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701241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方案(船舶电气工程技术)目 录一、建设基础11.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12.专业现状与建设基础3二、建设目标51.专业建设目标52.人才培养目标63.教学质量目标64.主要监测指标6三、实施方案71.建设内容72.具体实施步骤8四、改革举措(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解决办法)24五、保障措施251组织保障252.政策保障263.经费保障264.质量控制措施27六、建设进度与预期成果271.建设进度272.预期绩效34七、建设经费预算表36附表:实训设备采购经费预算表37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1.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1)行业背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

2、专业是以培养船舶电气管理人才为主要方向的专业。航运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海船电子员岗位的强制增设,使得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催生世界航运业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使得国际贸易呈爆炸性增长态势。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就是水运,占贸易总量的90%。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世界航运中心也经历了由欧洲-美洲-亚洲的战略转移。目前,在我国长达3.2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已自北向南形成了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三大港口集群,正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链条”中,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我国的航运业也有了飞速的发展。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

3、拥有的海运船队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航海国,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海运大国和世界航运强国的目标已经在国家相关规划中体现。江苏航运企业在国内航运业的地位也在逐年提高,其中,中外运长航南京油运股份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油运船队。2)区域经济崛起对航运业依赖日益扩大从世界范围看,大江大河均为重要的经济增长轴,江苏省也不例外。江苏沿海沿江经济带完成的GDP占全省的80%、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95%以上。这其中,省内近25000km内河航道和954km的海岸线所构成的水运网所产生的运量,相当于目前沪宁铁路运量的11倍。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制定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省成为辐射和带动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

4、已势在必行;2011年,国家再次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流经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绵延婉转2838公里的长江航运干线等内河水运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一系列重要举措,要求航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必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海运和内河航运业必将成为江苏省快速发展的“蓝色引擎”。 (2)人才需求根据国际船东协会(BIMCO)的统计和预测,到2020年,全球船员需求量为117.3万人,为满足这一需求,10年间需要增加大批高级船员。目前,我国远洋船队高级船员严重不足,年流失率居高不下,这一现状在相当长时间内将难以得到改善。1997年STCW78/95国际公约(Intern

5、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的生效实施使得船舶电气管理人员(公约规定的岗位:海船电机员)在船舶中不再作为强制配员,相应的岗位工作移交给轮机员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也因此不再对船舶电机员实施评估、考试和发证。十几年来,电机员岗位一度在一些船舶上消失。随着船舶电气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与自动控制设备在船舶中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海船轮机员已不能满足船舶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需求,船舶电气管理人员又成为船舶不可替代与缺少的高级船员。尤其在一些船龄较小、

6、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船舶上,船舶电气管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原因,2010年6月国际海事组织(IMO)在马尼拉召开的外交大会上通过并颁布了全面修订的STCW公约和规则(以下简称STCW78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并将于2012年1月1日生效。根据STCW78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的规定,每一艘主推进装置在750KW及以上的海船必须有一名持有适任证书的电子员(Electro-Technical-Officer)作为强制性的最低要求。这使得海船电子员成为业内最紧缺的人力资源。按照STCW78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在五年的过渡期内(2012 -2017),1997年前持有海船电机

7、员(包括通用电机员、一级电机员、二级电机员)适任证书的人员和1997年后担任海船电机员职务但未持证的人员必须通过海船电子员的适任考试评估,以获得任职资格。根据中国海事局2010年统计数据,目前我国船员总数达180万人,其中海船船员65万人,船员总数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公认的船员大国。按照海船船员配备比例,约需要2万名海船电子员,其中有近1万名现有船舶电气管理人员需要接受海船电子员的培训与考试评估以取得岗位适任证书,另需新增1万名左右海船电子员。此外,伴随着我国航运业的振兴,海船数量以年14%的速度增长,相应的海船电子员的需求也以年14%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已开始培养和将开始培养海船电子员的本科

8、和高职高专院校不足30所,而且大多数院校是新开专业,缺乏扩大招生的基础。这些都为我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在职船员培训工作拓展了空间。2.专业现状与建设基础历时三十多年不间断的专业建设,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从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到实验实训条件在业内具有公认的领先地位。(1)现有基础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是在我院的传统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电气方向)的基础上建立的,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三十多年的专业建设征程中,尽管同类院校因受公约背景的影响而弱化或停办船舶电气专业方向,但是我院根据航运业对船舶电气人才的实际需求,一直没有停止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我院的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在行业大背

