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723766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3(一)口腔损伤3(二)吸入性肺炎3(三)窒息3二、鼻饲技术操作并发症4(一)鼻、咽、食管粘膜损伤和出血4(二)误吸4(三)腹泻4(四)胃出血5(五)胃潴留5三、各种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5(一)出血5(二)硬结形成6(三)神经损伤6(四)针头堵塞7(五)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7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7(一)静脉穿刺失败7(二)药液外渗8(三)静脉炎8(四)发热8(五)急性肺水肿9(六)空气栓塞9五、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9(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9(二)溶血反应10(三)急性左心衰10(四)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11六、血标本采集法操作并发症11

2、(一)晕针、晕血11(二)皮下出血、血肿11七、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12(一)无效吸氧12(二)气道粘膜干燥12(三)氧中毒12(四)腹胀13(五)肺组织损伤13八、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13(一)呼吸困难13(二)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14整理为word格式(三)哮喘发作加重14九、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14(一)低氧血症14(二)呼吸道粘膜损伤15(三)气道痉挛15十、静脉置管技术操作并发症15(一)血肿15(二)感染16(三)空气栓塞16(四)导管堵塞17十一、胃、空肠造瘘灌注操作并发症17(一)造瘘管堵塞17(二)食物反流17(三)感染18十二、灌肠技术操作并发症18(一)肠粘膜损伤18(二)

3、肠穿孔18(三)虚脱19(四)大便失禁19(五)肛周皮肤损伤19十三、导尿及留置导尿技术操作并发症20(一)尿道粘膜损伤20(二)尿路感染20(三)虚脱21(四)尿潴留21(五)拔管困难21(六)引流不畅21十四、冷、热敷疗法操作并发症22(一)局部冻伤22(二)烫伤22十五、洗胃技术操作并发症23(一)急性胃扩张23(二)上消化道出血23(三)窒息23(四)寒冷反应23(五)胃肠道感染24(六)吸入性肺炎24(七)呼吸心跳骤停24(八)其他并发症24整理为word格式一、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一)口腔损伤1发生原因(1)在口腔擦洗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的止血钳尖端碰伤口腔黏膜及

4、牙龈,特别是肿瘤患者放疗期,口腔有感染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容易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的损伤。(2)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患者口腔、牙龈或口腔黏膜损伤。(3)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灼伤。2临床表现(1)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应、溃疡形成,患者主诉口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3预防及处理(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止血钳的尖端直接触及患者口腔黏膜。(2)对凝血功能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擦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碰上黏膜及牙龈。(3)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的患者,应将开口器包上纱布从臼齿处放入,以防损伤患者口腔

5、黏膜或牙齿,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开口。(4)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的漱口液。(5)在口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如有口腔溃疡疼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吹敷,必要时可用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洗必泰漱口液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二)吸入性肺炎1发生原因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口腔护理的清洁液、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入气道,是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原因。2临床表现(1)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及胸痛等,叩诊呈浊音,听诊肺部有湿性罗音。(2)胸部X片可见斑片状阴影。(3)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

6、多。3预防及处理(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辅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切记将头偏向一侧,防止漱口液流入呼吸道。(2)口腔护理所用棉球要拧干水分,不可过湿;神志不清患者不可漱口,以防误吸。(3)已出现肺炎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的抗生素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三)窒息1发生原因(1)医护人员为神志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粗心大意,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致窒息。(2)有义齿的患者,操作前末将义齿取出,操作时义齿脱落,造成窒息。(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造成擦洗棉球松脱,掉入气管,导致窒息。整理为word格式2临床表现口护过

7、程中患者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端坐呼吸,三凹症阳性,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便失禁,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3预防及处理(1)严格按照口腔护理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一次只能夹取一个棉球,防止棉球遗漏在口腔。(2)认真检查牙齿情况。操作前看牙齿有无松动,义齿有无松动,如有活动性义齿,应操作前取下。(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4)患者出现窒息后应立即进行处理,迅速清除吸入异物,恢复有效通气;如异物已进入气管或支气管,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立即用大号穿刺针行环甲膜穿刺,以改善通气,争取时间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二、鼻饲技术操作并发症(一

