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697873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结题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结题报告2008年1月,市化学课题组申报立项了市教科研课题基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开展“理论学习”、“调查分析”、“专题研讨”、“相互观摩教学” “总结不同研训方式与教师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间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于2010年4月完成了结题工作。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在家长、社会等环境压力下我们的教育渐渐变成了时间战,疲劳战。把教师、学生解救出来,提高课堂实效性已经迫在眉睫。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离不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离不开教育理论学习和

2、培训的基础作用,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对教学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参与教育教学研究过程对实践经验的升华和对理论素养的提升。针对这样的形势,我们课题组经过了三年的研究和实践,认识到: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程进行提炼,采用研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广大教师教学实践、培训提高、教学研究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最佳发展。现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一、对研训一体化的基本理解研训一体化是一种学习发展方式。其核心是强调教学实践、培训提高、教学研究三方面的结合。一是把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转到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使学生素质的提高牢牢地建立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之上,使教学实践、培训提高和

3、教学研究三者在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实践过程中实现有机的紧密结合;二是把教师的培训提高与教学研究转到这个教学实践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把教师的发展融合于以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的过程之中,使教师的培训提高和教学研究在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三者的紧密结合;三是把教师培训提高和教学研究工作转到以校为本的轨道上来,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教师的发展提高才更加方向明确、任务具体,教师的学习进修才更加有压力、有动力,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和需要,找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着力解决的重难点,从而达到弥补不足、培育优势、发挥特长,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的途径

4、 通过三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认识到研训一体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条途径可以总结为:知识储备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开展研究反思提升。这5个环节是环环相连,只有全面规划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一)知识储备 通常知识的获得主要有两个途径:是通过各种层次的培训,这包括上级教研部门、行政部门的培训,以及学校层面的培训,教研组教研活动等为主要途径。理论性知识是通过教师的自学为主要途径 。课题组分别以“高效课堂” 和“研训一体化”为中心内容的理论学习。组员们纷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写了心得体会,二中陈华老师写的抓住教学中各种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中蔡红老师写的当前青年教师急需专业化发展培训,直溪初级中学

5、张垚老师写的新课程背景下减轻学习化学负担的有效策略,王永强老师写的在反思中寻求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些心得体会再相互交流,组员的收获是倍增的。 (二)发现问题 在教师进行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或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或困惑,且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产生较大阻力,对教师的思想认识产生较大影响,这又迫使教师自觉、主动的产生进行问题研究的愿望。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学习,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围绕某个自己关心的问题写调查报告、分析。各位组员都出色的完成了调研报告,并进行了交流。河头中学张俊仙老师写的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分别对专业发展自我感、教科研、专业发展途径、专业发展的

6、主动愿望等进行了调查,在新课程培训方式的调查中,认为最有效途径是“有经验的一线教师授课”的占60%, “专家培训”的20%,其它依次为“教研组集体研讨”、“自我学习反思”; 李卫珍老师写了分析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张垚老师写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现状分析了学生的厌学、依赖、急躁、自卑的心理;李俊老师写的对农村学生化学学习心理的调查与感悟等又让我们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问题。这些调查信息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了指引,进而讨论出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实验方法、实施过程、制定研究计划等。(三)筛选问题 课题组首先收集这些被发现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排队,再对问题进行归纳和分类,从

7、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性且亟待解决的又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研究活动的主题。进而形成一定时期内要通过研究解决的若干紧迫问题、疑难问题、重大问题。最终根据本课题的目的,确定了以下几个中心问题:探究初三化学复习课堂中“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为实现减负增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作怎样的调整;怎样评价化学学科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等。(四)开展研究 针对已经筛选出的中心问题开展行动研究。1、学习与“中心问题”为主题的有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心得写一份书面交流材料;2、开展以“中心问题”为主题的课堂研究。09年4月初中化学课题组在社头中学进行了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对初三化学复习中的课堂教学进

8、行了“提高学生活动自主性和有效性”的专题研讨,同时开设了两节尝试课。09年5月18日,初中化学课题组在河头中学进行了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1)研讨初三化学试卷讲评策略;(2)研讨初三化学最后阶段的复习策略。同时请河头中学的季秀梅老师和五中的沈建中老上试卷讲评课;河头中学的徐凯教师上“化学方程式”的专题复习课。2009年10月10日,初中化学课题组在洮西中学进行了为实现减负增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应作怎样的调整为主题教学研讨活动,并由洮西中学的许小忠老师、西岗中学的陈和祥老师、儒林中学的杨小军老师开设叁节研究课,课题组成员结合研讨主题对叁节研究课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在新的教学

