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二课学案试题复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72717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第二课学案试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哲学第二课学案试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哲学第二课学案试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哲学第二课学案试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第二课学案试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第二课学案试题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复习之二(2011/12/13)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知识结构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 (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 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 基本 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 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 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主义二、知识要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和_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_和_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

2、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_ 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和_的唯一标准。凡认为_,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_,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_和_两大阵营。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_的问题。凡是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被称为_,凡是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被称为_。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和中首先遇到_和_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家_、_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_,先有_后有_,_决定_;唯心主义认为_,_是本原,物质依赖于_,不是_决定_,而是_决定_。二、

3、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_、_、_。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_和_。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_和_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_的哲学体系。三、检测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2010年安徽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困难

4、和挑战,果断决策,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容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A BC D3、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民以食为天 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C、存在即被感知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4、(高考江苏卷)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5、(2010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

5、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 B. C. D.6、(2009广东文基)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 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 )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7、(2009上海高考)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 8、(2007年高考江苏卷政治试题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 B. C. D. 9、欧洲有一首古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地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10、(2010江苏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7、.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11、(07广东高考)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体系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2、(2008广东) 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13、(2009广东高考改编)“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

8、 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14、(2009江苏)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15、(2008广东文基)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一元论和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 B. C. D.16、(2010四川卷)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吕氏春秋自知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9、,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C.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判断正误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问题。(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4、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是完全一致的。( )二、非选择题(2007年高考政治上海卷)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比上年增加395亿元,今年起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将全部免除,中央财政拨款95亿元专门用于帮助高等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困难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也将进一步落实

10、。 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这符合唯物论的什么观点及方法论要求?_【扩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2)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3)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4)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5)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6)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7)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客观唯心主义(1)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2)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3)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4)上帝创造世界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5)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