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堤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70800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堤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固堤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固堤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固堤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固堤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堤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堤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堤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抓出实效,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针对目前学校生源实际状况和教育学生难度增大等问题,与时俱进,改进创新,制定全员育人制度实施方案。目的是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明确任务,加强管理,落实学校办学目标,推进我校争办高中示范校进程。 该方案采取定人、定时、定标的方法,面向全体,侧重后进生,对教育对象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并纳入学校目标管理系统。 二、具体内容 1.全员育人导师制 全员育

2、人导师制,就是在教务处、德育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实际、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使每个教师成为几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 学校通过导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强化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教师从办公室自觉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生活引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地发展。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

3、;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针对以往教师育人目标难以落实以及学校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动态流动、班级管理难度增大的问题,学校提出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导师制,使所有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导师,不仅有效地弥补了班主任难以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中的缺陷,而且顺应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使教师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也使教书育人有了制度上的保证。导师育人制,即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机制和重内容、重方法、重实效的原则,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德育不是光靠专职教师上课或班主任管一管就能解决问题

4、,而是必须依靠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抓出实效。 三、具体办法 1.每学年教务处向各年级组提供各年级课任教师名单,由年级组长统一协调,征求班主任意见,各任课教师根据各班实际及本人任教班级,按照年级统一安排,分别选定1名困难学生,进行“学习扶贫”、“思想扶贫”;选定几名优秀学生,进行“学习排雷”、“心理解惑”。 2.每名导师带几名学生,两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3.建立指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所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4.每月与学生家

5、长联系一次,建立家长联系本,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5.学校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6.导师与班主任要及时沟通、汇报,以便班主任全面了解情况。导师遇到特殊案例、问题可要求年级组长在本年级进行“会诊”,制定教育方案,建立特殊案例、问题“会诊”制度。 7.各年级组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 四、目的意义 实施办法突出“有计划、有记录、有过程、有实效。”建立完整的导师制工作制度,包括档案制度、家长联络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和特殊案例“会诊”制度等

6、。 德育导师制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改变以往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使任课教师的育人责任明确,真正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同时该项工作也是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有力措施之一;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满意度。 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的责任。目前,各年级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即将落实到人。每个导师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与学生近距 离的优势,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中老年教师要不断调整心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贴近学生,使学生在得到智慧启迪的同时得到更多的人生启迪,获得做人与做

7、学问的双丰收。学校将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此项工作的透明度,开展导师与小组成员的互动及交流活动。 五、组织领导 1.成立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北林 副组长:崔晓宁李明霞 成员:潘霞韩美芹王玉婷牟洪霞 2.职责: (1)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和细则,召开有关会议及经验交流会议,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思考学校德育发展方向,引领广大教师在全校发展全员育人导师制。 (2)检查督导导师对所带学生的指导情况。 3.学校、班级不定期召开导师工作会议,对特殊情况进行个案分析,并针对难解问题,实行联合会议,集体解决。 4.实施步骤: (1)20XX年9月10月上旬,各级部召开班级、备课组学

8、情分析会。 (2)20XX年10月底,制定“全育人导师制”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举行启动仪式。 (3)20XX年11月,举行导师研讨交流会。 (4)20XX年12月起,教师、学生签订协议书,活动正式开展。 第二篇: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蛇窝泊中心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 我校为逐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体系的构建,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9、点,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任务目标 以构建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强化学生的人生规划和终身发展素养、学业指导与道德指导同步的、一体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把育人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做到人人有育人目标,人人承担育人责任,切实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认识发展自己,促进学生特长及个性化品质的健康发展。 三、对导师制的内涵的理解 1、导师制从实质上讲,就是遵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提高学习能力水平为目的的一种个体化的教育管理形式。其突

10、出特点就是在较大程度上发挥教师本身教育资源的优势,跟踪学生成长发展足迹,发挥教师的“育人”功能,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认识发展自己,促使学生特长优势及个性化的健康发展。 2、导师制不同于我们以前所运行的学科辅导教师、兴趣小组辅导教师,也不同于优生辅导教师,而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其核心是“育人”。 四、操作原则: 1.双向选择原则。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导师在学生选择基础上自主选择学生。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 2.尊重了解原则。学生了解导师的品德修养、教学能力水平、个性兴趣等,导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品行、学习成绩、个性需要、潜能兴趣、同伴关系等。

11、导师双方彼此尊重,在了解基础上能建立和发展理想的学导关系。 3.全面关爱原则。导师应关心学生在学业、生活、品行、心理、人生等方面情况,给予正确适当的导引,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和成就。 4.因材施教原则。导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及个别差异,施以适当之指导,使其正常发展,养成健全人格。 五、领导小组组长:刘俊副组长:刘国庆刘伟 组员:隋洪涛隋旭升程绍培黄玉成刘水荣柳风涛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选择聘任导师 学校实施全员导师制,根据师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实施方案,学校导师的选择应充分尊重师生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 (二)学导关系建立: 1.确定导师队伍: 实行

12、全员导师制,每一名教师原则上都应担任学生导师,并申请担任学生导师。根据导师职责和导师素质要求,导师制领导小组确定导师录用标准,收集导师基本信息,公布导师名单。 确定导师名单必须贯彻自愿原则,尊重教师的选择和决定。 2.确定学生对象: 由于教师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导师制学生对象不宜过多,一般每位教师35人,不超过8人。根据导学和导德侧重点不同,学生的确定应有不同的方法。 (1)对于需要导学的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确定:a由学科教师根据学习情况确定;b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确定; c由班主任结合学生的在校情况或家长意愿确定。 (2)对于需要导德的学生的确定要符合心理学规律,不能强求,一般有: 由

13、班主任老师确定;由任课老师确定;根据家长需要确定;由学生选择,年级组确定。(3).特别关注年级中的“特殊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 行为规范常有问题,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的学生;某门学科成绩特别突出和薄弱者;留守儿童 确定学生对象必须贯彻自愿原则,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当学生报名人数偏多时,要突出“特殊学生”重点,做好“一般学生”的思想工作;偏少时,要做好导师制动员。 3.报名和年级平衡: (1)参加导师制活动的师生分别向年级组和班主任报名,学生报名应写明需要帮助的具体方面及对老师的要求。 (2)年级组根据教师的特点、长处及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师生双

14、向选择的基础上,做好结对安排工作。 4.签订师生职责协议书 (三)明确导师职责按照“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的要求,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学习兴趣需要、自身发展特点,按照各学段课程方案和学校课程计划的实施要求,制定导师任期内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学生状况(学习成绩、思想个性、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学生期望(目标、计划以及如何实施);导师规划(短、中、长三阶段目标)、导师措施(针对性的举措、实施策略)。 2.全面了解所带学生的思想情况,采用档案跟踪制(对每位同学的基本情况,如家境,个性,行为习惯,兴趣爱好,联系方式等作好记录,指导学生学习定位,确立学习、特长发

15、展方向,帮助学生健康的发展与成长,坚持每周至少与学生(八类特殊学生要每天)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制定品德发展、行为养成、学习及个人发展计划。 3.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认真阅读学生思想日志、周反思总结,了解学生思想轨迹,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期末要给所带学生写出评语,指明努力方向,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以备检查。 4.导师每月至少一次电访,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电访和家访必须作好相应的记录。内容包括:联络时间、联络对象、联络形式(电访、家访)、联络主题、联络内容纪要、联络效果评估、其他。按时参加家长会,同家长交流意见,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