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doc 6)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690732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doc 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doc 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doc 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doc 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doc 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doc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doc 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周君霞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 050021)摘要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现状,着重论述了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途径,强调了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必须具备几个方面的支撑因素,以此达到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目的。关键词 企业规模 规模经济1 引言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经济转轨变型时期,一部分企业已经顺利地完成了由遵从企业制度到遵从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还有一部分企业正在或拟将进行企业制度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不仅仅是形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体制的转变,管理人员思维

2、的转变。具体地说,就是在企业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的现代化。过去几十年期间,由于我国一直执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使用,不是以最大发挥企业效益为目的,而是以计划安排为主,使得企业不能和忽视企业内部管理,不考虑投入产出的效益,即科学的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最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达到规模经济的效应。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纵深进行,我国经济也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借鉴国外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认识到规模经济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开始重视规模经济效应。2 目前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的状况所谓规模经济,就是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使经济成本下降的趋势,

3、即长期平均费用下降的趋势。企业规模,可以从投入和产出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从投入的角度看,企业规模的大小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劳动者的数量、资本的额度和占地面积的大小;从产出的角度看,企业规模大小表现为产品量的大小和销售额的多少。但并不是说规模大的企业一定就会有规模经济,如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大量多余的人员等,因此,规模经济应理解为一定条件下的企业平均产量的递增和平均成本下降的区间。如下图所示: LAP LAC 0 A XY 0 A Q 图1 平均产量与企业投入量关系曲线 图2 长期平均成本与产量关系曲线图1中,LAP为平均产量曲线,XY为企业投入量,在OA之间,随着投入量的增加,企业的平均

4、产量递增,图2中,LAC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Q为产量,在OA区间,随着产品量的增加,企业的平均成本递减,称之为规模经济。由此看出,企业的规模经济是指随着企业投入量的增加,产品量随之增加,长期平均成本降低。若随着企业投入量的增加,企业产品量降低,长期平均成本增加,即是规模不经济。从十九世纪末至今,世界经济出现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企业并购浪潮的翻涌,使得一部分企业消失和一部分企业规模变的更大,规模效应理论随之产生并得到广泛的运用。到1997年8月1日,位于世界航空制造业第一位的波音和位于第三位的麦道公司的正式合并,将全球的新一轮并购浪潮推向高潮,企业兼并战打的如火如荼,其目的不外是想扩大原有企业规

5、模,增强竞争力,减少竞争对手,以使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我国企业并购起始于1985年前后,1989年以后,企业并购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据统计仅1989年一年发生企业并购2559起,共转移资产20.15亿元,减少企业亏损1024家,减少亏损额1.34亿。通过并购,很多企业因而达到了增加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市场占有份额的目标。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了通过并购可以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轻而易举的进入到未知领域,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和竞争能力。但是,要实现规模经济只有并购这一种方式吗?并购后的每一个企业都获利吗?企业只有扩大规模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吗?回答是否定的。1997年1月23日,韩国第二

6、大钢铁企业“韩宝钢铁公司”破产,韩宝集团的核心公司韩宝株式会社等20家系列企业也随即倒闭。究其原因是因为投资过大,负债过多而破产;韩国的另一集团公司“起亚集团”原本生产汽车,却并购建筑、钢铁等企业,最终因战线过长而失败。我国珠海巨人集团也曾名响中华大地,然而其也因脚踩多只船而“下海”。事实证明,并购可以使得一些企业规模庞大,在市场上独占熬头,甚至使得我国很多亏损企业“起死回生”,但也因此使得一些企业家错误的认为只要与其他企业合并,就会扭转本企业亏损的局面;或者,只要购买其他企业,就会增加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规模经济效益。这种错误的理解,使得企业的并购脱离实际,一味求大,简单的在大规模和高效

7、益之间划等号,组建了一些所谓的大企业集团,强行将某些企业合并在一起,以此相结合形成一个“规模大”的企业集团。然而,没有在很好的研究如何优化资源组织、人员组织和管理组织的基础上的企业并购,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反而,一些亏损企业依附于盈利企业,又将盈利企业拖住,使得新企业矛盾重重,内耗加大,最终使新企业在“大规模”的旗帜下倒下,造成规模不经济。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人、财、物的配置要以满足其产品量的生产为限,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达不到规模经济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企业的现有资源满足不了市场各种需求的增加时,企业要增加产销量

