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控制网CPI、CPII施工复测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694354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控制网CPI、CPII施工复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平面控制网CPI、CPII施工复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平面控制网CPI、CPII施工复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平面控制网CPI、CPII施工复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平面控制网CPI、CPII施工复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控制网CPI、CPII施工复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控制网CPI、CPII施工复测(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面控制网CPI. CPII施工复测1 一般规定1.1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单位参加由业主组织并有监理单位参与的控制桩和测 量成果资料交接工作。1.2施工单位应对设计单位交付的CPI、CPII平面控制网进行同精度复测。1.3为确保高速铁路轨道的线性,相邻施工标段、相邻施工单位之间应共同协商并现场确认 交界处附近的同一对CPI平面控制点和同一个水准点作为搭接和公共点进行复测。双方应 签订共用控制点协议并使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相同坐标成果。1.4线下工程开工前或至迟在结构工程施工前应完成CPI、CPU控制点的复测工作。1.5基础平面控制网CPI应采用GPS测屋。线路控制网CPI【宜优先选用GP

2、S测量,也可 采用常规导线测屋。CP I控制网和复测工作一般宜单独进行。当接收机数量较多时,也可和CPU的复测同 时进行,但应分别处理数据。CPU的复测与加密工作可以同时进行,但加密点的数据处理 应在完成CPD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1.6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应按表1.6规定执行。表1.6控制网布网要求控制网级别测量方法测量等级点间距备注CP IGPSB$8001000mW4km 对点CPUGPSC8001000m距线路中线50导线四等1.7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GPS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表1.7-1的规定。表1.7-1 GPS测量精度指标控制网级别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

3、边相对中误差可重复性测量精度(linn)相对点位精度(nun)CP I;131/170000108+DxlOcpii15时段长度(min)$90$60观测时段数$22平均重复设站数2$2数据采样间隔(s)15 6015 60PDOP或 GDOPW6W81.10当CPI、CPI【复测与设计的坐标X、Y较差超过20mm、时应再次测量确认;当核实复测精度符合相应等级要求后,应将复测成杲报设计单位认定。满足精度要求时,应采用设 计成果。2基础平面控制网CP I复测2.1复测CPI时应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并组成三角 形或人地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重复观测时应重新对仪器进行整平对中一次,一般需要在180度方

4、向上。联测CP0时,可将其纳入CP1控制网。每个CP0最好有三个方向与之相连。2.2用于基线解算的起算点的WGS-84绝对坐标精度应不低于15m,各时段的基线解算应 采用同一起算点推算所得WGS 84坐标。解算的基线向屋结果应满足该仪器以及解算软件 的质量指标。2.3完成基线向量解算后,应检查同步坏和独立坏的闭合差以及重复观测基线的较差,并应符合表2.3的规定。表2.3基线质量检验限差表检验项目限差要求X坐标分量闭合 差Y坐标分量闭合 差Z坐标分量闭 合差环线全长闭合 差同步环w CF55w兰互lb5独立坏(含附合 路线)vv. 3y/n(j I叫 3/navv. 3yfnaJw 3y/3nc

5、重复观测基线较 差ds W 2 屁注:。一相应等级规定的精度,当使用的接收机标称精度高于等级规定的a、b值时,应采用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n闭合坏边数。当闭合坏由长短悬殊的边组成时,宜按边长和等级规定的精度计算每条边的a ,并按 误差传播定律计算坏闭合差的精度,以代替表中的辰,计算坏闭合差的限差。表2.4最简独立环或附合路线边数的规定等级B、C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令52.4坐标转换时,应使用WGS-84参考椭球参数为基础,釆用工程椭球直接投影法将大地 坐标系转换为高斯平面坐标系成呆。复测后的坐标计算应使用弓设计坐标系相同的基准,如 中央子午线经度、坐标系投影面高程和高程异常值等。2.5 CP

6、I控制点复测成果与设计成果比较可采用点间距离、方位、坐标比较的方法,以判别 控制点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当X、Y坐标较差超过限差20mm时,应再次测量确认。CPO联测:作为CPI基础控制网的起算基准,如果有WGS84坐标则可与设计坐标直接 比较。一个CPO点,仅作为CPI控制网的位置起算基准坐标,需要提供(设计)WGS- 84三维坐标,尺度基准需要顾及;有多个CPO点,作为约束平差的条件,位置、方位、尺 度基准都可以解决,一般软件需要的是二维平面坐标:如果跨投影带,则需要分别提供各投 影带的二维坐标作为约束条件。没有联测CPO点时,需要对作为起算数据的CPI控制点的兼容性进行检验,然后作为约束 条

