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蕴藉 缠绵惋恻——苏轼《水调歌头》读解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705701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灵蕴藉 缠绵惋恻——苏轼《水调歌头》读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空灵蕴藉 缠绵惋恻——苏轼《水调歌头》读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灵蕴藉 缠绵惋恻——苏轼《水调歌头》读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灵蕴藉 缠绵惋恻——苏轼《水调歌头》读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灵蕴藉 缠绵惋恻苏轼水调歌头读解 周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密州任所写作的一首中秋词,词首有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通常认为这是一篇怀人之作,一“兼字表明并非止于此。这首词久负盛名,历来评价甚高,前人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由此可见一斑。其时作者政治上甚不得意,又久未与其弟苏辙谋面,心中颇多积郁。中秋之夜,与友人共游金山

2、,“天宇四垂,一碧无际俄月色如画,遂共登金山顶之妙高台,苏轼请同行驰名歌者袁陶歌其?水调歌头,不觉随之起舞,藉以宣泄对时事人生的无限感叹并抒发对弟弟的强烈怀念。词的上阕以无端陡起的形式突兀发问,从何时开始,有普照人间的明月?不知天上的神仙宫阕,现在已是什么年代?此句以屈原?天问的笔法,化用李白?把酒问月的诗句,以豪迈潇洒的姿态,把酒问青天,笔势奇特。顺势写道,我真想驭气乘风回到天庭啊,又怕经受不住天宫琼楼玉宇里的寒冷。一“归字,点出自己并不凡人,如李白一样,苏轼也是以“谪仙人着称的。传说宋神宗曾问内侍,宫外流行什么小词,内侍将苏轼?水调歌头抄录呈上,神宗读至“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也深受感

3、动并叹息曰:“苏轼终是爱君。苏轼以奇幻的想象,发明了一个空灵蕴藉的境界,极虚极活,假设远假设近,神余言外,寄意深远而幽隐,折射出他虽遭受挫折,仍存忠爱之心,却也透露出他内心的空虚和痛苦。于是“起舞弄清影,舞罢,顾谓众人曰:“此便是神仙矣!“何似在人间,意谓在这清朗的月下翩翩起舞,心无杂念,自由自在,尽欢尽兴,不就如登仙界了吗?哪里还像在人间呢?“又恐二字表明苏轼仍未能离开人间,却又令人“直觉有仙气缥缈于毫端,表现出苏轼脱俗超尘的清逸品质。上阕即景想象,着重写见月思君,有所企盼又万分无奈,而欲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内心矛盾。下阕着重在写睹月思人,抒写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思念,写得惋恻缠绵而又富于理趣。作者先从室内视角望月,以“转、“低、“照三字细腻地描写月光移动的动态。月光巡行于朱红楼阁之间,低低地照射在绮丽的门窗之上,映照着长夜不眠的人。点出怀人者及其内心的伤感。接着抒写内心的愤懑,月亮莫不是与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偏在别人离别之时又亮又圆?以怨月之议反衬离情之苦,责怪月亮成心捉弄离人;继而又自我宽解,人生遭际总有悲欢离合,月亮运转也会出现阴晴圆缺。天行有常,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就不可能十全十美。最后,作者终于战胜了自己,以超迈豁达的心情叙述对弟弟的祝愿,只愿我们都能健康长在,即使远隔千里,却能共同观赏这美丽的月光。下阕怀人,写得宛转波折,缱绻深沉,令人玩味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