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了解的宋代文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71014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应该了解的宋代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们应该了解的宋代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们应该了解的宋代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们应该了解的宋代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们应该了解的宋代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应该了解的宋代文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应该了解的宋代文学 一、宋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赵宋王朝的建立,使唐末以来的混乱分裂局面终告结束,根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宋王朝采用重文抑武、崇儒尊道的政策,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开展,尤其是城市经济高度繁荣。同时两宋王朝又处于封建社会的下降期,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统治阶级内部的党派之争也始终不断,两宋的三百多年,历受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巨大威胁,长期处在积贫守弱的屈辱地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赵宋王朝发明了辉煌灿烂、高度成熟的宋型文化。宋代思想文化呈现出儒、释、道三家合流的趋向,并在整合佛道学说的根底上,以儒家思想为本位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理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时代风云

2、的鼓励下和继承前代文学成就的根底上,宋代文学具有了新的质素,出现了新的面貌。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开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根底。宋代文学的主要文体是词、诗、文、小说、戏剧,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戏剧尚处在萌芽状态,成就较差。宋词可以说是“一代之文学的标志,就全部词史而言,宋词的创作无疑已臻顶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流派纷呈,格调各异。宋词在题材、手法、格调的演变上经历了一个开展过程。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晏殊父子、欧阳修、范仲

3、淹、柳永等。晏殊、欧阳修拉开了有宋一代词作的序幕。他们的词乃是五代特别是南唐柔软绮丽词风的延续,同时又有部分拓展,多以小令抒写男女情事,闲雅清旷,秀丽精巧。晏几道兼融晏殊、欧阳修的词风,在回环波折的笔致中透露出哀怨感伤的情调,深婉蕴藉,真挚动人。范仲淹那么突破了晏、欧婉约之格局,另树一帜,其边塞词苍凉开阔,豪放悲壮,下开东坡之词风。此期词坛成就最大、奉献最力者首推柳永。柳永自创新调,以长调慢词取代先前的小令,扩展了词的容量;以清新俚俗的市井风情取代先前精致典雅的贵族风格,开拓了词的领域;讲究铺叙,喜用白描,丰盛了词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发明性的奉献,使柳永成为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北宋中期,

4、最主要的词人是苏轼。宋词至柳永而一变,至苏轼而再变。苏轼以诗为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冲决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成为独立的新诗体。苏轼全面改革词坛传统风气,给词史的开展直指“向上一路,南宋的爱国词派与辛派词人为其嗣响。北宋后期,主要词人有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等。秦观词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多写男女情爱的悲苦与失志文士的幽怨,情韵兼胜,词境凄婉,自成一家。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注重音律法度,格调醇雅浑成,章法缜密圆熟,语言典丽精工,是后来格

5、律词派之先导。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李清照等。这些作家大都由北入南,在神州陆沉、国难当头之际,他们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开始突破以往吟风月弄花草的婉丽流转,给词作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战斗性,词风慷慨悲壮、沉郁苍凉,为中期爱国词高潮的到来奏了先声。此期词坛成就最高、卓然自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她主张词“别是一家,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的独立地位。其词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功力深湛,既自然清新又精美雅洁,号称“易安体,与秦观等一起被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南宋中期,主要词人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等。辛弃疾横世杰出,奏响了爱国词的最强音;他以文为词,空前地解放了词体,增强了

6、词的艺术表现力;辛词题材广泛,内容丰盛,以抒写报国之志与失意之悲为主调;词风不拘一格,多种多样,沉郁、明快,悲壮、妩媚,兼而有之,但以豪放雄健为主。辛弃疾凭其独创的“稼轩体在两宋词坛“屹然另立一宗,陈亮、刘过都属辛氏同调,格调之激越雄壮与辛词相近。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格律谨严,词风清空峭拔,词境虚灵幽冷,语言瘦劲疏淡,在辛派词人之外别标一格,他上承周邦彦之精工,下开吴文英、张炎之风雅,被奉为雅词之榜样。南宋后期,词坛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派是稼轩之遗响,主要词人有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他们继承苏、辛词风,词作感时伤世,情调沉痛悲郁,词风豪迈粗暴。另一派是白石之羽翼,重要词家有吴文英、周密、

7、王沂孙、张炎等,他们奉姜夔为圭臬,重视格律技巧,词作凄凉哀怨,风格空灵低婉。总的看来,这两派词人因袭过多而创新缺乏,他们作为两宋词史的终结者,写下了重要的最后一页。宋诗创作是在唐诗的巨大影响下进行的,唐诗的灿烂辉煌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宋人的创新意识。宋诗的开展历程,从跟本上说就是对唐诗不断突破和超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面目的历程,从而发明出足以与唐音相抗衡的宋调。北宋初期,主要是中晚唐诗风余韵的沿袭,大致可归为三体。最初是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主要诗人是李昉、徐铉、王禹偁等,其中王禹偁成就最高,他自觉学习白居易讽谕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关注民生疾苦,格调平易通俗、朴素流畅,有些方面已昭示出宋诗开展的新

8、方向。白体稍后,流行诗坛的是师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主要诗人有林逋、潘阆、寇准等,就中林逋诗名最盛,擅长近体,其诗多写幽静清苦的隐士生活,清淡闲远。此期诗坛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派是推崇李商隐的西昆体,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体用典精巧,词采缛丽,雍容华贵,丰赡秾艳,但不足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鲜明的时代精神。北宋中期,随着诗文革新运动的展开和深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大家巨擘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宋调已趋于成熟并根本定型。此期诗坛,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首唱于前,梅尧臣诗风平淡深远,意新语工,为宋诗开山之祖;苏舜钦笔力雄放轩昂,超迈横绝,启宋调风尚之先;欧阳修风格平易疏畅,流丽宛转,有新变导路

