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局大走访爱民实践工作总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711290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安局大走访爱民实践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安局大走访爱民实践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安局大走访爱民实践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安局大走访爱民实践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安局大走访爱民实践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安局大走访爱民实践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安局大走访爱民实践工作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安局大走访爱民实践工作总结 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州公安局统一部署,我局x年12月日制定了大走访活动方案,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动各股所队室,在全县集中开展为期四个月的大走访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领导,组织到位,方向明确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我局成立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局长xxx为组长,政委xxx为副组长,班子成员xxxx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为龙群,副主任为吴安平,办公室设在政治办,办公室成员为各股所队室一把手。主要负责走访活动的组织协调、信息搜集整理以及抓落实等工作。 我局从“关民生,体民情”出发,将“立足边区治安特点,力求解除群众热点问题”作为“大走访”活动的总

2、方向,开展了有特色、有成效的“大走访”活动,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 二、领导带头,狠抓落实,形式多样,群众满意 为了将“大走访”活动开展得有特色,有成效,xx年初,*县公安局党委一班人紧紧围绕“社会和谐稳定”这一中心,走家入户,深入群众,深入到乡镇、厂矿企业、村组、居委会,在春节前为群众“送祝福,送平安”,为民排忧解难,并发放“大走访爱民、问计求策促平安”调查问卷500余份,全面了解辖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热点问题。 1月8日,我局政委龙群、副政委xxx来到生活困难、已退休在家的省级劳模xx家中慰问,同时,政委龙群、xx副政委还来到*镇坝塘村火灾户慰问。1月1日,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公安局局

3、长xx率局党委班子成员深入到*镇下寨河村和排碧乡排碧村,走访该村村干,了解该村社会治安状况,农民工回乡过年情况,特困户生活情况,并重点走访了特困户和重点户,还重点走访了8多岁老支书xx,感谢他为党工作多年,并祝他春节快乐。1月7日,局长x、政委xx陪同副厅长xx走访烈士x家属,了解其家属春节准备情况。 边城镇是旅游区,临河街保持很多木质结构民房,为了防火安全,该派出所组织巡逻队,检查各家各户醺制腊肉安全隐患。交警大队安排小分队,春节不休息,上路检查无牌无证、超载、违障载客车辆。消防大队组织消防大检查,杜绝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麻栗场派出所,组织打击车匪路霸分队,日夜巡逻在0国道线上。换二代身份证

4、时,民乐派出所辖区一村民来到派出所说,其老父亲80多岁,从来没有照过相,也从未办过身份证,想在风烛残年给后人留下一点念想。民乐派出所民警听说后,拿起照相机,毫不犹豫驱车十多公里,步行1个多小时来到*与贵州交界的石花村,上门为老人义务照相,了却老年数十年的夙愿,使全村村民深受感动。 通过多种形式的大走访活动,警民关系融洽了,民警对辖区情况更加了解了,群众的安全感增强了,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了。 三、立足边区治安特点,进行边区不稳定因素大排查 1月30日上午9时许,*县吉卫镇罗丝懂村谢代志驾驶一辆农用车将省松桃县盘石镇过州村龙老关家的一只狗辗死。两人因赔偿问题争持最后演变成打架,结果龙老关被打死,其

5、妻麻美玲其子龙绍平被打伤住院。龙老关被打死后,当天下午三时许,贵州过州村 二、三百手持梭标、炸药包冲向罗丝懂村,罗丝懂也有几百人手持铁铲、木棍准备应战。*县公安局接警后,公安局局长张自政、政委龙群、立即组织警力进行劝阻,副县长龙子文、廖昭俊等领导也赶到现场。*县公安局民警通过走访,了解到谢、龙两家以前结有世仇,积有恕怨,于是因势利导,通过做好双方的安抚工作,事态得到平息,有关人员交由松桃县公安局处理。 此事件,给边区治安稳定敲响警钟,*县公安局党委敏锐地感觉到,吉首地区非法集资事件波及*,造成部分集资户情绪不稳定,以及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企业不景气等因素引起的社会治安不稳定,都将成为群众反

6、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大走访必须深入边区,进行边区不稳定因素大排查。 2月初,*县公安局党委一班人重点走访民乐、茶洞、董马库等与外省外县交界乡镇,向当地干部、群众了解当地社会治安状况,征求群众对公安民警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基层民警的工作作风、就社会治安整治工作问计于民。2月1日,副政委吴安平即带领民警来到与县区接壤的董马库乡,调查走访了该乡政府干部和村干部,嘱咐做好春节社会安定工作,并对董马库乡历年与XX县区临近乡镇的民间矛盾纠纷进行摸排,防患于未然。月2日上午,县公安局政委龙群、副局长田友军、彭江方召集X县区8个社区主任、居委会主任召开座谈会,就社会治安整治问题问计于民。当天下午,政委龙群、副

