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2)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690903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册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数学上册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册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学案例(一)教学过程1. 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及数据的实际意义师:课前,老师请每个小朋友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收集了一些数据,谁能来说一说你收集的数据?(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教师把某些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对某些问题作适当的追问)(1) 你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吗?(2) 这组数据是通过什么办法得到的?(3) 如果同样要收集这些数据,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指导数据收集的方法)师:请看这里的一组数据(出示教材第11页的情境图)。谁能来说一说这些数据所表示的意义。2. 认识近似数师:请大家注意,在图中有这么一条信息,“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这

2、里为什么要用“约是多少”来表示呢?师:如果说“我们班有36人”,为什么就不用加上“约是多少”的词语呢?师:根据刚才的讨论,如果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与老师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可以怎样分呢?师:为什么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起(指近似数)?这个同学说得很好,像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近似数。师:现在谁能说一说你收集的数据中有哪些是近似数?(二)案例点评本案例设计的特点是将近似数的认识置于现实情境中。通过学生观察自己收集的数据和教师展示的数据,讨论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将数据进行分类,从中寻找出共同的特征,最后引出概念。当学生习得概念后,教师再次请学生找一找自己收集的数据中的近似数。这次寻找是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数据的一次新的认识。本节课与以往课的不同是把原来需要教师引出的数据,改为让学生自己进行收集,这种微小的变化,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为今天的课去做积极的准备。学生在汇报收集的数据的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数据是如何获得的,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小结数据收集的方法。(三) 思考与讨论1.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准确数、近似数的实际价值,有更好的方法吗?2. 判断某数(如某市人口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时,学生会有什么想法?以上就是四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教学案例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