9、之功。凡此三者,既廓清了西昆体绮丽浮艳的习风,又奠定了宋诗散文化、才学化、议论化、功利化的审美风貌,为宋诗开辟了与唐音迥然相异的新天地。随之有王安石、苏轼等应和于后。王安石的早期之作注重现实民生,精于议论,峭刻简劲,晚年之作讲求技巧法度,诗律精严,兴象玲珑,皆独步一时。苏轼才思横溢,转益多师,题材丰盛,格调多样,各体兼擅,无事不可入诗,无言不可入诗,大大开拓了宋诗新的境界,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水准。北宋后期,主要诗人有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他们一方面以继承苏轼诗风相标榜,另一方面在审美取向上又与苏轼趋向分流。黄庭坚提倡“点铁成金、“脱胎换骨,推重学识技法,诗风瘦硬峭劲,生新奇拗,具有独特的宋人气象,

10、最突出地体现了宋调的艺术特征。陈师道耽于苦吟,刻意求新,诗风朴拙生涩,自成一体,二人都对后来的江西诗派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宋前期,江西诗派形成并壮大,主要诗人有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他们以黄、陈为宗,墨守成规,创作成就不高,南渡以后题材开始扩大,诗风逐渐转变,对诗派的创作理论也有所修正,创作实绩最为突出的是陈与义。江西诗派在两宋诗歌的开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中兴四大诗人都曾经出入于此派门下。南宋中期,宋诗在北宋中期之后又一次出现鼎盛局面,代表诗人就是号称“中兴四大家的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杨万里师法自然,诗风活跃,意象生新谐趣,语言通俗流畅,形成了别开生面的诚斋体;范成大面向生

11、活,格调轻巧工致,温润流婉,其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独树一帜。陆游是此期也是整个南宋最为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取材广,用力深,诗风雄健悲壮,意境开阔宏大,各体兼工,不囿一格,陆游和辛弃疾共同成为这个时代最嘹亮的歌手。经过中兴诸诗人的努力探索与积极创新,盛行一时的江西诗派逐步淡出了诗坛。南宋后期,是宋诗的颓败和终结期,主要是出现了反对江西诗派、取径晚唐的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另外还涌现出一批发扬杜甫现实主义精神和陆游爱国主义传统的爱国诗人。永嘉四灵尊贾岛、姚合为宗主,专攻五律,取材狭窄,雕琢琐碎,气格卑弱。江湖诗派格局较四灵更为开阔,题材也更为广泛,但除刘克庄、戴复古等能自出机杼、成就较高外,大多表现平平

12、,整体格调偏重于细巧滑熟,未脱晚唐旧习。宋、元鼎革的沧桑巨变,使南宋末年的诗人更多地投入到残酷的现实中去。文天祥、汪元量等爱国诗人或高唱慷慨悲壮的战歌,或低吟沉郁苍凉的哀思,为两宋诗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中国古代散文在宋代最后定型,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占其六。其间名家辈出,群体蜂起,他们各树一帜,竞辟新境,共同构筑了宋文开展的繁荣景观。与唐代散文相比,宋代散文的特色在于:内容上,和现实紧密结合,多论政与论道之文,其中又带有强烈的忧患感与危机感;格调上,趋于平易自然、条达疏畅;艺术表现上,喜好议论并善于议论,一些政论、史论还往往借题发挥。宋代散文从总体上看以古文为主,宋代古文实现了实用文章的全面艺

13、术化,到达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高度统一。首先起来倡导创作古文而力排浮华艰涩文风的是柳开与王禹偁,王禹偁的散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格调古雅简淡、自然明快,有宋一代的新文风渐露端倪。能够彻底打扫西昆派浮靡之风与太学体险怪之态的,是继之而起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的文风平易纡徐,自然精妙,语言简洁凝练,圆融轻快,确立了宋文文风的开展方向,同时他团结同道,奖掖后进,形成了古文运动的强大阵容。其间曾巩为文简古质朴,平正雅重,不事辞采;王安石为文波折畅达,议论精警,笔力峻健;苏洵善策、论,雄迈老辣,纵横恣肆;苏辙精书、记,冲和淡泊,深醇温粹。苏轼是欧阳修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文坛领袖,向与韩、柳、欧并称,代表了

14、宋文的最高成就。苏文贯穿古今,纵横六合,挥洒自如,姿态横生,广备众体,新意无穷,对促进宋代古文主体格调的成熟与定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举奠定了古文在散文创作中的正宗地位,北宋后期的作家大都是沿着欧苏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行的。南宋散文发扬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优良传统,胡铨、李纲、陈亮、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虽格调不一,但都呈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笔势浩荡,议论纵横,慷慨激昂,沉痛执着,令人荡气回肠。南宋末年,文天祥、谢翱等人,皆写出了表现民族气节的散文杰作,或记叙艰苦卓绝的抗元经历,或彰扬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或抒发深沉悲凉的亡国之痛,把宋文的开展推向了最后一个高潮,以悲壮雄劲的旋律结束了两宋散文的历程。此外,宋代的通俗文学也极为繁荣。宋代的话本与戏剧虽然流传后世的作品并不多,但它们的出现与成型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的话本小说是在当时说话艺术的根底上产生的,内容的世俗化、语言的口语化、体制的程式化是其根本特点。它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端,标志着“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纪元。王国维曾指出“真正之戏剧,起于宋代。宋代戏剧的表演形式已相当成熟,表演要素日臻完善,其典型范式是宋杂剧,包括北宋杂剧和南渡以后在南方民间流行的“南戏。宋代戏剧为元杂剧创作高潮的到来奠定了根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