8、稳固其市场占有份额,就必须增加人、财、物的配置,靠扩大规模提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量,占有市场份额,增加市场竞争能力,获取更多的利润,达到规模经济效益。由此我认为,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3 企业获取规模经济的途径3.1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大产销量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很多处于亏损状态,其亏损的原因,不是因为其规模小,而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进行市场预测,根据市场需求配置资源和生产产品,因此造成企业资产闲置,职工在家待业;还有一些企业尽管生产仍在进行,但生产能力过剩,形不成规模经济。对于这样的企业要扭亏为盈和增加利润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充分挖掘使用企业内部资

9、源,扩大产销量,降低单位固定成本,提高单位利润。固定成本在一定的产销量范围内保持不变,那么增加产品的产销量会使单位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并使利润的增长率大于业务量的增长率;反之,会造成单位固定成本升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利润,并使利润增长率小于业务量的增长率。也正是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得利润的变动率与业务量的变动率不能按比例增减。因此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只要销售上有较小幅度的变化就会引起利润上有较大幅度的变动,即利润率变动大于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财务管理称之为“经营杠杆”(Operating Leverage)。例如: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固定成本为50万元,当销售额为100万元时,

10、单位固定成本为0.5万元;当销售额为200万元时,单位固定成本为0.25万元,当销售额为300万元时,单位固定成本为0.17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企业销售额越高,单位固定成本就越低,单位利润就越高,就可以获取现有规模的规模经济效益。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作用,不是盲目地、片面地追求企业规模越大越好,恰恰相反,而是要求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决定合理的企业规模,并在已确定的规模条件下,获取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3.2负债经营扩大规模 当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量时,企业必须增加生产能力,扩大规模,才不会丢失原有的市场份额。要扩大规模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

11、很难完成扩张的实现,这时企业可以通过负债经营来完成规模的扩张。 企业通过负债筹集所需资金,就要有还本付息的压力,若负债经营不当,还会使企业趋于破产。因此当企业选择负债经营扩大规模时,首先要考虑投资所获得的预期利润率一定要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其次要考虑企业的财务弹性不能太小,使得企业财务风险加大。例如:表1 投资利润率计算表(一) 单位:万元投资 总投资额 负债 净投资 利润 利息 利润 投资利润率项目 20% 12% 总额 净额A 100 50 50 20 6 14 20 28 B 100 0 100 20 0 20 20 20 表2 投资利润率计算表(二) 单位:万元投资 总投资额 负债 净

12、投资 利润 利息 利润 投资利润率项目 12% 13% 总额 净额A 100 50 50 12 6.5 5.5 12 11 B 100 0 100 12 0 20 20 20 由表1看出,当企业投资利润率(20%)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12%)时,这时采用负债经营所获取的投资利润率的净额(28%)高于采用自有资金获取投资利润率的净额(20%);但当借入资金利息率(13%)高于投资利润率(12%)时,采用负债经营所获得的利润6万元,而支付的利息却是6.5万元。因此,企业若采用负债的方式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一定要做好预测,否则,会使企业走向破产的境地。3.3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

13、治施蒂格勒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通过并购是实现企业规模经济的主要方法之一。并购即兼并和收购,其根本的动因一是并购可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从而使企业提高控制市场的能力,促进垄断竞争性的结构,产生垄断竞争效应;二是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可以使企业长期平均成本降低,达到规模经济效应。企业并购是现代企业扩张的重要形式。它和其他任何一种投资一样,也要考虑其投资的效益,做出成本效益的权衡。这种投资方式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一般的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的买卖和流动,而是“购进一些在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

14、”,换句话说“就是把以前由几个经营单位进行的活动及其相互交易内部化”。通过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单靠自身积累不能很快达到的规模经济效益。但是如果这种方式运用不当,如前所述,会给企业带来破产的危险。3.4与外部企业搞好关系,形成一种规模企业要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一方面要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各种经营要素的集聚程度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整个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内部各个生产部门生产能力的确定;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企业外部的各种规模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企业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想从事的行业都纳入自己的组织之中,大量的中小型工厂仍然是以独立的单厂企业形式从事经营活动。企业既要合理确定自身的规模,又要明确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相互关系,力求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生产分工协作、产品联系、销售渠道、技术开发、人员培训、承包转包、项目投资、资金融通以及其他有效方式,把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联系在本企业的周围,以扩大本企业的经营成果。实际上,这就是发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又一种表现。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