9、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应作怎样的调整有了新的认识。09年12月4日初中化学课题组在市第四中学进行了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是以“怎样评价化学学科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为主题的研讨,同时开设了两节尝试课,对评价高效课堂的维度、指标等做了讨论和尝试。(五)反思提升教师首先必须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学会评价自己,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改进、重组、优化、提升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次,教师必须学会在交流、互动中反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学会倾听,学会与同伴交流,是教师自我反思的重要方式和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学会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

10、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实现实践向理论的跨越。针对上述的活动,每位上课的老师都要写一份反思,包括:上课之前的认识;上课之后的感受;研讨评价之后的收获。其他成员写一份自我小结,包括自己的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改变、对周围同事的影响。三、教师专业发展研训的具体内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能力包括育人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教师研究能力、教师自我完善能力。根据本课题基于课堂实效性的提高,在整个课题研究中,始终以后三者的专业发展为具体指向内容。(一)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发展 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方面主要包括:1、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统领

11、下,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功效;2、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的准备策略、教学的实施策略、教学的评价策略;3、基于课堂实效性的提高课堂教学重构;4、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二)教师研究能力专业发展 教师研究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撰写教学论文能力。(三)教师自我完善能力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一是外在的影响,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即教师的自我完善,包括自我反思、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上述的内容指向以一根暗线始终贯穿在课题研究的每个过程中,也是每个活动过程的隐形的中心任务,它通过具体的活动、具体的任务完成来实现。四、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化的

12、具体模式教师专业发展研训一体的具体模式1专题讲座式2研讨交流式3观摩模仿式4实践生成式 (一)专题讲座式 要进行专题讲座, 研训动机必须充分考虑教师内在需求。研训部门组织多个主题的专题讲座,采用 “菜单式” 又 “超市式”的分班教学培训模式,为对象进行了选课意向问卷调查,供教师自主选择,以满足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需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的课程内容,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专题是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讲座教师根据参训者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具体程序:研训部门组织多个主题采用 “菜单式” 又 “超市式”的分班教学培训模式供教师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专题讲

13、座反思提高。虽然我们对只有20%赞同票的专题讲座式作了上述调整,但还是有它的短处,由于时间关系,很少有专家与听众在现场的直接交流,以便解决教师在吸取经验中遇到的障碍或疑惑。(二)研讨交流式研讨交流,即为在研究和讨论中彼此把自己有的想法、经验供给对方。我们通过开设某个主题的研究课,然后对研究课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某些方面进行研讨交流。这种方式教师间的相互学习达到最佳状态。特别是老教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得到发挥,年轻教师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和实践智慧不断提升。由于研讨交流的内容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增强了教师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具体流程是确定研究的主题理论学习开设研究课研讨交流反思提高。 注意点

14、是,1、参加成员应老中青结合,骨干与新教师结合,从而达到分层要求策略, 建立“培二提三促四保五”师资培养结构,确定重点培养对象。2、在研究过程中尽量把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使专家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式的交流,达成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通过专家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提高研训的质量。(三)观摩模仿式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上述模式的研训,但对于新教师、年轻教师不一定能消化形成自己的内在经验。观摩模仿式,无疑是一种直观、具体、显性的研训方式。观摩模仿指互相切磋,互相学习交流,然后按照现成的样子做。 为此,课题组带领教师到教学质量高、教研气氛

15、浓的学校观摩学习。其模式的程序是:确定观摩的问题到观摩学校参观(听课、听有关汇报、阅览成果)与观摩学校教师讨论交流反思性总结提高。观摩模仿式切忌完全拿来,照搬照抄。应提醒教师吸取他人的长处,并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经验。(四)实践生成式要使研究取得成效,创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术环境,鼓励教师敢于创新非常重要。为此,在指导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师研究中的闪光点,善于捕捉教师创新的火花,鼓励教师以新的切入点或视角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索,用激励性语言给予支持,用科学性理论给予指导,与教师一起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创造性、科学性的策略。在新的研究假设的基础上,能生成一组新概念,产生一个新观念,创

16、造一个新成果,来丰富教育理论,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其模式的程序是:明确研究的下一个步骤确定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提出研究新假设专家与教师进行沟通、指导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策略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反思性总结提高。(五)加强校本培训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现状和实际问题,创新多种有效形式,扎实开展校本研训。一般来讲,有效的校本研训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以学为训;第二、以课代训;第三、以评代训; 第四、以研促训;第五、以赛代训。各种研训一体化的实施模式各有不同特点和作用,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综合地采用各种实施模式,提高研训一体化的成效。每个实施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反思性的总结提高。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从而使课题的研究能沿着正确的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