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造(玉米、马铃薯轮作)新建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703482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低产田改造(玉米、马铃薯轮作)新建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低产田改造(玉米、马铃薯轮作)新建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低产田改造(玉米、马铃薯轮作)新建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低产田改造(玉米、马铃薯轮作)新建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低产田改造(玉米、马铃薯轮作)新建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低产田改造(玉米、马铃薯轮作)新建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低产田改造(玉米、马铃薯轮作)新建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项目名称:讷河市同义镇凌云小区中低产田改造(玉米、马铃薯轮作)项目项目执行单位名称:讷河市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王启春 职务:讷河市农业开发办主任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可行性研究总负责人: 职务: 经济负责人: 职务: 技术负责人: 职务:项目建议书批准单位:项目建议书批准文号: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讷河市凌云小区中低产田改造(玉米、马铃薯轮作)项目位于讷河市同义镇的凌云村和保国村,开发面积1.5万亩。因同义镇属于讷河市的重点干旱区,区内雨量季节分配不均,经常是春旱连夏旱,春季干旱,农作物很难出齐苗,夏季干旱,农作物的生长又受到限制,秋季多雨区内易形成

2、内涝,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项目区内全部为中低产田,粮食产量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品质不佳,效益低下,农民收入较低。由于上述原因,项目区内农民为解决提高收入的问题,自发的进行了种植结构的调整。项目区内现以种植玉米、马铃薯为主,并种植大豆、杂豆、杂粮等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但由于靠天吃饭,作物对水的需求不能及时等到解决,旱不能及时浇灌,涝不能及时排出,尽管农民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作物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2003年春旱,农田几乎绝产,2007年春季风调雨顺,出苗相当好,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夏伏大旱,农作物只有3到4成的收成。多年的耕种实践,使农民充分的认识到了靠天吃饭的农业是

3、没有出路的,因此农民对改造中低产田的热情非常高。改造中低产田符合农民意愿,能够带给农民实惠,所以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在此建设开发区,就可以解决区内土地的干旱和排涝问题,旱能灌涝能排,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条件能够得到保证,先进科学的耕种方法和施肥措施也可以得到应用,绿色食品方案也能逐步得到落实,就可以进一步促进种植结构的良性调整,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的目的。为讷河市改造中低产田的进程起到带头和推动作用。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合陇南缘的松嫩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盛产“两豆”(大豆、马铃薯)、玉米、水稻和甜菜。

4、我市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作物的生长。随着我市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意识的不断深化,种植的多元化局面逐步形成,对作物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此,通过项目建设把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稳产的优质农田,彻底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发展优质高效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势在必行。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讷河市中低产田改造(玉米、马铃薯轮作)项目位于讷河市同义镇境内的凌云村和保国村,开发面积1.5万亩。建设内容包括:新打300mm深机电井37眼(含潜水泵37台),新打300mm浅机电井3眼(含潜水泵3台),时针式喷灌设备及附属设施2套,配置卷盘式喷灌设备36套,建井房37座;建设

5、输电线路17.5公里,建永久道涵10座;建过水路面1处,临时道涵41座,开挖疏浚排水沟20公里;新修农田路20公里,引进马铃薯良种200吨,玉米良种15吨。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亩。技术培训1400人次。标志牌1座。项目建设期2011年。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71万元,其中申请中央及省投资1000万元,农民自筹71万元。1.4效益项目建成后,马铃薯亩产由1.5吨增长至2.1吨,0.5万亩马铃薯,年增产优质马铃薯商品薯300万公斤,马铃薯按0.8元/公斤计算,年增加产值240万元;玉米亩产由0.45吨增长至0.65吨,1万亩玉米,年增产优质玉米200万公斤,玉米按1.6元/公斤计算,

6、年增加产值320万元,项目区总计增加产值560万元,农业收入增加470万元,项目区受益农业人口0.437万人,人均收入增加1075元。 1.5组织领导和管理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市委副书记、市长任总指挥,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副市长为副指挥,有关委局主要领导任指挥部成员。开发办负责具体的指挥协调,有关部门在指挥部的领导下,完成分管的各项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区乡镇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实施,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奖惩机制,确保项目实施。项目建成后移交项目乡镇管理。运行时注意管好良种田建设及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同时大力宣传项目建设经验,提高项目区知名度,组织其他乡镇参观学习

7、,为推动全市种植结构的调整起到辐射、牵动作用。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讷河市同义镇凌云村和保国村中低产田改造(玉米、马铃薯轮作)项目区位于讷河市西南部,距讷河市50-60公里。项目区位于同义镇西,2010年项目区的保国村和其东邻的凌云村,小区行政归属讷河市同义镇。2.1.2水文气象本区属温和半干旱区。雨量偏少,比较干燥。年平均气温在1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2750小时,无霜期122-128天,作物生长季(5月9月)有效积温2300-2450,全年平均降雨量440mm,作物生长季(5月9月)降雨量为420mm,占全年降雨量的90.9%,作物生长季每天纯日照时数可达

