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知识点整理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KB
约16页
文档ID:512727050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知识点整理_第1页
1/16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知识点整理苏科版数学八年级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1)、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已知一边一角:①找夹角(AA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第二章 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两个图形中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那么成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式对称轴 垂直平分线 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任何对应部分成轴对称 4、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平行或所在直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 线段的对称性: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3、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垂直平分线上 角的对称性: 1、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3、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对称轴 2、等边对等角 3、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判定: 1、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对等角 直角三角形的推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 等边三角形判定及性质: 1、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60° 判定: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是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性质: 1、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是对称轴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 1.、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在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三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²+b²=c²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a、b、c满足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数:满足a²+b²=c²的三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 第四章 实数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称二次方根 如果_²=a,那么_叫做a的平方根 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只有一个平方根,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a的算术平方根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也称三次方根 如果_³=a,那么a是_的立方根 立方根的性质: 1、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2、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3、0的立方根是0 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补充: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_的平方等于a,即_2=a,那么这个正数_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读作根号a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_的平方等于a,即_2=a,那么这个数_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读作“正、负根号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的双重非负性: 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_的立方等于a,即_3=a那么这个数_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 (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 (4)绝对值比较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 (5)平方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 第5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_轴或横轴,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它们统称坐标轴,公共原点O称为坐标原点 y 第二象限 第一象限 (-,+) (+,+) _ 第三象限 O 第四象限 (-,-) (+,-) 一、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_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_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_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_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_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_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_,y)在第一象限 点P(_,y)在第二象限 点P(_,y)在第三象限 点P(_,y)在第四象限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_,y)在_轴上,_为任意实数 点P(_,y)在y轴上,y为任意实数 点P(_,y)既在_轴上,又在y轴上_,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_,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_)上_与y相等 点P(_,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_与y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_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_轴、y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与点p’关于_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_,y)关于_轴的对称点为P’(_,-y)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_,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_,y)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即点P(_,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_,-y)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_,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_,y)到_轴的距离等于 (2)点P(_,y)到y轴的距离等于 (3)点P(_,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三、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规律: 坐标( _ , y )的变化 图形的变化 _ × a或 y × a 被横向或纵向拉长(压缩)为原来的 a倍 _ × a, y × a 放大(缩小)为原来的 a倍 _ ×( -1)或 y ×( -1) 关于 y 轴或 _ 轴对称 _ ×( -1), y ×( -1) 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_ +a或 y+ a 沿 _ 轴或 y 轴平移 a个单位 _ +a, y+ a 沿 _ 轴平移 a个单位,再沿 y 轴平移 a个单 第六章 一次函数 函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_和y,并且相对于变量_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_的函数,_是自变量,y是应变量 一次函数:如果两个变量_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y=k_+b(k、b为常数且k≠0)的形式,那么称y是_的一次函数,当b=0时,y叫做_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y=k_+b(k≠0)的性质: 1、当k>0时,y随_的增大而增大,经过一、三象限 2、当k<0时,y随_的增大而减小,经过二、四象限 3、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与正半轴 4、当b<0时,直线与y轴交于负半轴 5、当b= 0时,直线经过坐标原点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般地,一次函数y=k_+b图象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二元一次方程k_-y+b=0的解;一二元一次方程k_-y+b=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一次函数y=k_+b的图象上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