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71068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安徽省淮北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 共64分)一、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包括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宇宙之和。中国艺术自觉地追求表现天地之心,拟太虚之体,因而也把“和”作为最高境界。“和”的追求是艺术家通过对中国文化“和”的基本精神的体会并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人早就懂得“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的道理,就艺术来说,音乐须五音配合,绘画要“错

2、画为文”,“墨分五彩”,书法要八种笔画。中国各门艺术都是通过自己所依媒介的多样性组合,按“和实生物”的原则产生出来的。和不是无矛盾、无差别的同一,而是包涵着矛盾诸方面的“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艺术作品的组织也像阴阳五行一样,是按照相反相成的“和”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如绘画中墨的浓淡枯湿,书法中笔的长短曲直,建筑中的墙与顶,音乐中的八音克谐。中国的“和”与“中”是联系在一起的,和即中和。所谓“中”,就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法则来组织多样的或相反的东西,并把这些多样的或相反的东西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在艺术上表现为对中心的追

3、求。音乐必须有主音,最好是宫调,因为在五行体系里,宫是中。绘画讲整体性,首先是突出主要人物或主峰,人物画中主要人物总是画得大于他人,山水画“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刘熙载艺概书概。书法要“每字中立定主笔,凡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悖,皆主笔左右之也。有此主笔,四面呼吸相通”(朱和羹临池心解)。在戏曲乐器中,鼓板是中心,它指导着整个乐队的演奏。建筑群要有主体建筑,于故宫是太和殿,于寺庙是大雄宝殿。中国艺术的和谐感与理性精神,都是靠其整体性中有一个中心,才显得气韵生动。中国文化的宇宙观是时空合一的。“和”在时间方面显现为四季循环,历史盛衰,国家分合,王朝兴亡。正像四季中有秋冬,等级

4、和谐中须有臣、子、妇、民一样,历史的运转中必有分、衰、亡,心理情感中必有悲。因此,中国的和谐中包含有悲、怨、愤、憾之一面,但中国艺术在表现悲、怨、愤、憾时,也是建立在根本的和谐精神之中的。徐渭、郑燮的书法,八大山人、石涛的绘画,不论用笔造型多怪多奇,仍保存和谐的构图。明清悲剧无论怎样使忠臣、义士、良民走向死亡,总是以平反昭雪的大团圆来结尾。这类艺术表现上是不和的,根子上是求和的。它的不和是文化之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不和之和。总之,“和”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 关于“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和”就是无矛盾、无差别的同一。B.“

5、和”只能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C.“和”的基本内容是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宇宙之和。D.中国的“和”必须和“中”一起,和即中和。2.下面对中国艺术的“中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中国绘画中墨的浓淡枯湿是按照相反相成的“和”的原则组织起来的。B.中国音乐的主音最好是宫调,因为宫调在各调的中间。C.在中国戏曲乐器中,鼓板指导着整个乐队的演奏。D.太和殿是故宫的主体建筑。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各门艺术都是通过自己所依媒介的多样性组合,按“和实生物”的原则产生出来的。B.中国艺术如果不是靠其整体性中有一个中心,它的和谐感与理性精神就不会如此气韵生动。C

6、.中国艺术在表现不和的内容时,根子上也依然是求和的,不和是文化之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D.因为“和”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所以中国艺术自觉地追求表现天地之心,拟太虚之体。二、 (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与韩荆州书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脱颖而出,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7、。王公大臣,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为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

8、微驱。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注】韩荆州:指韩朝宗。曾任荆州长史,喜欢奖掖后进,当时士人都很敬重他。本文是李白给他写的一封请求引荐的信。 畴曩:往日。 谟猷:谋划、谋略 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许:答应B未下车,即辟荀慈明 辟:征召C既下车,又辟孔文举 下车:指官吏初到

9、任D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图:考虑5.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C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去以六月息者也D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引用谈士们所说之话,突出韩荆州在当时的巨大社会影响力。B文中作者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能够识拔贤才。C文末作者用薛烛、卞和的典故,主要目的是赞美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D文章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虽是

10、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未露出卑微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7.把原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而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题西溪无相院 【宋】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8.张先文笔工巧,长于写“影”,被称为“张三影”。本诗写了三处“影”,请找出来,并简要说明。(4分) 9.颔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故九万里, ,而后乃今培风;背

11、负青天, ,而后乃今将图南。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 ,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独留青冢向黄昏。我闻琵琶已叹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蓝田日暖玉生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三、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橘子芥川龙之介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今天和往常不同,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

12、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站台的廊柱一根根地从眼前掠过,送水车仿佛被遗忘在那里似的,戴红帽子的搬运夫正向车厢里给他小费的什么人致谢这一切都在往车窗上刮来的煤烟之中依依不舍地向后倒去。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