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71723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目的为加强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最终产品的状态标识以防止误用,有效的实现 追溯性、满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而制定本规则。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状态标识和实现追溯要求的管理过程。3引用标准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质量体系基本要求;GB/T19001-2000(idt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4职责4.1项目管理部负责对库存的原材料、毛坯料、半成品、产成品进行标识。4.2采购部负责对采购品进行标识并达到实现追溯的目的。4.3制造部负责加工过程中的状态标识、隔离并进行状态标识的维护和移植。4.4品管部负责检验过程中

2、产品状态标识的确认、标识的判定和追溯性的维护。5程序要求5.1标识的范围本公司标识的范围分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废品。5.2产品的状态标识5.2.1状态标识分类:5.2.1.1本公司产品的检验状态标识分为以下五类A、合 格:经过检验符合预期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购入品的状态标识;B、不合格:经检验不符合预期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购入品的状态标识;C、待检:处于刚购入或者在加工、已经组装状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购入品的状态标识;D、待处置:经过检验不符合预期要求但是有维修或者再利用的价值等待判定;E、报废:经过检验严重不合格没有再利用价值的产品、零部件等的状态。5.2.1.2

3、本公司产品的加工状态标识为:A、待加工:原材料、毛坯、半成品等经检验合格处于可以投入生产的加工状态;B、在加工:正处于加工过程之中的状态;C、已加工:已经加工完毕等待检验的状态;D、返修:经检验不合格需要再加工的状态。5.3本公司产品的批号标识为实现产品重要部件的可追溯性,本公司对产品主要部件作唯一性的标识:批号、炉号等。 具体标识方法如下:5.3.1原材料的批号标识5.3.1.1铸件的批号标识一一炉号a)铸件的采购,采购员应确保采购铸件有相应的材质报告,铸件上规格、型号、材质号、 炉号等清晰、准确。由检查员检验其符合性,合格后入库,库管员做标识分类;检查员作受入检查记录;b)铸件的批号以本身

4、铸成的炉号为唯一性标识。5.3.1.2锻件及棒材标识 编制批号a)锻件及棒/板材的采购,采购员应确保采购产品有相应的材质报告,锻件、棒/板材供应 商要用字头打印、记号笔写字等方式将型号、规格、材质、炉号等标记在对应实物上(较 小件可以采用合理的方式标记),作到标记明显,不易遗失。由检查员检查其符合性,合 格后入库,由库管员进行编号、分类。由检查员作受入检查记录;b)已经做好标识的棒材由生产部用出库单整根领出分次切割使用。棒材下料员按加 工路线单要求下料并履行发放职责,下料同时要将材质、编号等标识用打字头、记号 笔书写等合理方式移植到每个工件上,并在材料使用记录的“发放人”栏签字。5.4产品实现

5、过程中的标识以及标识移植5.4. 1项目管理部将经过批准的生产计划下发到采购部、生产部,同时加工路线单下发给生 产部。加工路线单内容包括:品名、规格、材质、炉号(编号)、数量、日期及工序担当 人。5.4.2下料员/库管员接到计划单和加工路线单后,按计划规格、材质、数量进行下料或者 发放。下料员/库管员要将材料的炉、批号要移植到加工路线单上。同规格、同编号填 写一张加工路线单内,不同规格、材质和编号应分别填写多张加工路线单。加工路 线单中的内容要同时填写在材料使用记录中,以加强追溯性。材料使用记录的内 容有:项目号、批号、图号、计划流水号、日期、领用人等。5.4.3由领料员到下料处/库房签字领取

6、加工用料,下料员/库管员作记录。每块料对应的图纸和 加工路线单不得损坏和丢失,由每道工序的担当者进行保护并负责标记移植。领用者在 材料使用记录中履行签字手续。5.4.4部件加工完成后,放到“待检”区域,检验员检验每个部件的尺寸、数量及材质、加工 路线单内容是否准确、符合,检验合格后检查员将永久可追溯标识刻/写在工件上的明显 处(阀体炉号在铸造时已经铸上)。最后放入“合格”区域,通知搬运员可以入库保管。5.4.5库管员对入库零部件进行分类、分区存放,标识清晰,并定期对各部件上的标识进行检查、 确认。5.4.6库管员按材料表统计产品配套情况,各部件齐全后进行组装前的配套发放;每一台或 相同规格的产

7、品分配在同一个物品箱内,并附带材料表。加工路线单是填写“炉、批号”的依据;如果加工路线单不清晰或者丢失,应追溯 到材料使用记录。必要时要经过相应检验确认,无法确认的不得使用。5.4.7铸件出库前由库管员填写加工路线单和材料使用记录,数量、炉号应该明确。5.4.8组装人员在进行产品组装的时候不得损坏、丢失和混乱材料表及组装试验记录, 并负责对组装试验记录上的每个部件的炉、批号进行填写。填写内容应真实,保证其可 追溯性。5.5最终产品的标识5.5.1产品组装完成后在支架上钉上铭牌,铭牌的项目号、位号、型号、材质应和该产品相匹配。5.5.2检查员对组装完成的最终产品检验,符合技术和可追溯要求后生产部

8、进行包装。包装外表 面应标识该产品的型号、位号和项目号。标识字迹应清晰、易懂。5.6追溯性文件的归档5.6.1最终产品检验完后,由品管部回收每一台材料表和组装试验记录,整理后交到档 案室存档。组装试验记录由组装人员填写,耐压试验作完后由检查员在组装试验记录 上签字确认,并由品管部存档。5.6.2项目完成后,该项目加工路线单由生产部整理后交到品管部存档;5.6.3加工路线单、组装试验记录、材料使用记录表按照归档要求的期限保存。5.7不良品的标识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出现的不良品由检验员鉴定其返修还是报废,作出明显标识,并开 据不良品通知票。品管部放置到“返修”区或“报废”区。6、材料的编号和分类

9、方法6.1铸件、锻件、棒料的分类和编号6.1.1铸件铸件铸造成型后铸件体有明显的材质、口径、压力等级和炉号标识。根据口径、压力等级和 材质进行分类。每种铸件都应作出明显标识,以便存取。标识内容包括:口径、压力等级、 型号、材质。6.1.2锻件、棒/板料锻件、棒/板料供应商要将口径、材质、批号等标识打/刻/写在工件上,作好标识。库管员 根据材质、口径进行分类,分类后每件工件都应有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口径、材质、批 号等。6.2移植编号6.2.1毛坯料、余料标识移植6.2.1.1当原材料规格比较小(如10棒料、体积较小的余料等),可以用其他合理的标识方法 进行标识或者标识移植:把本料的原标识移植到小体积或者余料上。务必保持批号的可 追溯性。6.2.1.2如果余料已经没有再使用的价值,经过批准后可以报废。6.2.2关键零部件的标识移植6.2.2.1锻件、棒料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以加工路线单为标识。6.2.2.2阀杆、阀盖、阀芯、阀座、阀笼等加工检验合格后,操作者要将加工路线单上的批 次标识移植到相对应零件的非关键部位。7相关文件加工路线单材料表组装试验记录材料使用记录不良品通知票受入检查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