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管理流程精细化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692202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贷管理流程精细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贷管理流程精细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贷管理流程精细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贷管理流程精细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贷管理流程精细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贷管理流程精细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贷管理流程精细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贷管理流程精细化科学合理的信贷业务管理过程实质上是规避风险、获取效益,以 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过程。每一笔信贷业务 都会面临着诸多风险,基本操作流程就是要通过既定的操作程序, 通过每个环节的层层控制达到防范风险、实现效益的目的。一般来 说,一笔贷款的管理流程分为九个环节。1、贷款申请借款人需用贷款资金时,应按照贷款人要求的方式和内容提出贷 款申请,并恪守诚实守信原则,承诺所提供材料的真实、完整、有 效。申请基本内容通常包括:借款人名称、企业性质、经营范围,申 请贷款的种类、期限、金额、方式、用途,用款计划,还本付息计 划等,并根据贷款人要求提供其他相关资料。2、受理与调查银

2、行业金融机构在接到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后,应由分管客户关系 管理的信贷员采用有效方式收集借款人的信息,对其资质、信用状 况、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评定资信等级,评估项 目效益和还本付息能力。同时也应对担保人的资信、财务状况进行 分析,如果涉及抵(质)押物的还必须分析其权属状况、市场价值、 变现能力等,并就具体信贷条件进行初步洽谈。信贷员根据调查内 容撰写书面报告,提出调查结论和信贷意见。3、风险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将调查结论和初步贷款意见提交审批部 门,由审批部门对贷前调查报告及贷款资料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价, 设置定量或定性的指标和标准,对借款人情况、还款来源、担保情 况等进行审查

3、,全面评价风险因素。风险评价隶属于贷款决策过程, 是贷款全流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4、贷款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按照“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原则对信贷资 金的投向、金额、期限、利率等贷款内容和条件进行最终决策,逐 级签署审批意见。5、合同签订合同签订强调协议承诺原则。借款申请经审查批准后,银行业金 融机构与借款人应共同签订书面借款合同,作为明确借贷双方权利 和义务的法律文件。其基本内容应包括金额、期限、利率、借款种 类、用途、支付、还款保障及风险处置等要素和有关细节。对于保 证担保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需与担保人签订书面担保合同;对于 抵(质)押担保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还须签订抵(质)押担保合

4、同, 并办理登记等相关法律手续。6、贷款发放贷款人应设立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负责贷款发放审核。贷款 人在发放贷款前应确认借款人满足合同约定的提款条件,并按照合 同约定的方式对贷款资金的支付实施管理与控制,监督贷款资金按 约定用途使用。7、贷款支付贷款人应设立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负责贷款支付审核和支付 操作。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贷款人应审核交易资料是否符合合 同约定条件。在审核通过后,将贷款资金通过借款人账户支付给借 款人交易对象。采用借款人支付方式的,贷款人应要求借款人定期 汇总报告贷款资金支付情况,并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现场调 查等方式核查贷款支付是否符合约定用途。8、贷后管理贷后

5、管理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后对合同执行情况及借款 人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或监控的信贷管理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 监督借款人的贷款使用情况、跟踪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及其清偿能力、 检查贷款抵(质)押品和担保权益的完整性三个方面。其主要目的是 督促借款人按合同约定用途合理使用贷款,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处理有问题贷款,并对贷款调查、审查与审批工作进行信 息反馈,及时调整与借款人合作的策略与内容。9、贷款回收与处置贷款回收与处置直接关系到银行业金融机构预期收益的实现和信 贷资金的安全,贷款到期按合同约定足额归还本息,是借款人履行 借款合同、维护信用关系当事人各方权益的基本要求。银行业金融 机构应

6、提前提示借款人到期还本付息;对贷款需要展期的,贷款人应 审慎评估展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科学确定展期期限,加强展期后 管理;对于确因借款人暂时经营困难不能按期还款的,贷款人可与借 款人协商贷款重组;对于不良贷款,贷款人要按照有关规定和方式, 予以核销或保全处置。此外,一般还要进行信贷档案管理。贷款结 消后,该笔信贷业务即已完成,贷款人应及时将贷款的全部资料归 档保管,并移交专职保管员对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和保密性负责。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组织架构的变革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信贷业务正常开展的基本保证。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商 业银行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也在不

