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记》说课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71710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虎丘记》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虎丘记》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虎丘记》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虎丘记》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虎丘记》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虎丘记》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虎丘记》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虎丘记说课稿一、说教材1课文所处的地位虎丘记是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属于古代散文。高一以古代散文为主,着重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到高二又安排两个单元的文言文,除继续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外,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本文主要是在侧重继续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同时,了解古代散文一些鉴赏要领一一写作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特色,尤其是体会写景的妙处。2、在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地位(1) 语文教学大纲重视阅读和欣赏评价能力:要求“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能力”,课本中古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 40,高一以古代散文为主,重在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

2、的能力;高二、高三以古诗词等文学作品为主,也有一定的古代散文作品,目的是在继续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虎丘记就是为巩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兼及培养鉴赏能力而编排的。(2) 重视诵读: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以诵读促进理解,以诵读促进赏析;反之,理解、赏析也促进背诵。虎丘记要求背诵前两段,即中秋月夜游览盛况和斗歌场面两段。3、确定目标根据本文在教材、 大纲中的地位, 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和翻译文中的句子。2. 学习本文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3. 领会作者鄙夷官横吏俗、向往

3、吏治清明、与民同乐的可贵品质。4. 了解古代散文的鉴赏要领 - 写作手法的运用和语言特色。4、重点难点重点:1. 生动细致的描写手法。2. 写景之妙及有关句子的侧面烘托作用。难点:对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引导讨论,发散思维。二、说教法根据本文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文言实词、虚词等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可在课堂上质疑,重点放在文章的理解鉴赏上。1文不离史。文言文阅读课文以文学史脉络编排,因此在文言文单元教学之前,可用一定时间让学生了解某一时代的某种文学样式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长河中的位置,回归历史, 回归文本,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文学常识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

4、上记忆。以古代散文为例,先了解其发展线索,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秦汉政论、史传文-魏晋六朝骈文 -唐宋古文 -明清散文,再把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左传、史记、建安文学、唐宋八大家、“唐宋派”、“公安派”、“桐城派”等置于此线索中,深入理解这些文学现象、文学作品在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2整体把握作为整体阅读,就是把精美的艺术品完整地让学生欣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文言文阅读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用原文的句子回答。这样,既维护了作品的整体印象,又有利于养成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句子词语含义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文章的词语( 实词、虚词、通假、活用) 、句读

5、、句式、文化常识以及文章的思想内容就有一定的情境,就有一定的文言“语感”。这样,读懂、读通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内容也就容易了。当然,文言文教学也不能忽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积累。3重视诵读背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 可以采用 “理清思路反复背” 、“关键词语提示背”等形式,做到多数同学能当堂背诵。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有效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认识、分析、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从学生“学”的角度考虑,教师要激发兴趣,为学生点击悟性、打开思路、启迪智慧、授之以法,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6、学会沟通、学会应用,以此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教学时要在学生充分自学讨论的基础上,主要引导其采用质疑、朗读、讨论等方法。通过质疑,疏通文言字句,了解文章大体内容;通过讨论,理解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通过诵读,深入品味本文清新自然的语言特点。四、说教学程序1导语设计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文的导入应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基于此,从与课文有关的俗语入手,通过追问,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2解题(1) 请一学生简介作者,然后教师作补充。(2) 简介背景。目的:回归历史,文不离史,为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文章写作特色而服务。3读全文,检查预习(1)

7、 配音朗读全文,要求学生订正字音,找出疑难的词句。(2)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疏通文言词句。(3) 积累重点词句,归纳知识要点。目的:这一设计的目的是落实预习中疏通文句的任务,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自学能力。4习课文(1)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 重点研读,品味欣赏。(3) 学生诵读课文,品味清新自然的语言特点,并尝试背诵第二段。目的: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当堂消化巩固。(4) 课堂小结。5布置作业目的:迁移知识,转化技巧,形成能力。六、板书设计板书要工整,突出重点和难点,设计如下:虎丘记明袁宏道线索:游踪苏州城交衢间千人石、剑察文昌阁平远堂旧址时间顺序:正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时间演唱方式描写手法听众反应详略布席之初混唱白描不可辩识略写未几对唱白描妍媸自别略写已而明月浮空和唱白描听者魂销较详比至夜深独唱渲染夸张壮士泪下详细感情:鄙夷官横吏俗、向往吏治清明、与民同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