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简答题专项练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701158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简答题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简答题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简答题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简答题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简答题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简答题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简答题专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简答题专项练习1 .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参考答案: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 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2 .简评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参考答案:(1)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 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

2、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而教育目的只能从社会 的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主要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 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4)但社会本位论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作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参考答案:(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

3、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我国教育目的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5 .简述意志的特征。参考答案:(1)有自觉的目的,即人在行动之前就已经知道行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怎样达到这个目的。(2)能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人的意志一方面表现在确立行动目的,另一方 面又表现在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身的行动。(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都可称为意志行动,但是复杂的意 志过程经常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克服困难的能力是衡量意志坚强与否的重要标志。6

4、 .什么是韦伯定律?参考答案:刺激物引起感觉之后, 如果刺激量发生了变化(增多或减少),也会引起感觉的变化。 但 是,并不是刺激的所有变化都会引起感觉的变化。只有当刺激变化到一定量时,才能使我们感觉到差别。能引起这种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对差别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二者在数值上也成反比关系。 即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大;反之,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小。产生最小差别感觉,刺激物的变化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是一个常数, 用公式表示为:K=A 1/I其中,I为原刺激量, I为刺激物的变化量,K为常数即韦伯常数

5、。这一公式就是著名的韦伯定律。研究证明,韦伯定律只是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才是 正确的,且不同的感觉,韦伯常数是不同的。7 .什么是榜样法?运用榜样法有哪些要求 ?参考答案: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运用榜样法的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 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8 .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班主任需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参考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9 .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参考

6、答案:(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10 .简述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的关系。参考答案: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即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反

7、之,绝对感觉阈限越大,绝对感受性越小。11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12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系统、全面 ;既要使 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2)方式要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

8、识。(3)语言要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讲究艺术性。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 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 语言的感染力。13 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答案:(1)在天性与教育的关系上,卢梭主张性善论和感觉论。他认为人性本善,只是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社会环境下的自然人。卢梭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心灵中存在着的认识世界的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然后形成理性的认识,所以孩子们不成熟、不完善的感官需要通过教育加以逐步提高。,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2

9、)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性。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 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和谐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3. ) 卢梭在爱弥儿中表达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培养“自然人”,主张儿童亲身活动, 提倡家庭教师实施教育, 主张给儿童以自由。 另一方面,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 他设想理想国家中

10、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学校教育由国家掌管,不能按教育对象的贫富分设学校和课程,要求儿童受同样的教育。对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 国家也要给予补贴。 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 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4. 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1) 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2) 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如在生理方面, 神经系统、 淋巴系统 成熟在先

11、,生殖系统成熟在后。5. 培养和建设班集体,班主任需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案: (1) 确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2. ) 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3. )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4. ) 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5. )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6. 制定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 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案: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依据教育目的来进行计划和安排。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 都要受教育目的制约。 教育目的又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 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教育目

12、的具有社会制约性, 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 也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确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7.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案: (1)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包括以下方面。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2)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包括以下方面。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 同步、 统一, 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不利于因材施教。8. 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答案: (1) 教学

13、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2) 教学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9. 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答案: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 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 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 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 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 在他 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10. 简述因

14、材施教原则。答案: (1) 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2)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1.简述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学习活动的内容和结果对学习的分类。参考答案: (1) 技能学习。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来自于活动主体所作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既包括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心智技能,也包括借助于人的肢体

15、或一定的器械作用于客观对象的操作技能。(2) 知识的学习。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这种经验既可以是描述性经验,也可以是操作性经验。(3) 行为规范的学习。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 在此过程中形成对周围的人、 事和物的一定评价和持续的行为倾向, 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2. 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参考答案:(1)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 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是国家总体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2) 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3. 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参考答案: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