8、)鼻、咽、食管粘膜损伤和出血1发生原因(1)反复插管或因患者烦躁不安自行拔除胃管损伤鼻、咽、食管粘膜。(2)长期留置胃管对粘膜的刺激引起口、鼻粘膜糜烂及食管炎。2临床表现咽喉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鼻腔流出血性液,部分患者出现感染症状。3预防及处理(1)对需要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聚氯酯或硅胶胃管,该种胃管质地软,管径小,可减少插管对粘膜的损伤。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可采取手术麻醉后插管,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2)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快捷。(3)长期留置胃管,应用石腊油滴鼻,防止鼻粘膜干燥糜烂。(4)按时更换胃管,每日两次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清洁。(5)鼻粘膜损

9、伤引起的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冰盐水冷敷鼻部或用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条填塞止血;咽部粘膜损伤可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以减轻粘膜充血水肿;食管粘膜损伤出血可给予抑酸、保护胃粘膜药物。(二)误吸1发生原因(1)年老、体弱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反应差,贲门括约肌松驰造成食物反流引起误吸。(2)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食物反流导致误吸。(3)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分泌物或食物误吸。2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出鼻饲液。吸入性肺炎患者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3预防及处理(1)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

10、,将鼻饲液均匀限速滴入。(2)在鼻饲前进行,以免胃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食物反流引起误吸。(3)对于危重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先吸净气管内痰液,鼻饲前和鼻饲后取半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导致误吸。(4)误吸发生后,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出气管内误吸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有肺部感染迹象者及时使用抗生素。整理为word格式(三)腹泻1发生原因(1)鼻饲液量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2)鼻饲液内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3)鼻饲液配置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食物被细菌污染,导致肠道感染。(4)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使用部分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2临床表现患者大便次数增多,部分排水

11、样便,伴或不伴腹痛,肠鸣音亢进。3预防及处理(1)鼻饲液配置过程中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妥善保存,食物及容器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2)鼻饲液温度以3740最适宜,同时,注意鼻饲液的浓度、进食量及进食速度,一般浓度由低到高,进食量由少到多,进食速度由慢到快,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分子(300mmol/L)的溶液。(3)认真询问饮食史,对于饮用牛奶、豆浆等易腹泻、胃肠功能差或从未饮用过牛奶患者要慎用含牛奶、豆浆的鼻饲液。(4)对于肠道菌群失调者,可口服乳酸菌制剂;肠道真菌感染者,给予抗真菌药物对症治疗;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药。频繁腹泻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溃烂。(四)胃出

12、血1发生原因(1)鼻饲注入食物前抽吸胃液用力过大,损伤胃粘膜,导致微血管破裂。(2)患者躁动不安,体位不断变化,胃管反复刺激引起胃粘膜损伤出血。(3)鼻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胃肠血管痉挛、黏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而致消化道出血。2临床表现轻者可从胃管内抽出少量鲜血,出血量多时呈陈旧性咖啡性血液,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出血性休克的表现。3预防及处理(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鼻饲时间不宜过长。(2)鼻饲前抽吸胃液力量要适当。(3)牢固固定胃管,对于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五)胃潴留1发生原因一次鼻饲量过多或两次鼻饲间隔时间太短,胃内

13、容物多,加之胃肠消化功能差,胃蠕动减慢,排空障碍导致食物潴留在胃内。2临床表现腹胀,胃潴留量大于150ml时可抽吸出潴留液,严重者可引起胃食管返流。3预防及处理(1)定时定量鼻饲,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2)每次鼻饲完成协助患者取高枕卧位或半坐卧位,防止食物返流。(3)病情许可的条件下鼓励患者多活动,卧床者可增加翻身次数,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能依靠重力作用加快胃排空,预防和减轻胃潴留。整理为word格式三、各种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一)出血1发生原因患者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太短,按压部位欠准确。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拔针后针眼处有少量血液渗出,迟发型出血者可

14、形成皮下血肿,表现为注射部位肿胀、疼痛。3预防及处理(1)执行操作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凝血机制障碍,注射完毕后准确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要充分,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二)硬结形成1发生原因(1)注射药物中所含不溶性微粒在注射部位蓄积,刺激机体的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导致硬结形成。(2)同一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或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局部组织受物理、化学刺激,产生炎症反应;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增生形成硬结。2临床表现表现为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3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准确掌握注射深度;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2ml,注射速度要缓慢。(2)避免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3)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4)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物,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5)已形成的硬结,可选用以下方法处理:用伤湿止痛膏贴硬结处;用50%硫酸镁湿敷;将云南白药用醋调成糊状涂于硬结处;取新鲜马铃薯切片用654-2注射液浸泡后外敷硬结处。(三)神经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