究如何改造并转化人的行为。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和归因理论。(一)强化理论1. 提出: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Skinner)、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是以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激励理论。着重研究行为结果对行为的反作用。2.主要观点:1) 人的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如果这种结果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2) 管理者要采取各种刺激方式,以使人们的行

11、为符合组织的目标。3) 主要的强化手段有: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对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励,使这个行为得到巩固、保持和加强的过程。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对出现的某一良好行为,可以避免不良的刺激(即负强化物),而使该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的过程,是好行为导致不良刺激消失的过程。 惩罚(punishment):对某一坏行为给予否定和不良刺激,使之不断地减弱或消退。 消退(extinction):在某一行为出现后,不给予任何形式的反馈,久而久之这种行为被判定无价值而导致此行为出现的频率降低。3.对护理管理的指导意义:1) 积极运用

12、正强化方式促使护士良好行为的形成。2) 适当运用负强化方式促使护士不良行为的消除。3) 酌情运用自然消退方式消退护士不受提倡的行为。4) 因人而异,形式多样。(二)归因理论1.提出:归因理论也称认知理论,它是对人们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的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激励理论。很多专家对此理论有所贡献,我们主要讲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Weiner)的归因理论。2. 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1)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2) 将四种主要原因按三个维度来划分: 按控制点维度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3、; 按稳定维度可分为稳定因素(如个人能力)和不稳定 因素(如机遇); 按可控性维度可分为可控因素(如努力程度)和不可控因素(如任务难度)。3) 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4) 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5) 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3.对护理管理的指导意义:1) 引导护士将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2) 引导护士将关注焦点集中于内部的可控因素上。3) 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 烈的情绪体会。三、过程型激励理论

14、(Motivation Theory of Process)该类理论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具体行动过程的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一)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1. 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ictor Vroom)于1964年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是迄今为止,在员工激励方面最全面、最广为接受的一种理论。2.主要观点:1) 预测一个人想做什么和他投入多大的努力去做,取决于三个变量:期望值、关联性和效价。 期望值(expectancy-E):个体对自己行为和努力能否达到特定结果的主观概率。影响因素:个体过去的经历、自信心、对面临任务难易程度的估计等。 关联性(instrumentality-I):个体对于良好表现将得到相应回报的信念,即工作成绩与报酬的关系。 效价(value-V):奖励对个人的吸引程度,即个人在主观上对奖励价值大小的判断。2) 激励水平(M)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变量的乘积:M=E*I*V3.对护理管理的指导意义:1)强调期望行为。2)强调工作绩效与奖励的一致性。3)重视护士的个人效价。(二) 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1. 提出:也称平衡理论或社会比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1965年提出。该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2.主要观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