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70681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统考高三历史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古代的主要经济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2.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清代文人重商

2、意识增强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3.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史 实结 论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B政府直接经营一些手工行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乘原料,生产不计成本 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 C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主要来源 D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 4.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载:“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

3、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上述材料处应分别填人()A.儒家、墨家、法家 B.道家、墨家、儒家 C.墨家、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5. 王是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也可指国君、帝王。儒家所提倡的“王道”是指()A以武力征服天下B以道德行仁义使天下归顺C天子的教化 D以仁义治天下6.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 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ABCD7.汉书刑法志中直接引

4、用论语十处,荀子二处,其他儒家经典讲录十多处。这表明 ()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B西汉中期法律破坏严重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汉代全面推行以德治国8.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9.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1

5、0.有学者这样评述一场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政局:“上端成了一种专制魔王,既愚昧无知,又缺乏自信,下端成了无法管制的暴民。很显然,如此组织结构不能仅凭纸面上的改革即渡过新世纪之难关。”这场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京师大学堂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改组A B C D 12.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写道:“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

6、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倾向。”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就是指中国革命() A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B不了解中国国情 C照搬苏俄模式 D以工人运动为中心13.开平煤矿正式投产后,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

7、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14.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15.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

8、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16.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 () 17.依据表格内容,请判断以下四种观点哪种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极端全球主义者新在何处突出特征国家政府的权力历史轨迹总的观点全球时代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会衰落或者削弱全球文明民族国家的终结 A.“国家政府的权力或者国家主权今天正在被经济国际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 B.“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 C.“当代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以及权威。” D.“国际

9、秩序以及国际团结总会成为那些感到强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国家的口 号。”18.“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19.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

10、理学() 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20.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媼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A. 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B. 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C.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1.有人说现代民主制是精英政治的话,那么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则是大众政治。雅典人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知情权和参与经验,普通公民和精英分子一样

11、具有政治智慧,能够参与国家政治,并有效的作出决策。对这段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大众政治比精英政治更有利于民主政治 B.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 C.雅典民主是带有阶级性的直接民主 D.雅典的领导阶级受制于被统治阶级22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以上材料说明了() A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 B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 C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 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23.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

12、0年) ,下表主要表明()阶段英格兰法国德国1500154974674016501699936241175017991017051180018201116254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 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 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24.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告、被告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该规定() A看似公允实则只为富人服务 B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 D维护了平民的基本诉讼权力25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

13、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B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二、非选择题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是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