7、件进行平差,但处理总归不够严密。长标段施工建议处理方法:复测时由施工单位按测量技术方案、精度要求分段进行GPS测量,距离CP0近的,需要联 测CP0,提供合格的基线向量结果数据,然后各标段统一处理联测了(1个以上)CP0点的 GPS网。设计单位应提供相应的基准参数。兼容性检验方法:选取测网两端附近的两对CPI点,检查基线的距离、方位,相邻边的距 离较差满足(2S / 17万)、方位较差满足18”,则可以作为约束条件;或使用约束平差分析法、应变分析法。2.6复测结果比较表:CPI、CPM坐标比较表序点名设计坐标(m)复测坐标(m)坐标较差(mm)限差(mm)合限状态XYXYclxdy120220

8、注:CPU坐标限差也按20nmi计相邻CPI点对比较表序号起终设计复测较差限差合设复方位限合点占八距离距离(nun)(mm)限计测较差差限(m)(m)状方方(“)(“)状1态位位态注:距离较差限差按2 V2*S/170000,方位较差限差按1.3*2 72=3.7相邻CPII、CPI点比较表序起终设计复测较差限差合设复方位限合号占点距离距离(mm)(mm)限计测较差差限(m)(m)状方方(“)(“)状1态位位态注:距离较差限差按2 V2*S/100000.方位较差限差按1.7*2 72=4.8以下内容引自铁路工虹星测量规范:7.4观 测7. 4.1观测组必须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同步观测同

9、一组卫星。当不能按计划到达点 位时,应及时通知其它各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对时段作必要的调整,观测组不得擅 自更改观测计划。7. 4.2观测者到达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并应在关机状态下连接 接收机、控制器、天线、数据链间的电缆。7. 4.3 一般情况卞,安装天线应利用脚架直接对中,对中误差应小于1mm;当精度要求较 低时,可用带支架的对中杆对中,观测期间对中杆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需在觇标基板 上安置天线时,应将觇标顶部卸掉,将标志中心投影到基板上,依投影点安置天线。7. 4. 4天线定向标志宜指向正北方向,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收机天线,可预先设置标记。 每次应按此

10、标记安置天线。7. 4.5天线高应在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其较差小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天线 高。当较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提岀处理意见。天线高应根据仪器类型,量取至厂方指定 的天线高的部位,并应注明天线高的类型(斜距、垂距)。7. 4.6经检查,接收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项连接正确,接收机预置状态正常后,方 能启动接收机开始观测。7. 4.7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输入接 收设备。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卫星变化的升落时刻、各通道的信噪比、接收信号 的类型和数屋、卫星信号质量、存储器余量与电池余量等。对特殊的变化过程(如刮风、卞雨等作业

11、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仪器显示的警告信息及 处理情况等均应作必要的记录。卫星测量手薄(见附录G)中的内容应逐项填写。7. 4.8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卞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 障除外):改变接收设备预置参数:改变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7. 4.9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应防止碰动仪器或仪器受震动。注意防止行 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7. 4.10观测时,使用对讲机应距天线10m以上,使用车载台应离开天线50m以上。7. 4.11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7. 4. 12观测记录应包扌舌如卞内容: 接收机自动记录的信息

12、包括:相位观测值及其对应的时间、卫星星历参数、测站和 接收机初始信息(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近似坐标及高程、天线及接收机编号、天 线高)等; 测量手薄的记录内容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记录手薄中的记爭项目应现场填 写,不得事后补记或追记。7. 4.13经检查,调度命令已执行完毕,所有规定的作业项目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和 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7. 4.14外业记录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天的观测记录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硕盘,并拷贝成一式两份:数据文件备份时, 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2)测量手薄应按控制网装订成册,交内业验收。8数据处理8.3网平差8. 3.1在基线的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应根据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以所有独立基线构成控 制网,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的方差一一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一 84的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进行无约束平差。8. 3.2平差计算应进行如下检验:(1)观测值的误差分布是否合理,检验误差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