7、政委吴安平带领三角岩派出所民警来到麻栗场镇金牛村调查外出打工群众流向、留守儿童教育等情况。 由于排查工作到位,边区社会治安大局平稳。 四、深入基层大走访,发动群众摸线索,缉枪工作成绩显著。 *县境矿产资源丰富,锰锌储量大,素有“锰都”之称,年炸药使用量达800余吨,占全州炸药使用量的95。*地处湘、黔、渝两省一市交界地,地理位置特殊,与全国有名的涉枪乱源县XX省松桃县相毗邻,成为非法枪支重要聚散地,不仅危害了我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经济秩序,而且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为此,该局党委提出,大走访期间,要破获一批涉枪案件,抓获一批涉枪犯罪嫌疑人,缴获一批非法枪支,管死危爆物品,确保“不炸响、不打

8、响、不流失”,有效防范涉爆涉枪案件、事故的发生。 将“两区一线”,即涉枪、涉爆案件多发的*县XX县区、XX县区和“209”、“39”国道线周边乡镇作为大走访、缉枪工作的重点区域。为了充分利用有限警力有效开展工作,又根据大走访重点区域分为四个片区,每个片区明确一名局领导负责。各片区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措施,认真清理xx年以来的涉枪案件、涉枪犯罪嫌疑人以及涉案枪支情况,以未破的涉枪案件和有线索的案件为突破口,从正在办理的现行案件中发现涉枪线索,对有条件抓捕的对象从快实施抓捕。各片区为了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统一制定了奖励政策: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收缴制式、自制、手枪、猎枪、

9、火枪二支以上或者军用子弹0发、民用子弹50发以上的,视情节给予举报有功人员2元以上、1000元以下奖励;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查破重大非法制造、买卖、储存、运输等涉爆涉枪案件,并循线追踪取缔非法制贩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窝点的,视情节给予举报有功人员xx元以上、10000元以下奖励。 2月2日,该县三角岩派出所民警在凉水井村走访时获得消息,辖区网上通缉的涉枪故意杀人嫌疑人田某某最近在家活动,于是民警巧用引蛇出洞的妙计,将田某某抓获,缴获仿“64”手枪1支。月11日,缉枪中队在大走访过程中获知:涉嫌xx年“2”故意伤害的犯罪嫌疑人杨寿亮在山东出现。于是马上派员赶到XX省X县区,在该县仁凤镇菜市场一出租屋

10、内将杨寿亮抓获,收缴仿“.4”式手枪3支,子弹5发,仿真玩具枪1支。3月日,刑侦大队通过走访获取线索,赶赴XX市将涉嫌“31”持枪伤害案的秦家兵抓获,缴获仿“.”式手枪一支,子弹两发。3月8日,刑侦大队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一吸毒人员,于是顺滕摸瓜,将*镇依溪村涉嫌贩毒的吴才光抓获,缴获仿制猎枪支,刺刀1把。 大走访期间,*县公安局共抓获涉枪犯罪嫌疑2人,侦破涉枪案件起;缴获枪支24支,各类子弹2发,打掉涉枪犯罪团伙2个。 五、深入矿山抓整治,日常走访抓检查,形成危爆物品管理长效机制 *县是省矿业重点县,XX县区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10%,其中锰、锌贮量分居全国第 二、第三位。从x

11、x年以来,矿业产值占该县工业产值的0%以上。XX县区每年炸药用量均在8000吨以上。量大点多面宽,给*爆炸物品管理及XX县区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爆炸物品“不炸响、不打响、不流失”,今年大走访期间,县公安局党委深入矿山、企业调查研究,征求业主意见,并外出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县内推行矿洞户籍化管理模式和爆炸物品“封闭式”管理模式,形成了危暴物品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即在矿山建立爆炸物品配送站,由民爆公司的爆炸物品专管员负责配送到爆破地点,由爆破员作业完后再清点回库。从购买、运输、储存到使用等环节上有效地遏制了XX县区爆炸物品管理混乱的现象。为了将这一制度推行到位,主管治安工作的

12、局领导、治安大队民警带领危爆管理中队辅警几乎天天在矿山上督促检查,对无合法采矿手续的业主停止了爆破作业证、购买证的使用资格,共检查危爆物品用户22户次,通过对炸药、雷管编号的检查,发现各种不安全隐患1处,破获了非法买卖爆炸物案件2起,没收炸药720公斤,雷管34发,导火索00米,现场整改6户,停业整顿2家,实施停止供药整顿3个矿洞。 内容总结(1)公安局大走访爱民实践工作总结 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州公安局统一部署,我局xx年2月6日制定了大走访活动方案,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动各股所队室,在全县集中开展为期四个月的大走访活动()将“两区一线”,即涉枪、涉爆案件多发的*县X县区、X县区和“209”、“319”国道线周边乡镇作为大走访、缉枪工作的重点区域(3)量大点多面宽,给*爆炸物品管理及XX县区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