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相关资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719473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结核相关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肺结核相关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肺结核相关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肺结核相关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肺结核相关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结核相关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结核相关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结核相关资料一、结核病流行情况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近10余年来,由于艾滋病的流行、移民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多 种耐药结核菌的增多,以及不少国家的和地区的对结核病控制的忽视等因素,全球结核病形势急剧恶化, 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病人数都在增加。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把 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1998年,WHO再次指出“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目前,全球已有20亿人感染结核杆菌,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达2000万,每年新发病人达800-1000万,新 发成年结核病人中艾滋病感染者占12%,新发病例中多耐药病人占3.2%。每年有300万

2、人死于结核病。 WHO 估算,到2005年全球结核病新发病例将达到1020万人。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 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疫情有如下特点:(一)高患病率 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涂片阳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22/10万,菌阳患病率160/10万,估算全国有450万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菌阳肺结核病人200万。此外,据世界卫 生组织估计,我国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45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65万。(二)高耐药率 肺结核病人结核菌初始耐药率为16.8%,继发耐药率为46.5%,

3、在全国200万菌阳肺结核病人中,有耐药病人55.5万,即全国有四分之一以上菌阳病人为耐药病人。(三)高死亡率 全国结核病死亡专率为9.8/10万,每年死于结核病者达13万人,为各种其他传染病和其他寄生虫病死 亡总和的两倍。(四)高感染率 200年全年龄组结核感染率为44.5%,表明我国有5.5亿人已受结核菌感染。(五)低递减率 1990至2000年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年递减率仅为5.4%,涂阳患病率年递减率仅为3.2%,基本处于自然 下降状态。(六)农村疫情高于城市 农村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93/10万和130/10万,比城市的211/10万和 78/10万分别高近10倍

4、和0.7倍。提示全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应在农村。二、结核病的感染与发病(一)传染源 已知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其80%以上发生在肺部,且肺脏又是直接与外部相通的器官,其病灶内 的结核菌容易排出体外,所以肺结核病人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但不同肺结核病人的传染性是不同的,其传染性大小取决于是否排菌和排菌量的多少。研究表明:痰 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0-14岁儿童接触者的结核感染率最高,而涂片阴性培养却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涂片 和培养均阴性的肺结核病人儿童接触者的结核感染率和无结核接触史儿童感染率相差不大。据报道,一个 末经治疗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一年能传染10-15个健康人。因此,目前WH O把

5、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作为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二)传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的。排菌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谈话时,把肺内和支气管内 含有结核菌的痰沫喷出来,悬浮在空气中,这种痰沫经水分迅速蒸发,形成微滴核,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 中,人们吸入这种含结核菌的微滴核可引起感染。(三)易感人群人们普遍对结核菌易感。但更易受到结核菌感染的人群是:l 儿童l 结核菌素试验呈阴性反应者l 较少有机会与结核病传染源接触的人群,如边远地区农村人群,结核病疫情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的人群。初次感染结核菌后并不会很快发生结核病,只有极少数人会直接发展成为临床结核病,称原发性结 核病。大多数人感染后,结

6、核菌可长期存活在人体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其它一些末知原因影响下, 结核菌可以又重新开始繁殖,并引起发病(内源性复燃),也可因再次感染结核菌而发病(外源性再感染),这 些已往感染过结核菌的人发生的结核病称之为继发性结核病。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 l感染细菌的数量l感染细菌的毒力l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据研究,感染结核菌后发生临床结核病的机会是10%。三、结核病控制策略 控制结核病的最有效办法是从根源上控制它。结核病得以传播的根源是传染源,特别是痰涂片阳性的 肺结核病人。结核菌传播正是由于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末得到治愈所致,一旦这些病人得到痊愈,也就停止 了传染。因此现代结核病人控制策略的指

7、导思想是发现并治愈传染源。然而,治疗一个结核病人必须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至少6个月)。但是,病人经常由于治疗后症状 消失或其它种种原因不再继续用药了,当抗结核治疗中断或不规则治疗时,结核菌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不 断繁殖,甚至形成一种更为危险的耐药性结核菌株。这时再使用同样的抗结核药物也许就没有效果了,也 就是说,产生了耐药性。因此,为保证规范治疗,最好的办法是看着病人服药。为探索督导治疗的实施,WHO和国际防痨联盟等5个非政府组织共同开展了直接督导治疗的研究。本研 究最大的突破是在发展中国家大范围使用包括利福平在内的新组合短化方案,可使治疗时间缩短一半;另 一项改进是建立了有效的登记和报告系统

8、。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病人的治愈率从43%提高到80%,而且治疗 花费也很低。从而证实了在发展中国家,可以在门诊条件下,实施短程督导化疗,使结核病也可以像发达 国家那样成功进行控制,而且更有效更经济。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这些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控制结核病人的新策略,就是至少在治疗的强化期,至少 对所有确诊的涂阳结核病人给予短程督导化疗(又称直接面视下的短程化疗),其含义是采用标准的短程 化疗方案,(一般为四种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且病人的每一次用药都在医务人员的直接面视下进行, 如病人一旦遗忘用药,医务人员应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由于结核病的特殊性,要保证结核病人得到正规的治疗,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技术问题

