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序曲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711467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2序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812序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812序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812序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812序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12序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2序曲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12序曲教案设计题目:培养音乐的耳朵1812序曲教学设计: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专业 丁理 2009214185年级:高中一年级 (第一单元 第二节)课时:一课时 (40分钟)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具:多媒体(包括计算机、投影仪、音乐播放设备)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图片、音乐选段和教师讲解,带领学生了解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继而引出“序曲”概念及本课欣赏重点1812序曲;2. 对1812序曲的创作背景、表演形式及风格特点进行大体介绍,培养学生对管弦乐作品的兴趣,为后续欣赏做好铺垫;3. 对1812序曲具体音乐组成进行分解介绍,引导学生记住音乐中的各个主题(“法军主题”、“俄军

2、主题”),结合音乐创作背景进行音乐联想,能够有根据地表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教学重点:带领学生分析1812年序曲的音乐主题、典型节奏及总体结构,逐步领悟“培养音乐的耳朵(带着思考听音乐)”的含义教学难点:1.采用基础曲式分析的知识,带领学生分段了解1812序曲每一个主题、插部所表达的音乐内涵,并加以区别、辨析;2.合理运用视频、音频材料,让学生接受教师对音乐序曲的定义,能够基本理解管弦乐中呈示短、展开段及再现段的区别与联系,并了解它们各自在“表达具体音乐形象”和“推动剧情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教学基本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5分钟)1.引出课题,观看视频片段(师

3、生问好,进行简单自我介绍;欣赏1812序曲片段,在播放前提出相应问题)师:同学们,请大家边看视频边思考,下面我们欣赏的音乐:1) 作品名称四小天鹅舞曲2)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3) 创作国家俄罗斯( 欣赏视频 四小天鹅舞曲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赫赫有名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家。2.作曲家入手,走近1812师(介绍重点“浪漫主义”与“民族乐派”的融合,简单带过“作品列表”):柴科夫斯基是伟大的俄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是植根于人民的,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并洋溢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气息。同时,他使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相融,并注入了某些浪漫主义因素,形成了他极具

4、个性特征的音乐,从而大大丰富了俄国音乐。柴科夫斯基在继承和发扬俄罗斯民族音乐和外国古典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在音乐领域的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 (随后,配图简要介绍柴科夫斯基一生的经历,选择性讲作曲家奇闻异事)特别设置:在“作品列表”部分,特别向学生展示柴科夫斯基舞剧作品胡桃夹子,通过活泼生动的表演画面与台下学生互动,引起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问,如“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胡桃夹子吗?”“大家看完这段视频,觉得快乐吗?”“你在观看的过程中都发现了什么?”)二、欣赏教学(18分钟)1.逐个击破,“音乐序曲”面面谈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序曲?(序曲指歌剧、舞剧等开幕前演奏的短曲,也称“开场音乐”,由管弦乐队演

5、奏。其使命在于综合地叙述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仿佛是剧情的缩影。19世纪以来,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加有标题。1812 序曲即属于独立、有内容的管弦乐曲)以学生熟悉的歌剧选段卡门序曲和中国独立管弦乐春节序曲为例,让学生真正体会序曲在“烘托气氛”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优势(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在此不详细介绍)。2、听赏体验,1812进行时1) 教师以1812序曲创作背景为切入点,向学生简要介绍法俄“卫国战争”、管弦乐队编制、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等零碎的知识点,目的在于介绍历史事件,引起学生对1812探索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欣

6、赏打下基础。1、教师介绍歌剧1812创作背景(配图,语言尽可能幽默诙谐,不要陷入“历史课”尴尬局面);背景搜索: 1812年序曲这部管弦乐作品是柴科夫斯基1880年应俄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尼古拉鲁宾斯坦之约,为莫斯科金俄工艺博览会的开幕典礼而创作的。全名为1812年庆典序曲。创作背景: 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

7、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2、补充知识点管弦乐队编制,点学生回答问题:“你认为管弦乐队都应该配置有那些乐器?”“(指向图上乐器)你知道这件乐器的名称吗?”2) 教师在PPT上展示分析图,第一遍串讲1812序曲所描述的历史故事:作品结构音乐主题序奏1、祈祷和平与安宁众赞歌 2、俄国骑兵呈示部1、战斗主题 2、法军主题 (借用马赛曲音调)3、俄罗斯军民I(思乡、抒情) 4、俄罗斯军民II(乐观、轻快)展开部呈示部第一、二主题的交织与展开(俄法军队的“较量”)再现部呈示部四个主题的再现和变化

8、,最后汇聚成“疾风暴雨”般的下行音列,预示法军战败尾声1、众赞歌由祈祷变为赞颂 2、骑兵音调发展为辉煌的凯旋号角讲解呈示(听赏)主题:祈祷和平与安宁众赞歌:这一主题引自圣咏上帝,拯救你的臣民,但我们却仿佛从这庄重犹如赞歌的旋律中,既感觉它象征着和平的俄罗斯原野,又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坚定气质。随着音量的逐渐增强,各种乐器的加入,使乐曲的情绪更为庄严崇高,这时,我们会听到在乐曲的低音部音调中突然闯入了一种惊惶不安的情绪。这种骚乱不安的旋律,正是象征着战争的迫近和人们对战争的惊恐,仿佛惊呼:啊,敌人来了!俄国主题:多次反复并带有骑兵进行曲特点的旋律,激昂而雄壮,使我们仿佛感觉到俄罗斯军队正从四面八方

9、集结在一起准备出征。法军主题: 这一主题主旋律我们曾欣赏过,是法国国歌马赛曲。法国军队的象征。随节奏模仿法国军队趾高气扬的样子。俄罗斯军民1思乡、抒情 与柴科夫斯基十一月雪橇类似的俄罗斯民歌风格,表现俄罗斯战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俄罗斯军民2乐观、轻快音乐轻松、愉快并有舞蹈音乐的特点,体现俄军民乐观的精神。3)分段讲解1812序曲各个部分(序奏、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配以视频协助教学,边听边体会)的音乐特征,引导学生视唱“法军主题”、“俄军主题”片段,记住基本旋律:三、梳理全曲,总结课堂,二度欣赏(8分钟)1、 二次梳理全曲(回顾教学):配合PPT,向学生讲解剧情,带领学

10、生自己说出每一部分音乐的主题,并引出“如何培养音乐的耳朵”的最终答案:(循着1812年“俄法之战”这一特定历史事件的线索,展开联想:不祥的战争预兆人们祈祷和平与安宁矫健的俄罗斯骑兵在巡视战争爆发骄纵的法兰西军队战斗撤退到乡间和山林中的俄罗斯军民(思乡和乐观的情绪)激烈的战斗貌似强大的法军俄国军民力量的增长秋风扫落叶式的追击胜利赞颂与欢庆)师:“培养音乐的耳朵”是一个思想,我们要很好的欣赏音乐,在养成完整听赏音乐习惯的同时,还要多了解音乐知识,比如音乐的创作背景,音乐的体裁,作曲家生平、作品后期产生影响等方面,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本节课的最后,让我们一起和着1812序曲的旋律,体会音乐的魅力!(播放讲解版1812序曲视频,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