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70243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本讲主题重难点易错点解析思考:美丽的蝴蝶是由什么变来的呢?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1.家蚕的生殖雌雄蚕蛾进行交配产下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孵化出幼虫,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2.家蚕的发育生长过程中,幼虫五六天蜕皮一次,经过四次蜕皮,这时蚕会停止取食,吐出蚕丝将身体围绕起来。蚕在茧里变成蛹。在茧里,蛹的身体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经过十多天,羽化成蛾。家蚕的成虫叫蚕蛾,它的全身被覆白色的鳞毛。蚕蛾(成虫)留下后代,不久之后便会死去。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幼虫身体柔软,具有环节在胸、腹部有8对足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化蛹前吐丝结茧蛹体

2、表光滑,体形呈椭圆柱状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成虫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鳞毛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雄虫死去,雌虫产卵后死3.家蚕的发育方式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做变态发育。某些昆虫的发育经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如:蝴蝶、蜜蜂、蝇、蛾等。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1.蝗虫的生殖雌雄蝗虫交配后,雌虫将产卵器插在土壤里,将受精卵产在其中。2.蝗虫的发育3.蝗虫的发育方式 不完全变态发育某些昆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如:

3、蟑螂、蝉、蜻蜓等。三、两种变态发育类型的比较发育方式发育起点发育过程发育特点相同点常见昆虫完全变态一般为受精卵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具有蛹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明显差异,有羽化现象体内受精,有性生殖、变态发育蝴蝶、蜜蜂、蝇、蛾等不完全变态一般为受精卵受精卵、若虫、成虫不具有蛹期,若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相似,无羽化现象蟑螂、蝉、蜻蜓等金题精讲题一:美丽的丝绸是由蚕丝制成的,蚕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的变化,下列能正确表示家蚕发育过程的是( )A. 受精卵幼虫成虫 B.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C. 受精卵若虫成虫 D. 受精卵蛹成虫题二:果蝇的发育过程和蝗虫的发育过程相比,相同之处是( )

4、A. 都是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B. 都是有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C. 都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D. 都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题三:昆虫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吃青菜叶的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B. 蝗虫幼虫生长时具有蜕皮现象,成虫不再蜕皮C. 捕杀蝗虫的最佳时期是蝗虫的成虫期D. 蜜蜂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题四:某些地区调整种植结构,引进名优桑苗和蚕卵,通过种桑养蚕,最终走上致富道路。下图为家蚕发育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家蚕的一生要经过_、 _、_、 _四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属于_发育。(2)人们为了提高家蚕的吐丝量,往往会在桑叶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给蚕食用。这种化学物质应该在家蚕发育的_时期喷洒。(3)家蚕的一生要经历四次脱皮,其蜕去的“皮”实际上是它的_。(4)我国很早就掌握了养蚕、生产蚕丝等技术,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将蚕茧用热水浸泡后缫丝。此时,蚕茧内的家蚕正处于_期。讲义参考答案金题精讲 题一:B 题二:D 题三:C 题四:(1)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 完全变态 (2)幼虫 (3)外骨骼 (4)蛹-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