9、,而是关系多个方面的国家结核病控制的方针问题。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完善的现代结核病的控制策略(Direc tly Observed Trea tment Shor t-course,简称DOTS策略)。我国结核病控制策略也是同样也是采 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DOTS策略,并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中要求,至到2005年,DOTS 覆盖率以县(区)为单位达到90%,到2010年达到95%以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DOTS策略是由五个要素所组成,称为DOTS策略五要素:l政府的承诺 首先应该明确控制结核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政府的人力与经费投入应满足现代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需要。

10、l利用痰涂片显微镜检查以发现更多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l对所有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每次服药都要在医务人员的直接面视下服用,并进行记录,以保证病人的正规治愈。l建立持续不间断的免费抗结核药物供应系统。国家对抗结核药物的生产、供应实行有效管理,以保证药品质量并满足病人治疗的需要。l建立结核病的登记、报告和评价的监控系统,及时地掌握全国的结核病信息,以不断指导和改进工作。小时内报告结果。二、肺结核病的治疗肺结核病人一经确诊,就要给予抗结核化学治疗,这是消除传染源,阻断传播,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 重要措施。结核病化疗成功的关键是合理化疗、科学管理和取得病人的合作,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的

11、DOTS策略五要素之一,至少对所有确诊的涂阳肺结核病人,采用标准的短程化疗方案,进行督导治 疗。一、肺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原则 肺结核的化疗必须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五项原则。遵循该原则可以最大程度治愈病人、 防止复发、防止耐药菌株产生、保护家人和其他接触者免受感染。 早期:肺结核患者早期的病灶血液供应好、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分布,同时巨噬细胞活跃可大量 吞噬结核杆菌,利于组织修复和有效杀灭结核杆菌。 联合:利于多种抗结核药物的交叉杀菌、提高杀菌效能、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适量:适量用药既能达至杀灭细菌的效果,又能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规律:规律服药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药物血浓度,最大程度杀灭

12、结核菌。 全程:应教育病人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杀灭非敏感细菌和细胞内的杆菌,减 少复发。整个化疗方案分为强化期治疗和继续期治疗两个阶段。要取得化学疗法的成功 ,关键在于对肺结核患 者实施有效治疗管理,即目前推行的在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简称DOTS),确保肺结核患者在全 疗程中规律、联合、足量和不间断地实施规范化疗。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一些规范: 只有当病人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时才能进行治疗,绝不治疗一个未查痰而怀疑是结核病的病人。 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治疗的主要对象。 肺结核病人的治疗原则上无须住院,除急危重、有合并症和有严重副反应的患者,一般可采取门 诊或家庭治

13、疗。 应根据痰检结果确定化疗方案,使用的化疗方案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或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推荐的, 经治医师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未经证实的化疗方案或已知的不良方案。3 不要忽视病人治疗中的随访,化疗效果的考核应以痰菌检查结果为主要依据之一 4 对化疗的效果必须进行追踪、考核和评价。二、化疗药物的品种、剂量、毒副反应(见表1)(一)肺结核化疗药物种类和剂型异烟肼(Isoniazid,简写INH, H)片剂,每片0.1,特制0.3 利福平(Rifampicin,简写RFP, R)胶囊剂,每粒0.15,特制0.3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简写PZA, Z)片剂,0.25特制0.5 乙胺丁醇(Et

14、hambutol,简写EMB, E)片剂,每片0.25 链霉素(Streptomycin,简写SM, S)注射剂(硫酸盐),每支0.75(二)化疗药物用于抗结核治疗时的用量及毒副反应(见表1)表1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品种、剂量、毒副作用药名每日剂量间歇疗法主要毒副反应成人(g)儿童成人(g)50kg50kg异烟肼(H)0.30.310_150.50.6肝毒性、神经末梢炎链霉素(S)0.750.7520_300.750.75听力障碍、眩晕、肾功 能障碍、过敏反应利福平(R)0.450.610_200.60.6肝毒性、胃肠反应、过敏反应吡嗪酰胺(Z)1.51.530_401.52.0肝毒性、胃肠反应

15、、过敏反应、高尿酸血症乙胺丁醇(E)0.751.0一1.01.25视力障碍、视野缩小(三)抗结核药物毒副反应的处理原则1、化疗前,要了解病人的药物过敏史、肝肾疾病史。对有肝肾功能障碍及患者,要作肝肾功能检查。 对有肝肾功能障碍的病人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慎用抗结核药物。2、要向病人说明服用抗结核药物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3、毒副反应轻微的病人应在医生的观察指导下继续用药,同时给予对症处理。4、口服抗结核药物应晨间空腹、顿服,如病人对药物耐受性较差,可由县(区)结防所(科)医生决定 将空腹、顿服药改为饭后服用或分服。5、如毒副反应较重,应及时报告县(区)结防所(科)或嘱病人到结防机构就诊,经临床观察停用有副 反应的药物。但不得自行任意更改化疗方案。6、如发生严重反应,应及时停药并报告上级部门,及时到县(区)结防所(科)门诊或转综合医疗机构 诊治。四)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其处理在治疗中,应不断观察病人的症状,并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来判断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相应处 理。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见表2。表2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可能引起的药物处理次要的症状继续治疗,检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