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712474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地理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一、 地势西高东低1、 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 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阶梯名称平均海拔地形类型分界线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为主: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一二级分界: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二三级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为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大丘陵3、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1) 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2) 对河流:许

2、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3) 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4) 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5) 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若河流径流量也很大,则水能会非常丰富,有利发电。二、 山脉纵横交错1、 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1) 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2) 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2、 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三列东西向的山脉 :(1) 三列东北西南向的山脉(2) 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3) 南北向的山脉 (4)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3、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三、 地形复

3、杂多样1、 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齐全,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地形比例图在地理地图册P13)2、 主要地形区特征:(1)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山势雄浑、雪山连绵,大江大河发源地;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多草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分布面积最广,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准噶尔盆地第二大盆地,多绿洲和垦区,畜牧业发达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的内陆高原盆地,称为“聚宝盆”;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肥沃的成都平原(

4、天府之国)(3)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适宜发展林业和牧业(4)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多沼泽;华北平原即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河网稠密,交通发达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一、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两大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1、 气候复杂多样(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成因:纬度位置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普遍高温。成因:纬度位置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东南多西北少)。成因:受夏季风影响。时间上分布(即季节

5、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夏秋多冬春少),降水年际变化大。(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我国的干湿地区的划分:季风气候显著(1) 什么是季风:夏季风偏南风;冬季风偏北风(2) 夏季风影响降水和时空分布(3) 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4) 冬季风几乎不带来降水(5)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季风区即季风气候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6)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我国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大。(7) 大陆性特征强烈: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二、

6、 特殊天气1、 寒潮:概念、侵入路径和影响范围(青藏高原海南省、台湾、云贵高原等不易受影响) 危害:农作物受冻等。2、 梅雨与伏旱:6月中旬7月中旬与7月中旬-8月中旬;主要影响江淮地区。3、 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4、 沙尘暴:在北方和西北地区干燥的春季多发生。三、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灾害1、 洪涝:夏秋季节2、 干旱:影响最大、最常见、范围最广。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一、 外流区为主1、 流域与水系、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的概念。2、 内外流区的划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3、 外流区(1) 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

7、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2)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见课堂笔记的表格)4、 内流区(1) 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2)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5、 我国的主要湖泊(1) 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2) 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二、 滚滚长江长江的源流概况(见下面表格)(1)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2)长度、入海水量、流域面积;(3)上、中、下游的划分;(4)主要支流及湖泊2、长江的水能开发水能宝库

8、(水能丰富的条件: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1) 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至宜宾段三峡段;原因:落差大,降水丰富。(2)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3) 葛洲坝、二滩、龚嘴、丹江口等3、 “黄金水道”长江(1) 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2) 运输价值: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3) 货运量占全国的60%。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游的洪涝灾害: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兴

9、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三、 滔滔黄河黄河的源概况(见下面表格)(1) 发源地、流经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2) 长度、流域面积;(3) 上、中、下游的划分(4) 主要支流1、 黄河的水能开发(1) 水能集中上、中游(2) 主要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3、“地上河”的成因与危害及治理(1) 成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 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冲刷作用大,故黄河中游段水土流失最严重 中游地区植被覆盖率低 下游地区是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2)危害:在于下游的决口改道。(3)治理:根本在于加强上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修筑梯田;

10、打坝淤地;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与黄河的对比:项目长江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源头沱沱河卡日曲注入海洋东海渤海长度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5464千米,第二长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75万平方千米上中下游的划分源头宜昌湖口入海口上 中 下源头河口旧孟津入海口上 中 下支流与湖泊北: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南:乌江、湘江、赣江湟水、洮河、汾河、渭河、泾河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水文特征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