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语文第二课资料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728308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下语文第二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8下语文第二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下语文第二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下语文第二课资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资料我的母亲人物简介: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现代著名诗人、学者。14岁到上海求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论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

2、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享年72岁。背景资料: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46岁死去。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

3、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1.作者写童年游戏及失掉的机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童年往事的追悼及惋惜之情。 2文章前3段与母亲有什么联系? 在内容上说明了“我的母亲”是“我”性格的形成原因之一,突出了母亲在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首尾呼应。 3为什么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为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她以身示范,对“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本文主旨? 文章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九年之中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5母亲为什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保护了儿子的自尊心,也因为这样做并不是给别人听的,给别人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