9、景的起伏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近几年来,在师资队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形成了以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为学院重点专业,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港口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群。近三年我院每年有200多名本专业毕业生到航运企业就业,从事船舶电气技术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往往提前一年到学校来预订人才,总体就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工作薪酬高、对口就业高之特点,学生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称道。缘于我院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与影响,2011年被国家海事局确定为海船电子员适任考试大纲的主要审定单位、海船电子技工适任考试

10、评估大纲的起草单位、全国电子技工培训教材电子技工业务和实操主编单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几年来,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根据行业标准及岗位能力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以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富有成效地构建了“基于行业标准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四”型课程体系实施“四个嵌入”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即将中高级电工培训体系嵌入学历教育体系,将职业资格的认证体系嵌入课程体系,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标准,将企业文化嵌入课程培育环境;以核心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尝试与产业相对应的“四轮驱动”教学模式,即目标驱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岗位驱动,突出职业教

11、育的特点。船舶电力拖动、船舶电站与调试、PLC及应用等核心课程已经实现“四轮驱动”教学模式。具有自主创新和校企合作开发的实验实训条件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一直被学院列为重点建设与发展专业之一,近五年来先后投入近500万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目前已经初步具备适合船舶电气管理人员岗位需求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电工技能实训中心、船舶电气技能评估基地和本专业可共享的省级轮机评估实训基地,可使用的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近千万元。具有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料、管理机制和措施。由于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社会上缺少本专业的实训装备。我院通过自主创新,研制了“船用三速锚机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训装置”24套、“船用三速锚

12、机故障检修考试装置”2套、“船舶电工工艺实训装置”24套、“船舶电气测量与温度压力整定实训装置”20套、可用于装配和并车试验的“船舶电站实训装置”12套、“船用泵自动切换故障排除实训装置”4套、“船舶航行灯信号灯控制系统”一套等多个专业实训装备。校企合作研制了“现代船舶电站管理系统实训装置”、 “船舶内部通信实训系统”等实训装置。实训条件的完整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在同类院校中呈现示范作用,深得同行与用人单位的赞许。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专业专任教师22人,其中具有副高职称教师8名,讲师11名,助教3名,教师梯队合理;拥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教师11人,另2人博士在读;专业带头人1人

13、,“双师型”教师超过70,兼职教师10人。10多人次参加国内外学习考察,20多人次通过培训获得行业相关专业证书。目前,本专业在校生600多人,师生比1:16。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近三年累计正式出版的教材9部,自编教材12部,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横向课题3项,主持或参与的院级课题17项,主持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6项,教师团队共发表论文86篇,在各类竞赛、评比中共获奖计33人次。对外技术培训500多人次。与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我院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到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采用院、系二级管理制度,设置教学副主任和2名教务员,在学院分管副院长和学院教务处的领导下,按

14、照学校专业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开展工作。对与专业建设发展不相宜的传统评价手段和管理机制实施根本性改造,创立了以行业、岗位要求为主导的多途径、重实践的评价体系。(2)存在不足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发展,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课程建设以及办学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行业环境的变化和自身条件的局限,离示范性的目标尚存一些差距。因海船电子员比传统的电机员的业务范围有较大拓展,岗位能力的要求有大幅提升。为达到海船电子员岗位适任能力标准的要求,现有的实训场所与实训条件从规模到功能需要进一步扩充与完善,课程体系需要重新构建。二、建设目标1.专业建设目标主动适应STCW7

15、8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对航运电气技术的实际需求,以提高海船电子员的实际技能为重点,坚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则,在原“基于行业标准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创新“以岗位能力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符合STCW78公约2010马尼拉修正案标准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职业技术能力、良好专业英语使用能力和良好职业拓展能力,能胜任国际、国内和航运企业现代化船舶工作的优秀高端技能型船舶电子电气员,为我省航运事业大发展提供人才。3.教学质量目标以学院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完成“三重体系”的构建,即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基于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标准,对教学各环节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并将测评结果进行反馈,作为修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依据,形成一个循环的、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4.主要监测指标通过两年建设:(1)在原“基于行业标准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创新“以岗位能力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STCW78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满足企业需要,胜任现代化船舶机电设备维护、修理及管理的“海船电子员”。毕业生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