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710441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体合作探究备课单位年级及学科组五年级 语文中心发言人时间研究的内容在大海中永生能力发展目标(或解决的问题)养成“三到”的好习惯:“眼到”字字入目,词词过心,能够敏锐地扑捉到关键词句;“心到”瞻前顾后,潜心会文,深入思考,探究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手到”圈画截取,标记批注等。解 决 问 题 或 能 力 培 养 有 效 措 施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抓住主要问题组织教学,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二、课前自读:指导学生把握阅读的步骤,养成做批注的良好习惯。(一)、指导学生把握阅读的步骤,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阅读步骤包括三个环节,即:读思查,这就是认真阅读课文,接着思考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

2、题,然后再适当翻查必要的资料。具体方法如下:1、总体通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把握全局,理清脉络,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学习目的。2、疑点发问:可以从下面几处入手:(1)自己欠缺的文化常识;(2)、课文中比较深奥、较难理解的句子、段落;(3)看似矛盾、难以理解的地方。发问不但为下一步的学习树起了问题的靶子,而且有利于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必须注重养成这一习惯。3、难点求索:自读中遇到的疑难,不要坐等到老师来解决,而要先行一步,进行一番尝试性的探索。或独立思考解答的方法;或查找有关资料作分析比较;或与同学共同讨论。总之是要动脑、动手、动口。这样,总会或多或少、

3、或深或浅地有所收获。(二)、指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做好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一定要强调“手不离笔,随时勾画”。课前自读须作笔记,而且笔记不能敷衍了事。学生由于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所做的课前自读的笔记往往比较空洞,比如随便从课文里抄几个词语,摘录几句话,既没有理解性的说明,又看不出思维的“痕迹”,这种笔记是没有实效性的。要使学生通过作笔记培养阅读能力,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向学生明确:所作笔记必须写下自己参考或思索得来的结果。如:抄录了词语,就要写出有关资料对该词语的解释,以及自己对该词语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抄录了句子,就要写出自己对该句子的疑问或理解。(一

4、)指导学生自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做批注的方法,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同时还要教会文字批注。 批注笔记的形式有3种:(1)“眉批”,即批在书头上;(2)“旁批”,即批在句子旁;(3) “尾批”,即批在一段之后。最后还要告诉学生批注笔记可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体可以归纳为4类: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概念,立刻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楚,搞透彻,然后写在该书的空白处。这样,

5、既帮助了理解,又有利于记忆,特别是为下次阅读扫清了障碍。2、提要:在读书中,边看边思考,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上,这样就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然后复习浏览时,可一目了然。 3、批语:在读书中,可能产生各种感想、见解、疑问,这时可随手写在书的空白处。如不立即记下,过后就不易想起这些宝贵的思想火花。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重要段落或主要论点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这样,这样,常常会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二)、要认真作好批注。 1、要深入理解,就要能找出课文重点句段和精彩之处,将这些画

6、下来。同时,对文中人物的行为多问几个为什么,在人物的对话中听出弦外之音。 2、批注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共鸣。 3、在批注中,可以谈出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看法,或赞同,或反对。对文章的欣赏,受历史背景、欣赏者、个人阅历、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但审美标准本身并不是统一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来讲,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并培养其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个体探究备课课题在大海中永生设计教师时间教师引领学生活动预设创设氛围二、检查预

7、习,整体感知。及时复习,分散难点指导自学,设置情境:自学合作,突破难点:片段赏析,形成积累:第一课时一、以歌引路,创设氛围。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1、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是歌唱哪位伟人?(邓小平)为什么要歌唱他呢?2、你还知道伟人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交流收集的资料:改革开放,一国两制,一代伟人,世界名人。)3、师叙述:是啊!就是他提出了中国要改革开放,才使我们摆脱了贫穷,走向了富裕生活的道路,正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才使香港、澳门的问题得以解决。)“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他的构想对世界

8、和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伟人,还没等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1997年2月19日却离我们而去。他的离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现在,让我们去重新回顾这位伟人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人民,而逝世后,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播放录象资料两段、定格在邓小平画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再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点击“永生”)“永生”是什么意思?师:人们明知这位伟人已与世长辞,但仍希望他在大海中获得永生。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一起带着悲痛、赞颂、怀念的感情再来齐读课

9、题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去为这位伟人送行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请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3 、检查自学老师知道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预习,那么通过预习以及刚才的自读课文,大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叙述了飞机载着邓小平同志的骨灰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的线索来安排的。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讨论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自然段) 飞机载着邓小平同志的骨灰飞向大海。第二部分(2-4自然段)骨灰撒向大海。第三部分(5-7自然段)告别大海,邓小平同志在大海

10、中永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2. 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3. 体会人民对他衷心爱戴、依依不舍的情感。教学重点: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衷心爱戴、依依不舍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对他衷心爱戴、依依不舍的情感。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 名言导入,入情入境:师:孩子们,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写道:“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邓小平爷爷就在大海中永生。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走近这位伟人,感受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板题)二、 及时复习,分散难点:师: 幻灯片演示:本文是按( )顺序写的,即( )( )( ),向我们展示了催人泪

11、下的场面。(指名学生回答: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师:掌握得很到位。三、 指导自学,设置情境:1.师:就让我们跟随专机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投影演示),指名学生读。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情景?你体会到了什么?小提示:(读书要留下痕迹,请边读边勾画有关内容。)生:边读边勾画。2.师:(组织自学汇报)孩子们,谁来汇报你的自学成果? 引导学生说出: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的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体会到:不忍离去、丰功伟绩

12、、衷心爱戴3.小结板书:飞向大海 依依不舍四、 自学合作,突破难点:1.师:孩子们,“最后一个篇章”如何理解?引导学生说出:“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好,孩子们,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跟随专机去目睹撒向大海那感人至深的一幕.2.(投影演示),指名学生读。自学合作提示:请自读2-4自然段,思考:(1).从 “呜咽”一词你体会出了什么?(2).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骨灰送向( )( )( )( )。为什么要这样说?(3)“鲜花伴着骨灰”,有人说应是:“鲜花拌着骨灰”,你怎么看?说说理由。(4)四个也许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小提示:(团结力量大!先自学,遇

13、到困难后,小组长组织好讨论!)3.学生先自学,遇到问题组长组织好开始激烈讨论,师相机指导。4.组织学生汇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发表组内看法,组与组之间互相补充,使认识更加全面。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师适时引导,并对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全班进入交流环节,使认识深化,让学生体会到:(1)“呜咽”:拟人的写法,意思是低声地哭泣,体会大海都为之悲切,想到了人民悲痛的心情。(2)(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这样说的原因是:邓小平爷爷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影响越来越广泛。他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妥善解决了香港回归的问题,并为解决澳门问题奠定基础。他在生命垂危之际依

14、然牵挂台湾问题,这是他的一个未了的遗愿。他出色的政治才华为国际上解决领土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5.小结板书:撒向大海 丰功伟绩 影响深远五、 片段赏析,形成积累:1. 师: 孩子们,文字是可以传情的。2. 投影出示片断赏析: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1). 这些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你联想到了什么?(2).请用情去读!3.请班里的百灵鸟来把这感人的文字送给大家。4. 学生谈体会:运用了排比的修辞,这样写增强气势,引发联想,更好地体现出邓小平爷爷的影响之大,之深远。4. 自己练读,同桌练读,比赛读,读出我们对他的爱戴之情!六、 快速浏览,激发情感:1.师: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孩子们,告别的场面往往是那么震撼人心。请快速浏览5-7自然段,去聆听那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