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723953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重点知识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解释下列词。题:_。西林:_。只缘:_。不识:_。横看:_。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代诗人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3.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_4.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

2、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子:_折枝:_(2)取之,信然。之:_信然: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尝与诸小儿游。_(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_4如果再给这个故事起个名

3、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道边苦李B.王戎与诸小儿游C.王戎七岁D.多子的李树3. 古诗文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精卫填海选自_,文中的“少女”指_。2故事讲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玩时不幸_,化为_,她衔来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_的故事。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不会吹竽。充数:凑数。使:让。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为:给,替。说

4、:通“悦”,对感到高兴。廪(ln)食:拿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立:继承王位。好:喜欢。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中“请”的意思是( )A.邀请B.请求C.请示D.请教2根据句子的意思,下列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B.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C.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3“处士逃”最主要的原因是( )A.湣王讨厌南郭处士B.南郭处士犯法逃亡C.湣王不喜欢听吹竽D.南郭处士不会吹竽4“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写下来。_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王戎七岁,

5、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我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大意:_(2)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大意: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翻译下面的句子。(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_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偷光,从字面上

6、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7. 阅读天地。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计:办法。俄:一会儿。老父: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1解释加点的字。初竖执之:_遂依而截之:_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_3你觉得文中老父说的办法好吗?为什么?_4这篇短文给我们什么启示?下面分析有误的有_。(填序号)别人提意见时,你要学会分析,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的话。别人提出的建议,尤其是老年人,我们一定要尊重、听从。人不能自作聪明,倚老卖老,这样会耽误了别人的事。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8.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2这个故事与“夸父追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_3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_9. 阅读理解。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戏:玩耍,嬉戏。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譬如:好比,就好像。瞳子:眼睛的瞳孔。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徐孺子年九岁

8、,尝月下戏。_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B.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C.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D.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_10.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溺:_故:_2这个故事中描写的人物叫_,她化为精卫的原因是_。(用原文回答)3大海十分辽阔,精卫却坚定地衔树枝和石子来填塞大海。这表现了精卫()A.做事自不量力,十分愚蠢。B.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C.做事不经过仔细思考就开始行动。4发生下

9、列哪种情况时,我们会赞扬这是精卫填海的精神?()A.小豆豆在围棋比赛中输给了对手,她坚持刻苦练习,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获得冠军。B.马小虎总是丢三落四,这个毛病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四年级。C.林雯雯每年春节都和家人一起挂红灯笼,贴春联。11. 课文直通车。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本文出自_。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和整个句子。(1)常与诸小儿游。_(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_(3)取之,信然。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12.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10、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涉:跋涉,就是“度过江河”的意思。 遽(j):急遽,立刻,表示时间紧迫。 契(q):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迷惑,这里指“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坠于水(_)(2)入水求之(_)2请说说列句子的意思。(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_3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3.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词语尝:_ 竞走: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主要讲了王戎在其他孩子争着去摘路边的李子时不为所动,并推断李子必苦的故事。B.读文言文,要注意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