8、8.5小时,构成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积累有机物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1.3地形、地貌及土壤本区地形较为平坦,稍带起伏,属徽倾斜台地区,海拔高度200-220米,由北向南渐缓与松嫩低平原相接,是我市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项目区土壤类型以碳酸盐黑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23%,质地轻粘,土壤板结,肥力减退,春季保墒不好,易春旱。2.1.4水资源本区为徽倾斜台地,地下水埋藏深30-50米,含水层为砂岩、砂砾岵层中的承压水。适宜成井深度50-130米,井距一般在300-800米,单井出水量为20-50吨/小时。每年补给地下水量约为0.641亿立方米,常年可开采利用量为0.532亿

9、立方米,补给量超过开采量,可发展喷灌。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耕地皆为旱田,耕地面积5.6927万亩。种植作物以玉米、马铃薯、大豆、杂豆等为主。项目区开发潜力为:中低产田面积为3.7万亩,缺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作物良种应用面积少,农业新技术推广面小等。2.1.6自然灾害本区自然灾害以春旱为主,由其是2003年,由于春旱严重,且干旱时间长,农作物基本绝产,2007年入伏后连续20多天无雨,农作物产量在34成左右。由于雨量季节分布不均, 多数年份为春季干旱,有时春旱连夏旱,农作物不仅不能保全苗,而且中前期生长也受到影响。秋季多雨,雨量多集中在89月份,由于秋季连雨,易产生内涝。2

10、.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讷河市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为讷河市同义镇的凌云村和保国村。总人口0.725万人,农业人口0.725万人,农业劳动力0.455万人。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幅员面积6.5497万亩。耕地面积5.6927万亩,林地0.333万亩,交通及居民点占地0.52万亩。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看,耕地面积较大,林木覆被率为5%,覆被率较高,交通道路畅通,村屯占地合理,土地利用状况科学合理。2.2.3农业生产水平2010年项目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6927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1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1.5万亩。粮食作物单产均低于我省的平均水平,其中玉米为500公斤/亩,马铃

11、薯1500公斤/亩,大豆120公斤/亩,粮豆薯总产1751万公斤,其中马铃薯(折粮)450万公斤。项目区马玉米、马铃薯的植面积大,基本上采取订单农业的形式,通过应用优良品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采用保护地栽培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条件,玉米和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将大幅度提高,效益明显增加,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玉米亩产量可由现在的5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马铃薯亩产可由现在的1500公斤提高到2100公斤。项目区种植结构比较合理,种植基本上采取订单农业和市场化两种种植形式,市场销路通畅。但在种植中良种应用较少,生产用种多为农户自留种,品种退化、易带病毒、病害,影响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制约

12、了农户及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益。2.2.4地方财政及农民收入项目区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196万元,农业纯收入3100万元,农业人口人均收入4591元。项目区财政及农民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和养殖业。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的凌云村和保国村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有农业技术服务站2个,科技副村长2人,农业技术人员32人,完全有能力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的凌云村和保国村为旱作农业区,凌云村田间水利工程几乎没有,缺少排水工程和设施,尤其是缺少道涵等工程。致使农田道路不够通畅,田间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阴雨天机动车不能在田间道路上正常行驶,严重影响

13、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保国村经过2010年的项目建设,现有道涵13座及过水路面2座,也不能满足田间车辆的正常通行。2.3.2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的凌云村和保国村现有农业机械616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2台,小型拖拉机614台,配套农机具673套,综合机械化程度80%以上。区内现有农机服务队2个,农机技术人员8人。2.3.3交通与电力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城乡公路纵横交错。乡村公路已实现网格化,为人民生活和农产品对外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项目区电力资源充沛,已实现与东北电网并网,电力资源可随时保证供应,尼尔基水库建成后,电力供应更加充足。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

14、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项目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春旱、夏旱及内涝,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比较差,还是靠天吃饭的生产格局,土壤为碳酸盐黑钙土,土质瘠薄,多为“破皮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粮食生产总量不多、质量不高、效益不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种植结构还不够十分合理,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田间水利工程几乎没有,缺少排水工程和设施,尤其是缺少道涵等工程。致使田间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农田道路不够通畅,,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讷河市现有耕地面积525.56万亩,其中高产田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中产田240.2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5.7%,低产田264.34万亩

15、,占耕地总面积的50.3%,全市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96%,可见我市改造中低产田的任务十分繁重,采取多种措施,多方筹集资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我市确定了以改造中低产田为基础,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使粮食生产既保证数量又确保质量,变低产型为高产型,低效型为高效型,达到改造中低产田的目的。讷河市是干旱地区,十年九春旱,有时春旱连夏旱,尤其是春旱严重,解决了干旱问题,也就解决了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问题。另外,由于小区内土质瘠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因此,在此建设项目区, ,既可以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土资源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行科学种田,以市场为导向,向生产高产高效、专用型和效益型的优质作物方向发展,达到改造中低产田,致富农民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目的。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是社会条件适宜。项目区群众饱受自然灾害之苦,改善中低产田,发展节水灌溉是群众企盼多年的好事,所以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二是气候条件适宜。项目区位于第三、四积温带之间,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适宜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