7、断地发展变化着 1984 年至 1993 年 我国开始尝试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经过多年改革与调整,专业银 行的组织架构逐步完善,到1993 年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系统的组 织架构,这种架构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调整与改革的基础。 纵向来看,专业银行延续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总分行制;横向来看,专 业银行采取了按照产品设置部门的方式,与行政机关的组织架构有 明显的相似性。1993 年至2001 年,专业银行完成了向商业银行的转变,我国商 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在纵向结构上,商业银行 实行统一法人制度,通过授权的方式,明确了总行与各级分支机构 的经营权限,分支机构的经营决策不得超过授权范

8、围;在横向管理上 商业银行根据业务发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信贷管理的专业部门随 社会经济发展、分工的专业化而不断增减和细化。2001 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顺应时代发展,满足金 融市场要求,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 信贷管理由前台、中台、后台合一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业务营销与风 险控制相分离,由按照业务类别分散管理的模式转变为信贷风险集 中统一管理的模式,由倚重贷前调查转变为贷款全过程管理,初步 形成了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组织架构。从 2003 年开始,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开始和不断深 入,银行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纵向管理上, 初步建立了全面的

9、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体系,总行、分行、支行问 的管理进一步清晰,各级分行也实现了与总行业务部门的对接;横向 管理上,新增特定风险的专职管理部门,同时着眼于建立以客户为 中心的组织架构和业务营销模式,按照客户性质的不同成立了公司 业务部和零售业务部。建立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 以风险控制为主线、市场反应灵敏、风险控制有力、运作协调高效、 管理机制完善的组织架构,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实力的组织保 障。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在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路下, 按照风险管理体系集中、垂直、独立的原则,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初 步建立了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精简高效的银行内

10、部组 织架构,提升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掌控水平。2、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 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信贷业务前中后台部门。(1) 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董事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风险管理和决策机构,承担商业银行风 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负责审批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确定商业银行 可以承受的总体风险水平,确保商业银行能够有效识别、计量、监 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种风险。董事会通常下设风险政策委 员会,审定风险管理战略,审查重大风险活动,对管理层和职能部门履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职责的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提出改进 要求。(2) 监事会监事会是

11、我国商业银行所特有的监督部门,对股东大会负责,从 事商业银行内部尽职监督、财务监督、内部控制监督等工作。监事 会通过加强与董事会及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相关委员会和有关职 能部门的工作联系,全面了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监督董事 会和高级管理层做好相关工作。(3) 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的主要职责是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程 序和操作规程,及时了解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并确保商业银行 具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及技术水 平,以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项风险。(4) 信贷业务前中后台部门一般而言,信贷前台部门负责客户营销和维护,也是银行的“利

12、润中心”,如公司业务部门、个人贷款业务部门;信贷中台部门负责 贷款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如信贷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 门、授信执行部门等;信贷后台部门负责信贷业务的配套支持和保障 如财务会计部门、稽核部门、工T部门等。按照贷款新规的要求, 商业银行应确保其前、中、后台各部门的独立性,前、中、后台均 应设立“防火墙”,确保操作过程的独立性。一、银行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银行进入市场经营信贷业务, 要促进国民经济正确发展,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追求盈利,绝不 意味着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它的 经营状况与经济安全紧密相联。二、银行与顾客的关系。顾客是银行的债务人和债权人,

13、在融资 及其服务往来中与银行发生利益关系,利益冲突也很常见。其协调 原则,一是平等,即银行与顾客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任何一方都 没有特权。平等包括地位平等,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必须平等协商,不得以强凌弱或强迫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不得签订不平等协议, 双方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二是资源,即银行和客户都有权依照 自己的意志从事业务活动,一方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 自愿平等的必然要求。三是公平,即公平合理,包括权利享受与义 务承担要对等,承担民事责任要公平合理,按照过错的原则承担相 应的责任。四是诚实信用,即诚实无欺,恪守信用。五是依法保护 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六是依法保证贷款债权的收回。三、银行

14、与中央银行的关系。中央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 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督管理。而商业银行是货币政 策的主要传导者,是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因此积极贯彻货币政策, 按照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意图调整信贷结构。四、银行与同业的关系。各家银行之间的信贷业务竞争有利于推 动银行改善服务,降低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在相互拆台、打击对 方,关系拉拢,以及其他歪门邪道,就完全变成了损害性竞争,银 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没有赢家,最终吃亏的只能是国家和公众。五、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关系。来源决定运用,合理运用又会 创造新的来源;来源的偿还还对运用形成压力,合理运用的信贷正常 周转的关键。上述五种经济利益关系,是信贷资金运动中必然涉及的关系,协 调这些关系的原则,正式配置信贷资金过程中应当采取的决策原则。 银行信贷管理研究的对象,就是信贷资金运动的诸种经济关系及协 调处理方法。看了“信贷管理流程精细化”的人还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