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72019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楚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腧快与不愉快 7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

2、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8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 “你是好孩子。”他说: “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 9在语言活动中,某小朋友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 )。 A52个信息单位 B72个信息单位 C62个信息单位 D82个信息单位 11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 “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像是( )。 A经验性

3、想像 B情境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12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3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 A培养读写兴趣 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 14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15幼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 B不出声的笑 C出声的笑 D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 18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 A

4、儿童个性发展上 B儿童智力发展上 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D儿童动作发展上 19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儿童心理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这种观点是( )。 A相互作用论 B二因素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心理过程包括_、_、_三部分。 2_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_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 3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_,分_和_两种。 4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是与_在幼儿行为调

5、节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 5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这种现象叫做_。 6幼儿的想像是以_为主,_开始,以_发展为主,_开始发展。 7幼儿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以后则是从以无意动作为主向以有意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即服从_一规律。 8亲子关系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的情感关系,即_;广义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作用方式,即_。 9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高尔顿的“_”;霍尔的“_”;盖塞尔的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工作记忆 2表象 3创造想像 4理智感 5性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

6、20分) 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简述幼儿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 3说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4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请论述幼儿的思维与幼儿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请说明如何创设活动的环境。 2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六、案例分析(共14分) 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 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 “天黑了

7、,该睡觉了” “月亮为什么不睡觉?” “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 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 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 “妈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D018岁在儿童心理学

8、中是指广义的儿童。 2B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出差异,这是说明可变性。 3D林传鼎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愉快与不愉快,而不是其他。 4C幼儿初期是指34岁的儿童。 5C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 6A听故事是一个言语理解的过程。 7D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的是稳定性。 8D儿童心理发展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说明儿童处于危机期。 9C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说明有稳定性。 10B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是72个信息单位。 11A这是小女孩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想像。 1

9、2C给娃娃穿衣、喂奶都是直观的,没有间接性。 13A“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兴趣。 14D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的是情绪气氛的影响。 15D有差别的微笑出现标志着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生。 16A男女双性化是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17D这一实验说明了成熟的重要性。 18C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19C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 20B这一观点并没有说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只是说明了这两因素对发展有作用。二、填空题 1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模仿 模仿 3感觉的对比 先后对比 同时对比 4言语 5偶发记忆 6无意想

10、像有意想像再造想像创造想像 7无有 8依恋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 9遗传定律复演说成熟势力说 三、名词解释 1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在幼儿期随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能力越来越高。 2表象: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根据加工创造的程度,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像表象,也可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 3创造想像:是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地构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4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这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5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

11、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的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 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 (1)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2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

12、联想向创造性想像发展:从想像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从想像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想像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3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如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4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促进幼儿情

13、感发展,丰富深化积极情感,疏导消极情感;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五、论述题 1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例如:幼儿对人、马和虎的概括是根据外表特征进行的。他们的理由是,人、马、虎都有身子,有头、有脚等。 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概括不准

14、确,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有过宽或过窄。 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 (2)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总是由于出现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假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 (3)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由于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 (4)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